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農業推廣學的研究對象是農民及其行為,重點研究農業推廣系統如何與農業系統有效聯系的問題、推廣系統內部的問題、目標系統農民群體的問題。農業推廣是通過推廣人員運用多種方式向廣大群眾傳授科技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活動,這種活動要求推廣人員與群眾共同參與,農業推廣人員不僅要有專業技術知識,還要有經濟頭腦和市場觀念;不僅要熟悉生產技術,而且要從實際出發,從當地農民實際情況出發,掌握教育農民的方式方法。
在農業推廣學中,農業推廣方法有多種分類方式,最常用的是根據信息傳播的不同將農業推廣方法分為三大類,即大眾傳播法、集體指導法和個別指導法。一般而言,作為農業推廣人員在選擇農業推廣方法時,除了要考慮采用者和技術創新本身的特點外,還應注重因地制宜地正確選擇和應用農業推廣方法。
2 正確認識各種農業推廣方法的特點
正確認識各類農業推廣方法的特點,是能否正確選擇和應用農業推廣方法的關鍵。
2.1 大眾傳播法
大眾傳播法是指農業推廣人員將某項具體農業創新經過選擇、加工和整理,通過各種大眾傳播媒介傳遞給農業推廣對象的方法,具有權威性高、信息量大、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范圍廣等特點。信息溝通一般是單向性的。
大眾傳播法適用于以下幾種情況:介紹農業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成果等,讓廣大農民認識新事物的存在及其基本特點,從而引起他們的注意和激發他們的興趣;傳播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有關信息(包括家政和農業技術信息),發布市場行情、天氣預報、病蟲害預報、自然災害警報等實效性較強的信息,并提出應采取的具體防范措施;針對多數推廣對象共同關心的生產與生活問題提供咨詢服務;宣傳有關農村政策與法規;介紹推廣成功的經驗,以擴大影響。
2.2 集體指導法
集體指導法是在同一類型、同一地區、相同的生產和經營方式的條件下,推廣人員把情況相同或相似的一些推廣對象組織起來,采取小組會議、示范培訓、參觀考察等方法,集中對他們進行指導和傳遞信息的方法。該方法具有指導范圍相對較大,信息傳遞方式屬雙向交流,有利于討論和辯論,短時間內難以滿足每個人的特殊要求的特點。采用集體指導法要堅持重引導、自愿參加,重實際、照顧農民特點,重質量、注重指導效果的基本原則。
2.3 個別指導法
個別指導法是推廣人員和個別對象接觸,討論共同關心或者感興趣的問題,向推廣對象提供信息和建議的推廣方法。該方法具有針對性強、解決問題直接、溝通雙向性、信息發送量有限等特點。運用個別指導法要有良好的交通和通訊條件,有足夠數量和高質量的技術推廣人員,有較好的信息指導和物化服務條件。
此推廣方法還有一些明顯的優點是可以雙向溝通,能夠對農民的各種疑問、不太清楚的地方解釋得更清楚、更明白、更容易接受。但是,個別指導法也存在一些明顯的弊端,信息發送量少、影響面小、效益明顯不如前兩種,而且費用成本較高。
3 根據推廣目的選擇和應用推廣方法
3.1 以增加人們知識為目的
一般而言,以增加人們知識為目的的最適宜方法就是利用大眾傳播媒介、講座等傳播信息,即大眾傳播法。央視 7 套主辦的致富經欄目就是以廣闊的視角,通過舉辦農業技術專題講座,專訪各行業致富人的形式向廣大采用者介紹新信息、新品種和新成果。
3.2 以學習某種技能為目的
通常情況下,以學習某種技能為目的的最適宜方法就是集體指導法,即通過小組討論、示范(包括成果示范、方法示范)、短期培訓和實地參觀等方式達到農業推廣的預期效果。例如果蔬冷藏保鮮技術的推廣應用,參加者通過組織學習培訓、實地參觀考察,增強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并掌握了該技術的基本要領、操作技能和管理方法,進而使這項果蔬冷藏保鮮技術迅速獲得推廣。
3.3 以直接了解采用者需要為目的
以直接了解采用者需要為目的的最適宜方法是個別指導法,因為無論是個別指導法中的農戶訪問還是辦公室訪問等形式,都能夠最大限度地了解采用者的需要,有針對性地解答提出的問題或提供技術信息、技術資料。
4 根據農民接受新技術的階段性特點選擇和應用推廣方法
推廣對象在接受某種技術創新過程的不同階段,表現出不同的心理和行為特征。因此,在不同的采用階段應選擇不同的農業推廣方法。通常情況下,在技術的認識階段應用大眾傳播方法,如廣播、電視等進行廣泛宣傳,以提高影響力,加深農民對新事物的認知。在感興趣階段,為了讓農民能夠進一步深入了解所推廣的農業技術,激起人們對新技術的興趣,最好采用以成果示范、實地參觀為代表的集體指導法,效果較好。在試用階段,則可以結合農戶訪問掌握第一手推廣對象的需求,以提供示范或技術材料等,進而讓推廣對象盡快掌握該項技術。
5 總結
綜上所述,農業推廣方法的選擇和應用是一門推廣的綜合藝術,需要推廣人員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地摸索并總結經驗。只有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適時選擇恰當的農業推廣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農業推廣工作,達到農業推廣的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