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山東農業節水技術推廣困境探討
【第一章】影響農業節水推廣的因素研究引言
【第二章】農業節水技術推廣理論基礎
【3.1 3.2】山東省農業節水技術應用現狀的時空差異特征
【3.3】山東省農業節水技術推廣現狀的調研分析
【第四章】山東省農業節水推廣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第五章】山東省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機制的作用機理分析
【結論/參考文獻】農業節水推廣機制優化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6 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6.1 研究結論
農業節水技術的應用不只能提高灌溉效率節約用水還能夠達到省工,節能,節肥以及增產增收的功能,此外還能減少農用地的土壤板結和鹽堿化問題,是實現農業現代化、機械化的必要途徑。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應用的實際意義不僅局限于農業生產對整個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生存都具有重要貢獻,可以緩解水資源短缺的困境,促進水資源的高利用率和分布合理化。因此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工作是勢在必行并且需要加快進程全面推行。就山東省來說,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工作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是存在諸多問題需要我們重視解決。激勵約束機制、供給推動機制、需求拉動機制和樣本帶動機制是保證山東省農業節水技術順利推行的良好機制,我們應該確保這四種機制高效有序的運轉發揮各自的功效來推動促進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和發展。
6.2 政策建議
6.2.1 增強對推廣主體的激勵和約束
向農戶提供節水技術補貼,目前農戶對農業節水機制缺乏積極性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必要的激勵措施,通過向使用農業節水技術的農戶提供一定的補貼就像現在實行的良種補貼和農機購置補貼一樣,能夠較大地提高農戶對農業節水技術的積極性。同時適當提高水價以防止對灌溉用水的浪費對其形成一定的約束。
設置專門的農業節水技術研發創新獎,對那些從事農業節水技術研發創新并做出突出貢獻的科研人員進行激勵獎勵,激發他們對農業節水技術研發創新的積極性。同時在進行審核時要嚴格把關,注重節水技術的實踐性和現實可操作性。
農業節水技術推廣工作實行績效制,對在農業節水技術推廣過程中認證負責,推廣工作完成順利的推廣人員給與一定獎勵來促進其工作的積極性。同時對那些消極怠工,不負責任的推廣人員給予一定的懲罰來進行約束。
6.2.2 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為節水技術推廣創建良好環境
增大對農業節水技術的財政投入,目前山東省農業節水技術和節水技術基礎設施都是供給不足的,主要原因就是農業節水技術的投入資金大收益小,農戶經濟水平較低無力承擔。農業節水技術的應用和推廣社會意義遠大于經濟意義,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財政支持來增加農業節水技術和農業節水技術基礎設施的供給。美國在這方面做得很好,我國目前可能無法達到這個水平但可以學習借鑒日本的做法,在農業節水基礎設施供給方面采取國家、省、市、縣、村分級投入建設資金,國家提供最大份額,之后依次遞減最后到農戶所需要的投入資金就比較少農戶能夠承擔了。
拓寬資金來源渠道,為鼓勵農戶自己修建節水灌溉基礎設施,為其提供長期低息或者免息的金融政策。此外由于生產供給農業節水基礎設施的高風險性,應該對從事農業節水基礎設施的工廠和企業提供稅收和貸款方面的優惠政策,幫助其降低風險,確保他們能夠提供質量和數量都有保障的節水設備。
成立用水者協會,用水者協會由當地灌區農戶自己組成,負責灌溉用水系統的管理和運行,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可以自負盈虧,如果經營管理的合理有效就能夠做到本灌區節水基礎設施的有效供給。用水者協會是一種參與式灌溉管理,能讓農戶在自我管理的過程中增加自己的責任意識,主動愛護節水基礎設施延長節水設施的使用年限和減少維護費用。成立用水者協會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幫助農戶節約勞動力,保障弱勢群體獲得灌溉用水,確保水費的收繳減輕了政府的負擔。目前山東省雖然存在用水者協會但數量太少沒有得到全省普及,此外就現存的用水者協會農戶的參與積極性不高,運行機制也相對不夠健全,總體來說不夠健全,規模偏小,缺乏規范有效的指導。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在于確保用水者協會有一定的經濟和技術基礎,鼓勵當地農戶積極參與,在其成立之初最好有專人對其進行培訓指導,為其做好運行規劃確保用水者協會的可持續發展。
