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菏澤市;水產養殖;技術推廣;發展對策。
引言。
近年來山東省菏澤市充分發揮資源優勢, 大力實施荒洼土地流轉和水產開發利用。 重點進行了黃河故道區、 沿黃灘區和煤礦塌陷區三大區域的水產綜合開發利用,2015年菏澤市水產養殖面積達到35.4萬畝, 其中曹縣開發荒洼土地1.6萬畝進行南美白對蝦等名優水產品養殖; 東明縣沿黃灘區開挖標準池塘8 000畝進行南美白對蝦和優質魚類的養殖; 鄆城縣2014~2016年在煤礦塌陷區建設標準池塘1 800畝,實施現代農業發展資金優質魚項目; 巨野縣2012~2015年在龍煤礦區整理開發水面5 000多畝。 水產養殖業要實現發展, 創新生產技術和提高漁民素質是關鍵,因此,水產技術推廣工作對全市的漁業工作提檔升級具有推動作用。
1 水產技術推廣現狀。
2015年全市爭取省廳支持基層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9個,安排扶持資金160萬元。 做好新型漁民培訓工作, 投入資金24萬元, 培訓人員1 000多名,大大提升了基層水產技術水平。 在全市推廣微生物制劑使用技術、浮性飼料投喂技術、魚菜共養技術、中草藥防治漁業病害技術、 池塘健康高效養殖技術、藕田泥鰍養殖技術、 臺灣泥鰍池塘高效養殖技術等,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組織技術人員經常深入漁業生產第一線進行技術指導、 技術咨詢、技術服務。 組織參加了全省漁業職業技能大賽,進行了山東省漁業系統青年科技獎的申報,1人獲獎。
2 存在的突出問題。
2.1 水產養殖技術力量薄弱。
全市水產養殖技術人員缺乏, 沒有配備必要的檢測設備和交通工具,服務手段落后,不能滿足現代漁業的發展要求。
2.2 生產結構亟需調整。
水產養殖中采用粗養或人放天養的方式, 生產方式落后,科技水平低、產量低和效益差。 養殖品種結構單一,目前主要以鰱魚、鳙魚、草魚、鯉魚、鯽魚為主,名優品種少,水產養殖品牌少。
3 優化發展對策。
3.1 加快水產養殖推廣體系建設。
3.1.1 加快水產技術推廣隊伍建設 在全市水產養殖推廣機構和養殖能手中公開選聘水產養殖技術指導員,并進行公示,簽訂技術服務責任書,統一頒發聘書和胸牌。 水產養殖技術指導員全部參加部級、省級培訓班,同時安排業務骨干參加學歷提升、跨省受訓等高層次、針對性的強化培訓。 同時,水產養殖指導員要完成好各自科技示范戶的培育, 要求每個水產養殖指導員要組織聯系的科技示范戶開展集中交流和學習。
3.1.2 完善人員聘用制度 水產養殖技術推廣人員實行公開招聘、公開考試、競爭上崗、擇優錄用,實行年度考評,末位淘汰。 改進水產養殖人員工作考評制度。 實行漁民群眾、 地方政府和水產局三方考評制度, 其中農民考評比重占40%(主要是科技示范戶)、地方政府考評比重占30%、 水產局考評比重占30%,客觀、科學、全面地反映水產養殖推廣人員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考評結果作為績效工資、晉職和續聘的主要依據。
3.1.3 建立水產養殖指導員培訓制度 水產養殖指導員科技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水產養殖推廣的效果,要轉變從單純說教為田間操作示范,從單純的產中技術服務擴展到水產養殖生產全過程的技術、信息、政策等綜合服務。 選派技術指導員到部級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參加集中培訓; 其余技術指導員到省級現代漁業技術培訓基地參加集中培訓; 聘請國家和省、 市水產專家對全市所有水產技術人員和科技示范戶開展全過程技術培訓, 對科技示范戶進行集中培訓和分片田間實際操作培訓。 鼓勵水產養殖人員進行學歷提升學習, 重點是鼓勵漁業人員參加農業推廣碩士學習,取得碩士學位證書后報銷50%的學習費用。
3.2 優化水產養殖品種。
根據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山東省科技廳聯合推介發布的漁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 組織專家篩選適宜于在本地區推廣的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 結合當地的生產實際,選擇重點推廣品種,制定相應技術操作規程,并及時發布,如鄄城縣重點推廣中華鱉、黃河鯉魚。 制定示范戶技術指導方案,繪制主導產業區域分布和技術指導員進村包戶服務圖, 并懸掛上墻,積極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工作;做好對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推廣應用過程的跟蹤調查和數據采集分析,提高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的入戶率和到位率。
3.3 重點培育科技示范戶。
圍繞主導產業,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則,遴選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戶。 科技示范戶要自覺接受培養和教育,帶頭使用新技術、新品種,協助技術指導員開展技術推廣、 技術信息采集和項目評價等工作, 每個科技示范戶要帶動10個養殖戶發展漁業生產。 加大對科技示范戶履行職責的考核力度,對于不符合標準的示范戶予以更換,及時按要求增補。組織科技意識強、接受能力強、示范帶動作用突出的示范戶外出觀摩學習,取長補短,同時鼓勵示范戶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斷提升養殖管理水平,提高科技對養殖行業的貢獻率。
3.4 建設漁業信息化平臺。
利用物聯網技術,建立市級漁業技術遠程管理服務平臺,建立水產養殖專家、技術員、養殖戶三級互動服務平臺,試點開展遠程在線監控客戶端建設。 通過漁業信息化應用示范基地建設, 提高水產養殖的信息化水平, 提高水產技術推廣服務效能和行業的社會競爭力。
4 結論。
通過加快水產養殖推廣體系建設,進一步優化水產技術推廣隊伍, 可以解決水產養殖技術力量薄弱的問題。 在水產養殖中,優化養殖品種可推動生產結構轉型升級, 通過科技示范戶的帶動和建設漁業信息化平臺,將進一步提升水產主管部門的服務能力,更好地服務廣大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