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強農技推廣隊伍建設力度
本著農技推廣公益化思路,逐漸放寬經營性服務種類,加快推進農技推廣服務力度,完善農技推廣技術隊伍建設力度。繼續改進用人制度,完善聘用制,通過競爭上崗的方式,擇優錄用真才實學的專業技術人員。繼續量化考核和分配制度,完善考核制度,通過細化量化分數的方式,實現崗位競聘與工作績效相掛鉤。繼續完善培訓教育,完善考聘制度,通過考核結果量化的方式,擇優競聘崗位,調到農技推廣人員工作的積極性。繼續加大農技推廣投入力度,通過多渠道融資的方式,提升推廣技術人員的福利待遇水平,為提升推廣人員的工作熱情注入“強心劑”.繼續完善農村合作社建設力度,逐漸走出政府包攬的小圈子,積極支持農村研究會、農業企業、農業科學院等等單位投入農技推廣中去,提升農技推廣的科研含量水平。
2 工作實踐落實實效提升推廣效益
今后的工作實踐,嚴把四環節,著實提升推廣效益。
第一環節,“四個把握”準確到位。把握農技技術發展趨勢,機械化是農技發展載體,安全、高效、生態是發展主導方向,社會化服務水平提升是主要手段;把握農技技術的三大特性,經濟性、適用性、有效性,提升農技技術推廣實效性;把握農技技術轉化規律,即做到以配套促熟化,以熟化促簡化,以簡化促轉化;把握農技技術轉化的方式,做到由單向到互動,由搞試驗田到建示范片,由廣泛培訓農民到重點培訓示范戶,由單純的技術到技物配套的有機統一。采取技術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技術人戶辦法,消除科技入戶最后一公里,跨越技術轉化最后一道坎。
第二環節,高產示范片區落實到位。高產示范片區在農技技術推廣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輻射帶動大面積生產中效果顯著。高產示范片區的建成,應著重關注如下幾方面:(1)片區建成合理規劃,本著輻射帶動農戶的思路,不斷擇選新的示范片區。
尤其在信息較為閉塞的山區,更應該盡可能多的增加示范片區;(2)片區建成要盡量覆蓋地區龍頭企業、種植大戶、科技示范戶等等,做到片區示范有人看、有人學,不斷延伸產業鏈,幫農戶賺錢,成為農民增收的長效基地;(3)片區推廣技術要有時效性,技術應用有說服力、生命力、典型性,盡量做到示范一片,成功一片,讓農戶切實感受到技術推廣帶來的高效益,達到輻射效益帶動一片的作用。
第三環節,農科教協作工作到位。這些年,順應本省農業發展利好態勢,在推廣實施科技入戶、糧油作物高產、超級水稻示范推廣等項目中,屢次聘請專家學者進行包片指導,責任指導落實到個人,充分發揮專家學者在技術培訓和指導中的積極作用,有效提升推廣效益。
實際上,這些年本著產學研統一的思路,四川省內不少農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等等,都探索創新院地合作、校地合作的技術推廣思路,逐漸成立專屬自己的科研技術轉化基地,有效縮短了科研向技術推廣的轉化距離,促進了新技術推廣轉化的實效性。在此基礎上,建議省一級能夠成立集農業、科研、教育于一體的技術專家指導組,對即將推廣的新技術、出現的新問題,能夠及時進行決策咨詢和指導。在有關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要進一步推行首席專家負責制和專家包片指導制度,重點要保證專家的工作經費,完善專家績效考核辦法,充分發揮專家作用;要深化農業科研院校、市州農科院與縣、鄉的合作機制,充分發揮技術優勢,拓寬服務內容,創新推廣方式,努力提高推廣效率。
3 農技技術推廣必找準對象
農技推廣產生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規模效益,工作重點既要服務大眾,又有順應新時期農業發展需求,由條塊分割向條塊結合轉變,由分散、小規模的服務向規?;?、集團化的服務轉變,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種植大戶、科技示范戶作為服務的重點對象。在服務的過程中,要積極探索完善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利益聯接機制,使技術推廣服務實現社會效益與自身經濟效益的有效統一。
4 重視對基層農戶的技術培訓
農戶是農技推廣的受用群體,農技推廣效益好壞很大程度取決于農戶綜合素質高低??梢哉f,農戶綜合素質越高,文化接受能力越強,對新技術的需求也就越強烈,實際操作能力也會穩步提高。
由此,今后工作實踐中,還應該做好對基層農戶的培訓工作,多種渠道和方式提升其文化素質水平,提升其對知識和新技術的認識。
針對目前本省農民素質現狀,重點要加強對農業科技示范戶的培訓,充分發揮其在農技推廣中的影響作用。據農民科技入戶項目實施情況調查,每培訓100名科技示范戶,有10名會成為技術推廣的土專家,20名會成為技術推廣的輔導員,30名能獨立采用新技術,30名會成為技術推廣的跟班,僅有10名被淘汰。由此可見,加強農業科技示范戶的培訓,對刺激技術需求,加快技術推廣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