6.2.3 建立水權市場,進行水價改革
劃分水權,建立水權市場。將農業灌溉用水進行水權劃分給當地農戶并允許剩余水資源在水權市場上交易獲利,這樣農戶就會想方設法提高灌溉效率,節約灌溉用水進而就會增加對農業節水技術的需求。劃分水權建立水權市場不僅有利于第一產業農業,對第二產業工業和第三產業服務業都意義重大。通過水權交易可以使使用水資源的各方用戶盡力提高用水效率來保證水資源的最大剩余,在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現實情況下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還能夠促進水資源的合理分配,讓那些水資源比較充裕的用戶將剩余的水資源賣給那些水資源緊缺的用戶而不是浪費掉。目前山東省只有部分地區進行了水權劃分的試點,還沒有大面積推行,需要加快進程進行全面推行。
進行水價改革,制定合理水價。目前全國包括山東省的農業灌溉用水普遍低于其他產業的水價,其原因是農業是基礎產業具有弱質性,為了保護農業的發展使得水價普遍偏低。但我們應該意識到這樣一點我國農業灌溉用水占全部用水量的 60%以上,占據了水資源的大部分而且利用效率非常低,利用率達不到百分之五十,這就意味著很大一部分水資源被我們浪費了。灌溉效率低是因為節水技術應用率低其很大部分是因為灌溉用水水價過低引起的。農戶的文化水平素質相對較低,他們缺乏水資源短缺的意識,因此在進行農業灌溉時很少會注意節約用水,進行水價改革適度提高水價能讓他們從價格方面意識到水資源的緊缺,讓他們盡量節約用水進而減少灌溉費用。目前山東省的農業用水水費的計量方式主要分為了三種,一種是按面積收費,一種是按時間收費還有一種是按用水量收費。其中就目前為止按時間收費是最主要的收費方式,但這種方式并不利于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和灌溉效率的提高。按面積收費是灌溉效率最低的一種方式,如果采用按面積收費農戶在進行農業灌溉時會盡可能多的使用水資源,造成了水資源的嚴重浪費。 最合理的方式是按用水量收費,這樣農戶會想方設法減少用水量來降低水費,進而產生對農業節水技術的需求。除了水費計價方式需要進行改革外,適度提高水價也是很必要的,提高水價也能很好的引起農戶對節水的重視性。當然為了保證農戶能夠負擔得起水費和減輕經濟壓力可以在提高水價的同時那些貧困地區提供一定的灌溉用水補貼。
6.2.4 增強示范帶動效應促進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應用
因地制宜,建立規范化農業節水示范園區。農業節水示范園區是各地農業節水技術最高水平的代表,作為一個標準化樣本對當地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起到了帶動的作用。
因地制宜建立農業節水示范園區能夠將先進的農業節水技術形象直觀的展示出來,能夠讓農戶清楚的看到使用農業節水技術所帶來的效益。就像我們常說的“口說無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農業節水示范園區就是用事實來證明使用農業節水技術是能夠幫農戶增產增收的好科技,值得全面推廣應用。實踐證明農業節水技術示范園區能夠對當地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和應用起到一定的帶動作用。目前山東省雖然在各地建立了多個農業節水示范園區,但發展水平存在差異,部分示范園區因缺乏資金、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出現近乎廢棄的狀態,無法發揮應起的帶動作用相反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示范園區應該是面向所有農戶開放,在向農戶展示節水技術的同時提供專業指導,幫助農戶發揮節水技術的最大功效。山東省今后建立示范園區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保證示范園區能夠規范有效的運行,示范園區的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充當當地節水技術推廣人員,推動當地節水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尋找科技帶頭人,以點帶面。農戶由于文化素質水平相對較低,而且就目前來說普遍老齡化不容易接受新事物,具有較強的從眾心理。這就需要我們積極尋找當地的科技帶頭人,他們一般文化素質水平相對較高,愿意接受新事物新科技并且在當地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如果他們率先接受使用農業節水技術并且能夠取得一定成效,會在當地起到很有效的帶動作用。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就是一個擴散的過程,推廣過程的好壞快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推廣擴散的源頭。這就需要我們在進行農業節水技術推廣工作時慎重選擇科技先行者,并在其技術應用過程中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確保農業節水技術的有效運行。
