0引言
無公害蔬菜指的是處于良性生態環境內,通過相應的技術方式并以國家食品衛生標準為準則而生產出的商品蔬菜。對于蔬菜內的農藥、硝酸鹽、重金屬乃至激素等有毒、有害物質所占的含量或存在量等相應指數都在我國食品衛生規定之內,并且具備了營養、高品質、安全的特點。在分析生產無公害蔬菜技術的同時,通常更加注重所運用哪種農藥、數額及安全間隔期。實際而言,蔬菜產品內對人體影響嚴重且不易被察覺的有毒物質,比如硝酸鹽、重金屬等大多因為施肥失當引發。所以,對于無公害蔬菜生產,應當加強肥料的運用,以此來提升蔬菜的質量及產量,并將肥料中的有害物質進一步降低,提升土壤品質,確保生態平衡。
1蔬菜施肥中的問題
1.1土壤次生鹽漬化因為大量使用化肥,并長時間處于薄膜覆蓋下而無法獲得雨水的沖刷,令土壤中的鹽分逐漸增加,構成了土壤次生鹽漬化的問題。
1.2有機肥用量較低因為化肥具有較強的速效性,不僅省時,而且省力,大多數菜農僅注重化肥的使用,并不注重投入有機肥,以此令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逐漸減少,不但對土壤的養分供應造成影響,還阻礙了蔬菜吸收養分,并且令菜地遭受破壞。隨著這一狀況的發展,則會在較長時間里令蔬菜高產優質成為癡人說夢。
1.3土壤性質惡化菜園中的土壤由于有機肥的使用量逐漸降低,土壤內的有機含量也隨之減少。因為過于施加氮肥,會造成土壤出現酸化,土壤構造遭受損壞,土壤緩沖性下降,適應性較差。并且,菜園內的土壤變酸,令鉀離子與氫離子濃度大增,阻礙了其他營養元素的吸收。土壤有機質的減少會降低微生物數量,隨著阻礙土壤病菌的微生物活性的減弱,令生理病害以及其他病害時有發生[1].
1.4化肥過量,氮磷鉀三要素比例失衡菜農不僅過量使用化肥,還會過多使用氮素化肥,不注重磷、鉀肥的運用,從而令菜田土壤內的氮元素超標。一旦過量使用化肥,且令氮、磷、鉀三種元素比例失衡,會令大棚中土壤次生鹽漬化狀況日趨加重,蔬菜中硝酸鹽含量迅猛提高,從而對蔬菜的產量及品質造成影響。
2可以運用的農藥
2.1低毒、高效、低殘留殺菌劑農藥例如波爾多液、多菌靈、代森鋅、代森銨、代森環、高錳酸鉀、甲基托布津、滅菌丹、瑞毒霉等。并且,在除草劑方面可以使用除草劑1號及撲草凈等。
2.2生物農藥不會對人畜造成毒害作用,不會污染環境的無公害農藥。比如殺蟲劑方面可以運用毒蟲菌。
2.3效果好、毒性低、殘留低的殺蟲劑農藥比如樂果、敵敵畏、敵百蟲、氧化樂果、敵殺死、乙酰甲胺磷等。
2.4有機肥料通過無害化加工后制成的綠肥、草木灰、秸稈、餅肥、糞尿肥、腐殖酸類肥料、堆漚肥等。
3不可運用和限定運用的肥料類別
3.1不可運用的肥料在眾多肥料當中,有些肥料嚴禁使用,如:農村工業廢渣、未通過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料、城市生活垃圾、污泥等。不符合規定的無機肥料,沒有正式辦理登記手續的新型肥料以及復混肥料。為依照GB/T17419以及GB/T17420標準規定的葉面肥料,雖然依照GB/T17419與GB/T17420標準,可是卻具有激素或化學合成的生長調節劑的葉面肥料。
3.2限定運用的肥料類別含有硝態氮的化肥及含有氯的化肥。
4肥料的有效使用技術
4.1測定土壤,均衡施肥依照土壤內的養分情況以及供肥能力,乃至肥料類別和蔬菜所需肥料的規律,以運用有機肥為基礎,依照蔬菜規定的產量,將氮、磷、鉀物質適當提出。只有養分平衡才能夠生產出高品質的無公害蔬菜,所有營養因素欠缺過量之后,都會形成蔬菜產量降低及質量降低的現象[2].
