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村民專業合作社的運行問題研究
【第一章】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措施研究導論
【第二章】農民專業合作社相關理論分析
【3.1 3.2】青州市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概況與過程
【3.3】青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分析
【3.4】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第四章】青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運轉模式分析與選擇
【第五章】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結論/參考文獻】村民合作社實施模式及策略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摘 要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鄧小平同志領導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體制逐步完善,農村經濟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極大的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但,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分散的小農生產方式與市場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生產的集約化程度低,規模小,科技推廣力度低,缺乏統一標準,農產品的質量良莠不齊,嚴重影響了農業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在此形勢下,探索新的農村經濟發展模式勢在必行,200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建立迅速發展,極大的解放了生產力。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家庭聯產承包經營責任制的基礎之上,相同的農戶結合起來本著自愿的原則,進行民主管理的一種組織(經濟組織)。
特別是近幾年以來,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速度極快,種植的面積大,農業相關產品的標準及規格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這一切都說明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可行的。
山東省青州市下轄13個街辦和鄉鎮,涉農產業門類廣泛,主要包括花卉種植,蔬菜種植,果樹種植、畜牧養殖等,其中黃樓街辦的花卉產業集群被評為全國50強產業集群之一,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青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出現,有效提升了涉農產業的規模和效益,同時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功能的充分發揮。
農業專業合作社是農民自發組織,為了應對國內外日益加劇的競爭環境而形成的一種新型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對于解決三農問題有著不可替代的優越性,研究合作社問題意義重大。
本文通過對青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分析了青州市對于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具體的實施模式等相關的問題,經過本人的分析及求教,初步的研究分析出適合青州市發展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運行模式,最后通過理論方面的上升以及升華對青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 運行模式 選擇
目 錄
摘要
1 導論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研究的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國外研究現狀
1.2.2 國內研究現狀
1.3 本文的研究內容
1.4 本文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2 本文的技術路線
1.5 創新點與不足之處
1.5.1 論文的創新點
1.5.2 論文的不足之處
2 相關理論分析
2.1 相關概念界定
2.1.1 專業化概念
2.1.2 農業生產專業化
2.1.3 農民專業合作社
2.2 相關理論的分析與應用
2.2.1 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制度變遷理論的應用
2.2.2 組織理論的應用
2.2.3 交易成本理論的應用
2.2.4 博弈論的應用
3 山東省青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現實考察
3.1 青州市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3.2 青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
3.3 青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分析
3.3.1 青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
3.3.2 青州市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3.4 青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3.4.1 合作社規模小、資金缺乏、難以進行有效投入
3.4.2 合作社管理層和社員大多素質不高,認識不夠。
3.4.3 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對合作社的關心支持不夠。
3.4.4 相關配套扶持措施不到位
3.4.5 負責人干部化現象嚴重
3.4.6 缺乏監督機制
3.4.7 對政府支持依賴性大
4 青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運行模式分析與選擇
4.1 青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主要的運行模式
4.1.1"合作社+農戶"模式
4.1.2"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
4.1.3"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
4.1.4"合作聯社+農戶"模式
4.2 青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運行模式選擇
4.2.1 青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聯社+農戶"模式理論
4.2.2 青州市農業專業合作社"合作聯社+農戶"模式的青州實踐
5 促進青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5.1 不斷創新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形式
5.2 加強內部制度建設,提高合作社規范化水平
5.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5.4 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競爭力
5.5 加強宣傳,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社吸引力
6 結論與展望
7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