進行土地流轉,促進規?;a。我國包括山東省現階段實行的主要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就造成了農業生產的分散化,種植品種不同種植地域狹小分散。這種生產模式不利于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因為以上這些特征造成了節水技術的效果弱化不明顯,而且因為種植品種的不統一和種植的狹小分散化使得所需適宜的節水技術不同或者無法使用,就造成了農業節水技術的樣本帶動效果減弱和技術的難以推廣。進行土地流轉,促進農業生產規?;茌^好的解決以上問題。進行規?;a能夠統一種植品種,種植面值擴大能夠產生規?;?,同時農業節水技術的效益也就被放大能夠讓農戶清楚地感受到,而且規?;N植有利于節水工程和節水設施的建立。
6.2.5 加強對農業節水技術推廣隊伍的建設
提高推廣人員的專業素質,目前山東省的農業節水推廣人員的文化水平和專業素質相對降低。推廣人員在向農戶介紹推廣農業節水技術的同時自身也需要不斷學習進步。
這就需要對我們適度淘汰一部分不合格的人員,引進一部分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人員,同時要對推廣人員進行定期培訓,確保推廣人員也與時俱進充分勝任推廣工作。
推廣形式多樣化,對農戶提供定期教育培訓。目前山東省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形式過于單一,主要以講座會議的形式進行,效果較差。在進行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工作時應充分發揮傳媒作用,采取電視、廣播、宣傳單、網絡等多種形式,內容要生動簡潔,有說服性,讓農戶耳濡目染對農業節水技術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對之后的推廣工作起到一個促進的作用。此外由于農戶自身文化水平素質較低,最好對他們進行定期的培訓教育,培訓內容不僅局限于農業節水技術要多元化,目的是提高農戶的綜合素質,讓農戶意識到水資源的短缺促使他們主動接受節水技術的推廣而不是被動接受。
參考文獻
[1]胡繼連,葛顏祥,周玉璽。水權市場與農用水資源配置[J].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2]李景景, 朱玉春。 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評估-來自 341 份農戶的數據[J].江蘇農業科學,2014,42(6):419-422.
[3]王學淵,趙連閣。中國農業用水效率及影響因素--基于 1997-2006 年省區面板數據的 SFA 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8(3)。
[4]周玉璽,葛顏祥。水權交易制度績效分析[J]. 中國人口·資源與境,2006,16.
[5]胡繼連,姜東暉,陳磊。農業節水的微觀困境與出路[J].農業經濟問題,2006(12):6-11.
[6][美]羅伯特。 B.丹哈特,妮特。B.丹哈特。新公共服務: 服務,而不是掌舵 [M ] .丁煌等譯,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7]張本家,李俊文。水土保持應用技術[J].對鐵嶺市推廣應用農業節水技術的思考,2011,3.
[8]張寶文。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能力建設,大力提高農業科技支撐能力[J].農業科研經理,2005(1):12-15.
[9] 袁鳳歧 , 周玉璽 . 資源 “ 農轉非 ” 背景下的農業節水技術選擇問題研究[ J ] . 水利發展研究,011(3):31-35.
[10]周玉璽 , 郅偉勇 , 逄蘭蘭 , 張慧 . 影響農戶農業節水技術采用偏好的因素分析[J]. 水利發展研究,2012,12.
[11]王慧瑩。農業科技推廣新形式:興模式[J].農業科技管理,2004(1)14-16.
[12]張湘。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現狀及創新思路[J].天津農業科學,008(2):62-64.
[13]逄蘭蘭,周玉璽,岳書銘。農田水利設施需求強度區域差異性分析:山東的證據[J].水利發展研究,2013,9.
[14]陳俊。創新我國農業推廣體系的戰略思考。天津農業科學,2009,15(4):66-69[15]林梅。國外農業科技推廣模式的分析和借鑒[J].國外農業,2009(1):65-69.
