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超級雜交稻;高產栽培技術;懷集;示范推廣。
引言
為提高廣東省懷集水稻產量和品質, 打造珠三角優質、安全、高產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創立農產品品牌,擬通過超級稻的示范推廣,并配套水稻三控施肥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等高產栽培技術,切實提高全縣水稻產量和品質,提升水稻種植戶收益,提升全縣農產品的綜合競爭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1 實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必要性。
懷集縣是廣東省農業大縣, 屬于省40個產糧大縣之一。 全縣耕地面積61萬畝,常用耕地面積40多萬畝,農作物播種面積111.75萬畝,其中,水稻播種面積61.70萬畝。 水稻產量的每一點提高都關系著全體農民的收益,同時也關系著所有人的吃飯問題。 全縣60多萬水稻面積的每一點產量的提高, 對農民都是有必要的。 同時全縣農民有接受新、優、特品種的渴求,對提高水稻產量和品質有實實在在的需求。
1.2 可行性。
領導重視,措施得力。 縣委、縣政府和農業局十分重視糧食安全和優質農產品新品種的示范推廣。
項目成員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縣粵糧農資配送有限公司、 縣農檢站和縣種子管理站等相關技術人員組成,負責整個工作的方案制定、工作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檢查, 并聯系各鎮鄉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相關技術人員和粵糧農資配送有限公司各銷售網點技術員組織開展推廣工作。
實施單位擁有雄厚的技術力量基礎。 懷集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負責該項目的具體實施工作。 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現有高級農藝師1名,農藝師8名,助理農藝師10多名,專業領域包括土壤、農學、植保、生態、農機等,對水稻品種和種植技術非常熟悉,并對其應用推廣具有豐富的經驗,項目實施經驗豐富,有利于該項目的貫徹實施。
2 推廣內容和主要成果。
經過三年超級雜交稻及高產栽培技術示范項目的實施, 主要推廣了深優9516、 深兩優9814、 天優3618、 五豐優615等超級稻品種, 并配套水稻三控施肥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等高產栽培技術。 種植超級雜交稻并按照高產栽培技術方法種植平均每畝增收50kg以上, 推廣超級雜交稻種植面積達141.529 4萬畝,直接增加經濟效益19 814.116萬元。
2.1 建立新品種示范點,開展超級雜交稻推廣。
2013年在懷城鎮幸福社區鄧屋村建立固定的新品種示范點,示范優質水稻新品種早造40個(超級稻4個),晚造36個(超級稻3個);在崗坪鎮、冷坑鎮、大崗鎮、 梁村鎮等10個水稻大鎮各建立單一品種示范點,并推廣水稻三控施肥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等高產栽培技術,專人辦點,組織附近的種植戶觀摩, 并組織全縣的相關農技人員觀摩,選擇合適的品種推廣,大家一致推薦深優9516和深兩優5814作為超級稻的主推品種。
2014年在懷城鎮幸福社區鄧屋村建立固定的新品種示范點,示范優質水稻新品種早造40個(超級稻5個),晚造36個(超級稻4個);在崗坪鎮、冷坑鎮、大崗鎮、梁村鎮等水稻大鎮各建立單一品種示范點,并推廣水稻三控施肥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等高產栽培技術,專人辦點,組織附近的種植戶觀摩,并組織全縣的相關農技人員觀摩,選擇合適的品種推廣,大家一致推薦深優9516、深兩優5814和天優3618作為超級稻的主推品種。
2015年在懷城鎮幸福社區鄧屋村建立固定的新品種示范點,示范優質水稻新品種早造40個(超級稻6個),晚造36個(超級稻4個);在全縣各個鎮鄉各建立單一品種示范點,并推廣水稻三控施肥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等高產栽培技術,專人辦點,組織附近的種植戶觀摩,并組織全縣的相關農技人員觀摩,選擇合適的品種推廣,大家一致推薦深優9516、深兩優5814、五豐優615和天優3618作為超級稻的主推品種。
示范點的建設得到了各鎮鄉農技推廣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廣泛配合, 各示范點得到種植戶的廣泛關注,對于超級雜交稻的推廣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2.2 開展現場觀摩和技術培訓。
制訂了 《懷集縣超級雜交稻三控施肥技術規程》、《懷集縣水稻種植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和《懷集縣雙季超級稻強源活庫優米栽培技術規程》 等資料免費發放給種植戶。 并深入農村,利用陽光培訓和農業技術培訓機會, 對種植戶和潛在種植戶進行現場培訓, 提高種植戶對超級雜交稻的認識。 其中,2013年開展技術培訓19期, 開展現場指導300多次;2014年開展技術培訓26期, 開展現場指導400多次;2015年開展技術培訓31期,開展現場指導600多次,得到農民的廣泛好評。
2.3 結合高產創建項目,開展高產栽培技術示范。
在每年的高產創建示范點開展測土配方施肥、“三控”施肥技術、水稻重大病蟲綜合防治技術、農業機械化耕作和施用有機物料腐熟劑秸稈還田等技術推廣。通過組織農民種植深優9516、深兩優5814、天優3618和五豐優615等超級稻品種, 萬畝示范片帶動周邊大崗鎮、梁村鎮、崗坪鎮、冷坑鎮、馬寧鎮等周邊地區10萬多畝水稻增產增收, 輻射帶動全縣水稻產業均衡增產。 并結合高產創建示范,在水稻重大病蟲綜合防治、農業機械化機耕、機收時期組織相關人員觀摩,開展超級稻新品種和新技術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