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性耕作技術是近年來大力推廣的農業機械化新技術 ,是傳統耕作方式的變革。它綜合利用了深松、秸稈根茬還田、免耕播種等機械作業對農田實行的免耕、少耕技術,用大量作物秸稈和根茬覆蓋地表,用化學藥物來控制雜草和病蟲害,以減少土壤風蝕、水蝕,實現了旱作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1 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應用的重要性
(1)近來年,保護性耕作已被列為全省重點農機推廣項目,示范面積不斷擴大。各地建立了耕作示范區進行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各種保護性耕作項目在原有的基礎上,實行基層逐漸推進和集中連片的推廣政策。
(2)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是各地農業區保證增產、增收的重要手段,在農業節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等方面也是非常好的手段,實施保護性耕作的區域表現出抗旱保產的效果明顯,并明顯增加了土壤的蓄水量,它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并提高土壤有機質,達到培肥地力的目的。
(3)機械化保護性耕作對防治沙塵暴、改善生態環境有明顯效果,在防風蝕沙化的新興免耕技術方面,減少使耕地風蝕侵害,而且有利于保肥、保水,大大彌補撒施麥秸在多風地區的不足,并起到了防沙固土的作用,達到生態環境平衡的目的,在我國北方地區的生態環境建設中有著深遠的意義與影響。
2 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存在的問題
(1)保護性耕作是傳統農業耕作方法向新型耕作方法的轉變,但各地農民對此項新技術還需要一個漸進的過度和過程來接受這一新技術手段,往往出現技術宣傳不夠到位,無法在短時間內徹底改變農村基層農民延續多年的傳統種植習慣,需制定發展規劃和優惠政策,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有計劃有步驟地落實好地塊和實用機具,鞏固已取得的成果并穩步發展。
(2)保護性耕作的機具不適宜高茬地塊作業。大型機具價格高,農民購買力有限,制約了項目的大面積推廣。
(3)農田作業用油方面價格偏高。農用柴油的價格普遍偏高,導致機械作業成本提高,使旱作農作物機械化作業水平不能正常發揮,針對機械耗油方面的補貼較少。
(4)實施主體尚未確立。各農機部門對保護性耕作工作比較重視,因此,農民成為了保護耕作技術的應用主體,但他們對這項新技術并沒有熟練掌握,其主體地位并沒有明確,對政府的依賴性仍舊較強。加上保護耕作面積的束縛,使農民投資保護性耕作專用機具的積極性不高,阻礙了農業機械的使用和新技術的實施。
(5)推廣工作缺乏連續性。一些地方單純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推廣任務,不得不與農民交往,勸其參與保護性耕作工作,各地部門也并沒有把技術推廣工作作為一項長期工作來抓,一旦項目和任務結束,實施面積和耕作模式又回到了傳統的犁耕時代,使保護性耕作連續性不連貫,長效機制尚未形成。
3 推廣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具體措施與建議
(1)須得到當地農民對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的認可。推廣保護性耕作新技術需要得到農民的認可才是實施的關鍵。為此,各級農機部門要因地制宜,加強科學管理和引導,建立培訓機構,使基層農機技術推廣人員掌握技術要點,使農民學會操作機具并逐步接受這一新技術,以適合當地的農業生產特點和要求。
(2)充分建立試驗示范基礎工作。機械化保護耕作技術試驗與示范工作是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基礎,要堅持在試驗研究基地進行示范推廣和人員的培訓以及機具選型等方面下功夫,在農忙季節來臨之前,適時舉辦各種形式的現場會,可以達到很好的推廣效果,從而充分發揮農業科技示范的帶頭作用。
(3)建立機械保護性耕作推廣機制的長效性。保護性耕作盡管在有些地區得到了很大面積的推廣作用,但在我國家庭承包土地經營機制下開展保護性耕作存在一定的難度。事實上,保護性耕作需要經過時間的積累才能發揮其明顯改善,如土壤環境和農作物的效應。為此,農機部門應舉辦保護性耕作技術培訓班,組織農機科技人員利用各種媒體、媒介進行農機保護性耕作工作的宣傳,同時,利用各種展覽會和相關的活動發放科普資料,通過各種渠道大力宣傳保護性耕作,使社會各界和項目區農民對保護性耕作有更深入的了解。
(4)技術裝備要完善。不同地區的不同模式對保護性耕作機械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保證機具適應性、可靠性和作業質量的條件下,盡可能達到操作簡單、機械故障少和生產效率高的目標,要加快保護性耕作相關農機的研制與技術創新,并及時應用到生產中,要改變農機隨著農藝走的模式,真正發揮農機與農藝的有效結合,達到增產、增收雙重功能的提高。
4 結束語
保護性耕作技術是北方旱作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措施。因此,需要各有關職能部門的積極參與和配合,保證保護性耕作機械的穩步發展和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