[16] 任蔚。農業高??萍汲晒茝V機制研究 [D].中國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7 .
[17]王力。外國農技推廣與我國農技推廣比較研究[J].現代農業科學,009,6(4):254-256.
[18]蓋玉杰。美國農業推廣體制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林業技,2006(8):29-31.
[19] 張俊飚。論農業技術推廣模式的構建原理與運行機制[J].農業現代化研究, 1999,(3):91-93 .
[20]白亞娟。我國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研究[D].楊凌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
[21]朱方長。對國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構建經驗的再認識[J].中國經濟與管理科學,2008,6.
[22]宋麗萍。鑒國外經驗,發揮我國政府在農技推廣中的主導作用[J].甘肅農業,2006,6.
[23]馬志國。國外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經驗及啟示[J].世界業,2008(8):6-9.
[24]黃季焜。十年中國農業的發展和三十年改革奇跡--制度創新、技術進步和市場改革[J].農業技術經濟,2010,1.
[25]邵振中。日本農業推廣經驗及對襄陽區農業推廣的啟示[J].新農村建設,009(4):15-17.
[26]徐國彬。日本農業體系對中國江蘇省現代農業發展的啟示[J].世界農業,009(7):20-23.
[27]李淑英。日本農業推廣體系的特點及啟示[J].世界農業,2007(12):5-6.
[28]罔部守,章政。日本農業概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
[29]黃錦龍。日本農業推廣體系改革新動向[J].中國農技推廣,2005(9):22-23.
[30]朱玉。農業節水技術的應用與發展[J].新疆農墾科技,2008(3)。
[31]王金霞,黃季焜,Scott Roselle.地下水灌溉系統產權制度的創新與理論解釋:小型水利工程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0(4):66-73.
[32]胡繼連,姜東暉,戎麗麗。水權質量與農用水資源需求管理研究。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0.
[33]趙連閣,從樞。東陽-義烏水泉交易的經濟影響分析 [J].農業經濟問題,2007(4):47-54.
[34]胡鞍鋼。水權制度的重大創新--利用制度變遷理論對東陽-義烏水權交易的考察[J].水利發展研究,2001(1):5-8.
[35]沈滿洪。水權交易與政府創新[J].管理世界,2005(6):45-56.
[36]鄧克英,羅正榮,李忠云。日本農業科研成果推廣的實踐與借鑒[J].2008 47(3):363-366.
[37]孫誠。日本重視農業科技普及人才的綜合能力培養[J].當代教育壇,2005(21):123-125.
[38]李雪奇。澳大利亞農業推廣政策的變化及啟示[J].世界農業,2008(12):27-29.
[39]劉光哲。澳大利亞的 PMP 及其對我國農業推廣的啟示[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3,5
[40]胡瑞法,梁勤,黃季焜。中國私部門農業研發投資的現狀和變化趨勢[J].中國軟科學,2009,7
[41]張蘇林。英法兩國農業科技推廣應用體系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農業綜合開發,2009,8
[42]丁振京,楊亞梅。我國現行農業科技推廣模式及存在問題[J].農業科技管理,2000,(5):31-34 .
[43]周玉璽, 葛顏祥, 周霞。區域水資源供求失衡及解決機制研究[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2010,2.
[44]魏勤芳。美國農業科技體系及運行機制[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5,10(2):15-18.
[45]高啟杰, 陳良玉。優化農業推廣模式發展農業推廣事業[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 2000,2
[46]郭久榮。以色列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保障機制[J].國外農業,2007,(3):
[47]周曉花,程瓦。國外農業節水政策綜述[J]. 水利發展研究,2002,07.
[48]張琰,葉文輝,楊小明,沈青。近年來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問題的研究[J]. 經濟問題探索, 2011,5.
[49]丁中文。黃毅斌?,F階段我國農業科技推廣模式選擇[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3,(5):8-10.
[50]沈大軍。水價理論與實踐[M].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9.
[51]李曦, 段永江,雷海章。水價及農產品價格對農民利潤最大化的影響[ J]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2(4):22- 25.
