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麥;探墑;溝播;推廣;應用
小麥探墑溝播集保護性耕作、溝播、化肥集中深施、鎮壓等多道作業為一體,是一項節水抗逆實用播種新模式。經過在山西省河津市連續三年的示范和推廣,此項技術日臻成熟,具有更為廣闊的推廣前景。
1 小麥寬窄行探墑溝播發展概況1.1 示范推廣情況
河津市從2014年開始示范推廣,示范面積為5 000畝;2015年推廣面積達到3萬畝,2016年達到6萬畝。
2014年主要在旱地推廣,從2015年開始逐漸擴展到擴澆地和部分高肥水地,現在主要在水地推廣。
1.2 產量效益情況
2014 年 0.5萬畝旱地溝播小麥平均畝產 277.7kg(產量三要素為29.5萬、27.5粒、40g), 比對照增產41.1kg,增幅為17.37%,畝增產值100.7元,畝純增值122.7元。 2015年3萬畝溝播小麥平均畝產447.6kg(產量三要素為37.4萬、34.9粒、39.7g), 比對照增產47.3kg,增幅為11.8%,畝增產值108.79元,畝純增值130.79元。
1.3 播種機械情況
2014年,河津市僅有溝播機械4臺;2015年,河津市農委組織5個農機合作社去山東兗州、河南洛陽等地考察,經過多次現場演示,農機合作社熱情高漲,當年再次購買36臺, 全市溝播機械總數達到40臺;2016年,雖然沒有再組織外出考察,但經過兩年示范推廣, 各農機手對此項技術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2016年他們自發購買新機械76臺。 目前,河津市擁有各類型小麥溝播機械116臺,其中包括河南豪豐4臺,山東大華96臺,洛陽鑫樂11臺,運城雄風5臺。
1.4 溝播機械特點
山東大華寬窄行配置為寬行19cm、 窄行12cm,平均行距15.5cm, 兩個鎮壓輪之間包有一圈厚鐵皮,能讓寬壟定型,壟背上的土不易回落,小麥出苗較好,但缺點是溝深比較淺,對干土起不到定型成壟作用,農機手對播種深度不易掌控;河南豪豐機械寬窄行配置為寬行25cm、窄行15cm,由于寬行較寬,寬行上面的土不易下落到窄行,所以出苗較好,缺點是行距較寬,小麥群體上不去;運城雄風寬窄行配置為寬行20cm、窄行10cm,寬行較窄,如果土壤過干,很容易落到小麥播種溝,加深小麥播種深度,造成出苗困難; 洛陽鑫樂寬窄行配置為寬行20cm、窄行10cm,與運城雄風基本雷同,但直刀效果比運城雄風要好。
2 溝播技術推廣迅速的原因分析
2.1 解決了上茬作物秸稈還田與小麥出苗質量之間的矛盾
此項技術在河津市推廣時首先是在旱地推廣,后來在水地搞示范, 結果發現溝播小麥出苗情況明顯好于常規條播,表現為苗全、苗勻、苗壯,于是第二年開始在水地大面積推廣。 溝播技術解決了秸稈還田后由秸稈殘茬造成的土壤懸虛問題。 河津市從2007年即開始大面積推廣玉米鮮稈還田技術, 此項技術雖然有很多的優點,但是也存在一個很大的缺憾,就是秸稈殘茬較多導致小麥播種質量下降。 雖然農民因此加大了播量,但出苗效果仍然不理想,而且由于土壤懸虛,還會引起后期死苗和冬季凍害。 而溝播機械的鎮壓輪比較大,鎮壓效果比較好,基本上是鎮壓成溝,所以能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而且溝播機械能將播種溝的秸稈殘茬豁到兩邊的壟背上, 因此出苗情況要比常規播種好。
2.2 解決了小麥適期播種與小麥播期干旱之間的矛盾
河津市屬于半干旱地區, 小麥播種期間如果干旱少雨,旱地小麥就無法下種,水地小麥則需要澆底墑水后才能播種。 特別是在土壤表墑不好而底墑較好的情況下,如果采用常規播種機械,旋耕機把表層干土與下層濕土旋耕混合后, 土壤墑情就難以滿足播種要求。 但如果采用溝播機械的話,因為其具有豁干種濕的特性,能把上層干土豁到壟背上,然后把種子種到下面的濕土中,所以能達到一播全苗。 因此,采用溝播機械播種,旱地可以一播全苗,水地可以省掉底墑水。