4.2提高有機肥的使用加大有機肥的使用量,提升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提高土壤中的生物活力,提升蔬菜的品質與產量。有機肥需將秸稈肥、牛羊肥、豬圈肥、禽肥、糞尿肥、餅肥等肥料作為主要肥料,并需要通過發酵腐熟,以便將其中的寄生蟲卵及病原菌殺死。使用的分量需通過蔬菜的差別而酌情對待。
4.3施肥的方法施肥的方式需要以基肥為主,需要提前10天左右將基肥和有機肥混合拌勻,在進行耕地時進行施肥。有效運用根外追肥的方式進行追肥,透過葉面噴灑的方式進行營養的補給。
如氮肥需通過注重基肥、減少追肥的方式進行。在追肥中,不可在地面進行撒施,而要進行穴施或溝施。將肥料深施之后,能夠良好掌控氮肥的揮發情況,降低氨氣對蔬菜造成的破壞。并且嚴控每次施肥量,實現量少次多。在追肥的時間方面,葉菜類以及生長期較短的其他蔬菜。適合在早期運用氮肥。通常在苗期運用最好。生長后期不可再使用。茄果類的蔬菜要在采收之前的20天開始禁止施肥。以便降低對蔬菜造成的污染。
5無公害蔬菜的肥料使用準則
無公害蔬菜施肥將有機肥作為主要成分,搭配其他肥料進行補充。在生產當中以施基肥為主,將追肥為輔。盡可能限定化肥的運用,如果必須使用,可以限制選擇性使用化肥。必須通過農作物的所需規律、土壤的肥料效應以及供肥狀況,平衡式施肥。最大程度確保農田土壤中的養分能夠平衡,土壤的肥力可以提升,降低肥料成分過于流失對農產品以及環境形成的污染。通過無公害蔬菜肥料的使用準則,最大程度的提升肥料的運用率。
5.1有機肥的使用準則無公害蔬菜在生產當中,使用肥料時需要令充分的有機物質回歸土壤。以保障或提高土壤肥力與土壤中的生物活性。一切有機或無機、礦質、肥料,特別是富含氮的肥料不可對環境及作物、品質、營養等方面造成惡劣的影響。
5.2生物肥料的使用準則生物肥料可以使用在拌種當中,可以當做基肥或追肥進行應用。菌肥僅僅在進入土壤以后才產生其應有的效果。并且其生長與繁殖存在相應的標準。所以,菌肥倡導早施,使用之后需要對土壤進行保濕,和有機肥一同運用可以體現出更好的效果。菌肥可以將蔬菜內的硝酸鹽含量降低,提高蔬菜的品質,可以大量應用在蔬菜施肥當中。并且,在運輸、存儲、運用過程中,需要確保菌肥中的活性因子[3].