[52]關良寶,李曦,陳崇德。農業節水激勵機制探討[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 2002(9):22- 24.
[53]周玉璽,胡繼連,周霞。 流域水資源產權的基本特性與我國水權制度建立研究[J]. 中國水利,2003(6):16-15.
[54]屠曉峰。供水成本與理論價格計算方法初探[J].水利經濟,1999(1) :34- 37.
[55]冉瑞平。美國農業推廣體系及其啟示 [J].生產力研究, 2004,(10)。
[56]李雙群,靳玲品。高等農業院??蒲谐晒茝V中存在的問題、成因及對策 [J].中國農業教育,2006,5.
[57]徐春花,查道林。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何困難重重[J].經濟論壇,2003, (06)。
[58] Munir A. Hanjra, Tadele Ferede, Debel Gemechu Gutta. Reducing poverty insub-Saharan Africathrough investments in water and other priorities.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09, 96.
[59] Sunding D,Zilberman D.The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Process:Research and Technology Adoption ina Changing Agricultural Sector. For the Handbook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Berkeley:University ofCalifornia,2000.
[60] Huffman W E.Developments in the Organization and Finance of Public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United States,1988~1999.Working Paper. Ames:Iowa State University,2005.
[61] Rosegrant W. Mark, Ringler Claudia, McKinney C. Integrated economic-hydrologic water modelingat the basin scale[J].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6, 1.
[62]Margtrict F.Caswell, David Zilberman. The Choices of Irrigation technologys in California[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5,(5):223-234.
[63]Arial Dinar, Dan Yaron. Adoption and abandonment of irrigation technologics[J]. AgriculturalEconomics, 1992,(4):315-332.
[64]Garcth Green, David Sunding, David Zilberman. Explaining Irrigation Technology Choices AMicroparameter Approach [J]. Amc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6,(11)1064-1072.
[65]Eric C. Schuck, W. Marshall Frasier, Robert S. Webb, Lindesy J. Ellingson, Wendy J. Umberger.
Adoption of More Technically Efficinent Irrigation System as a Drought Response [J]. Water ResourceDevelopment, 2005,(12):651-662
[66]Georgian Morevo, David L. Sunding. Joint Estimation of Technology Adoption and Land Allocation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Conservation Policy [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5,(11):1009-1019.
[67]Janis M. Carry,David Ziberman.A Model of 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Modern IrrigationTechnology and Emerging Markets in Water[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Economincs,2002,(2):171-183.
[68]COAG.Water Allocation and Entitlements A National Framework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pertyRights in Water.Task Force on COAG Water Reform Occasional Paper,1995.10.
致謝
六年的山東農業大學校園生活即將拉下帷幕,2009 年,我心懷夢想,來到了這所環境優雅、文化底蘊深厚的百年學府。在這里,我遇到了很多讓我終生難忘的人,有無私奉獻諄諄教導的老師們、有助人為樂同甘共苦的同學們,我最想感謝的是我的導師周玉璽教授,感謝導師這兩年來對我生活上和學習上的幫助!
本文從選題、數據整理、論文結構到寫作完成都是在導師周玉璽教授的悉心指導完成的。在論文寫作遇到瓶頸時,導師多次給予我建設性的指導意見,催促我反復修改并最終完成論文的寫作。導師淵博的專業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與學術作風,是我能夠順利完成本論文的基礎,在此對我的導師周玉璽教授致以最真誠的感謝與敬意!
感謝在這六年求學中教導過我,幫助過我的各位老師們:陳勝偉老師、胡繼連老師、葛顏祥老師、鄭軍老師、趙瑞瑩老師、薛興利老師、孫世民老師以及尚健老師,在此送上我最真誠的謝意。感謝一直相伴的好友們,感謝張杰師姐、宋欣師姐,感謝曹曉會同學、喬蕾蕾同學、劉靜怡同學、張燕娜同學,謝謝你們對我論文寫作的幫助與支持!
最后,我特別感謝我的父母,在泰安求學的這幾年中,不論我遇到什么困難,他們總是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鼓勵我,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將會更加努力,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