2.3 解決了農民增產與增收之間的矛盾
近幾年,機械投入較多,農資價格上漲,人工成本增值,加之小麥產量高、庫存高、進口高,小麥價格直續走低, 造成小麥種植效益下降, 農民積極性受挫。 在當前的生產形勢下,要增加種植效益必須走節本增效的路子, 探墑溝播技術恰恰具備了省肥、省水、省工、省種子等特點,迎合了農民降低生產投入的需求。
一是省肥。 溝播施肥方式是集中溝施,寬行內沒有肥料,只在窄行中間施一行肥料,這樣能避免氮素的揮發,減少磷素被土壤固定,而且因為化肥離小麥根系近,易于被小麥吸收,所以能提高化肥利用率,相對于常規播種,可以考慮減少化肥的施用量。
二是省水。 探墑溝播可以耠干種濕,在底墑不好的情況下,省去底墑水。 其次,由于鎮壓輪的作用,可以減少水分蒸發, 鎮壓后形成的緊實溝槽可以起到溝渠的作用,使澆地時水的流速加快,從而降低用水量;而常規播種小麥澆水時由于土壤懸虛,水的流速比較慢,用水量比較大。
三是省工。 溝播屬于聯合一體作業,開溝、播種、施肥、鎮壓等工序一次完成,不僅能減少大型機械進地次數,而且能夠減少機械費用。 常規播種的機械費用為100元(旋耕50元、播種50元),而溝播的機械費用僅為58元,僅此一項降低投入42元。
四是省種。在大面積普及玉米秸稈還田后,農民的小麥播量都有所增加, 每畝播量一般在15kg以上。
但是, 溝播技術的推廣對秸稈還田技術剛好是個彌補,一個是可以把碎秸稈豁到寬行上,另一個鎮壓效果好,使小麥籽粒與土壤緊密接合,提高出苗率,避免小麥吊根懸根、地中莖過長等。 所以,溝播小麥播量比常規播種可以少一些,一般減少2.5kg/畝左右。
2.4 與農業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大基調相吻合
農業要發展,必須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掠奪式經營已經不合時宜。 以前為了增加產量, 盲目加大化肥、農藥使用量,不僅浪費資源,而且造成環境污染,對食品安全造成隱患。 寬窄行溝播技術施肥采用集中條施,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因此可以減少化肥投入。 寬窄行種植可以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降低白粉病、銹病的危害,因此可以減少農藥使用量。 另外,此項技術還具有保溫防寒、抗鹽堿、抗倒伏等優點。
3 溝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3.1 出苗問題
在下鄉檢查時農技人員注意到, 有些溝播田有“明籽亮籽”現象,造成種子浪費、出苗較??;有的溝播地塊因為雜草、秸稈多,造成機械擁堵,引起“疙瘩苗”和斷壟等。 建議農業部門與農機部門加強協作,根據農藝要求,進一步改進機械。
3.2 機手素質問題
溝播機械是一種綜合性作業機械,擔負著保護性耕作、溝播、化肥集中深施、鎮壓等多道作業程序,因此對農機手的要求也比常規播種機械高。 下鄉時農技人員發現,同種機械、同一地塊、不同農機手作業的小麥播種質量差異也很明顯。 建議今后要加強對農機手實踐操作技能的培訓力度, 在項目推廣中實行上崗證制度,達不到培訓要求的,即使購買了溝播機械,也堅決不能參加溝播項目。
3.3 播量施肥等問題
溝播的播量究竟是應該減少多少,溝播的底肥施用量到底應該以多少為宜,目前還缺乏一個比較具有公信力和權威性的數據。 建議農技、農機人員同心協力、合作攻關,加快試驗進度,盡快拿出標準化數據。
3.4 對土質要求
在沙壤土質中進行溝播作業,特別是在沙壤干土中進行溝播作業時,壟背上的土回落嚴重,無形之中增加了溝內種子播深,導致弱苗或者出苗不好。 因此建議溝播技術宜在土質偏粘的地塊推廣, 土質偏沙的地塊不宜盲目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