5.3化學肥料的使用準則
5.3.1正確選擇肥料在選擇肥料的過程中,不但要考量到養分的含量問題,還要選擇使用雜質特別是重金屬及有毒物質含量較低的肥料且純度較高的肥料。并要依照土壤自身的狀況盡量挑選不會令土壤酸化的肥料。需要加強氮、磷、鉀肥料的搭配。絕不可以過于施氮肥,尤其不可以運用硝態氮肥以及含有硝態氮的復合肥以及復混肥等。
5.3.2需要嚴格掌控化肥的使用量在使用化肥時,需要降低氮素化肥的使用量。蔬菜的類別較多,其生育特點與所需肥料的規律差距較大。類別不同的蔬菜對于栽培的時間以及栽培的方式具有較大的差別。所以,需要依照類別的差異以及生育的特點、所需肥料的規律、土壤供肥的情況乃至化肥的類別及養分的含量,進行科學有效的施肥。并依照相應的栽培形式、季節的差別乃至土壤、水分等因素進行調整。通常狀況下,每667m2的面積一次性運用化肥不可超出25kg.需要積極推廣菜田配方施肥技術以及測土施肥的技術。
5.3.3科學方式施肥本著基肥和追肥相融合的方式進行施肥?;市枰獙⒏斓挠袡C肥作為重點,搭配運用磷、鉀等肥,追肥需要通過蔬菜各自的生育時期,以及對肥料所需進行分次追肥。注重在蔬菜各個部位形成的鼎盛階段,比如:根莖、塊莖膨大階段、結球階段、開花結果階段需要著重追肥?;市枰钍?、溝施、分層施。追肥需要通過澆水的方式進行?;时仨毢陀袡C肥搭配使用,有機氮和無機氮的比例應在1:1的范圍。
5.3.4一次性采摘的蔬菜肥料使用準則為了不令硝酸鹽在植物中大量累積,最后一次追加化肥需要在收獲前的30天開始。對于持續結果的瓜果類蔬菜,也要盡量在采摘高峰期達到前的20天以前追加最后一次化肥[4].
5.4微肥的使用準則
5.4.1噴施微肥需要做到因地、因作物在常年連種的土地上,需關注缺素的癥狀體現,將缺什么、補什么作為原則??墒鞘卟藢τ谝恍┪⒘吭氐那啡钡匠肯嗷ラg的濃度空間較小,假如使用的量太多,或者并未達到均勻施肥,則會令蔬菜的毒副作用較大。
5.4.2噴灑微肥的階段必須依照蔬菜品種的差異以及微肥使用途徑的差異進行設定通常將苗期到初花期前設定為噴施階段,為了降低微肥在噴施過程中的損失,可以挑選陰天進行噴灑,晴天則可以在下午或傍晚進行噴灑。盡量拖延肥料溶液在蔬菜莖葉中的濕潤時間,以便提高植株吸收肥料的效果。需要依照蔬菜生育期的時間判斷噴灑的次數。通常所有生育階段需噴灑2至4次。針對土壤內欠缺微量元素問題而言,需對于欠缺的蔬菜進行多次噴灑??墒亲詈笠淮伪仨氃诓烧?0天之前進行噴灑。并且可以將種子進行浸種和拌種的處理,與基肥相融合進行應用。
5.4.3微肥相互間可以有效混合噴灑在微肥相互間可以通過有效的混合噴灑或者和其他肥料、農藥相互混合進行噴灑??墒潜仨殞⒎柿弦约稗r藥的性質了解透徹,以免產生化學反應,令藥效或肥效有所下降。所有微肥均不可和堿性肥料,比如:石灰、草木灰、堿性農藥等相融合。和農藥混合使用以前,需要先將微肥以及農藥分別取出少許置入相同的容器當中。假如不存在沉淀、渾濁、氣泡等狀況,則表示可以進行混合使用,不然則無法進行混合使用。制作混合噴灑溶劑時,可以先將一種微肥制作為水溶液,之后將其他藥物以及肥料,通過相應的比例直接添加到制作好的微肥溶液當中,混合液可以隨用隨配。
6結束語
蔬菜是人們生活當中必不可缺的食物,通過攝取蔬菜可為人體提供必須的營養成分,因此,對于生產蔬菜而言則顯得尤為重要。在生產當中運用大量的化肥及農藥造成有害的物質不但會對土壤、空氣、水源造成污染,還會造成蔬菜污染。因此必須生產無公害蔬菜,并將農藥及化肥的科學比例掌控得當,以便為百姓提供真正放心的綠色蔬菜。
參考文獻:
[1]李樹虎,吳明福,徐小霞,李云。無公害蔬菜測土配方施肥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0(11):46.
[2]馬躍。氮磷鉀配比對溫室番茄生長、產量和品質的影響[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0:1-35.
[3]陳欣。香椿芽亞硝酸鹽含量變化規律及亞硝酸鹽降解技術研究[D].山東大學,2010:1-81.
[4]周晚來。采收前短期連續光照降低水培生菜硝酸鹽含量的效果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