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程概況
遼陽灌區位于遼陽城西,渠首建在城東鵝房,利用護城河為引水總干,穿城而過,灌溉城西廣大平原沿河土地。其灌溉范圍是:遼陽城郊以西、太子河以南、柳壕河西岸,北地河以北、遼小公路與沈大公路兩側,控制面積 185km2。共有太子河區太子河鄉、望水臺街道、祁家鎮、遼陽縣的沙嶺鎮、黃泥洼鎮、劉二堡鎮、柳壕鎮七個鄉鎮和駐軍部隊農場受益。灌區總耕地面積 239.7km2,其中水田實際灌溉面積 67.3km2。灌區自 1958 年建成以來,已運行多年,渠道淤積嚴重,過流量減小,大多數工程病險、老化、損壞嚴重,其完好率為 60%。由于過流量減小,致使灌溉歷時加長,滲流量增加,灌溉效率低下,給灌區的正常運行帶來巨大的困難,也加重了灌區管理處和農民的負擔。
2007 年,遼陽灌區管理處曾多方籌集資金,對亟待改造的工程進行了第一期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恢復水田 6km2,渠系水利用系數達到0.63。但是灌區骨干工程(三分干)包括節制閘、引水閘、分干渠道和建筑物及渠系配套建筑物工程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急需續建二期改造工程。
2、 骨干工程存在問題及必要性分析
2.1 三分干工程存在問題
灌區骨干工程(三分干)經過多年的運行,大部分已嚴重破損,很多都是帶病運行。在運行中,渠堤常出現決口、脫坡、沖刷、滲漏和坍塌等破壞現象,嚴重的限制了渠道的輸水能力。樞紐建筑物三分干 1 節制閘、2 節制閘 1997 年由 3 孔擴至 4孔,但流量仍達不到現狀引水灌溉的流量需求,且超高不滿足要求,已經成為限制過閘流量的瓶頸工程,急待改造;三分干 2 處引水涵洞洞體裸露在渠道之內影響了渠道過流,同時對洞體的安全有很大影響,需要重建。
2.2 渠系配套工程存在問題
干支渠的滲漏、滑坡、坍塌、淤積;建筑物出現傾斜、漏水;機電設備老化,運轉困難等。在當前的條件下,灌區現有的渠道及其渠系骨干建筑物絕大部分老化失修、超期服役,輸水能力下降,正常灌溉受到障礙,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制約了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由于灌區三分干、支渠沉陷、裂縫,渠系建筑物阻水,老化失修,輸水滲漏損失增大,渠系水利用系數僅為 0.55。
灌區處于漏斗區,每年生態環境用水 500m3/畝,而遼陽一般灌區正常用水定額為 1000m3/畝左右。在經過灌區自籌及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投入,主要渠系建筑物得到了改造。但仍有部分工程及其配套設施嚴重老化失修,嚴重制約了改造過的渠系及建筑物功能的發揮。
2.3 建設的必要性
為了適應新階段農村經濟發展需要,滿足節水灌溉的要求,進一步提升農業綜合開發總體水平,推動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的普及與深入發展,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確保農業高效、高質、穩定、優化發展,有必要對遼陽灌區進行節水配套二期工程改造。
對上述水利骨干工程進行節水配套改造,對灌溉渠道進行防沖、防滲護砌,對灌區重要的水閘應實行自動化控制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推動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的普及與深入發展,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農業發展后勁,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通過骨干工程的配套改造建設,將進一步鞏固農業綜合開發成果,并將為灌區 7.5 萬畝中低產田的改造提供可靠的灌溉條件。
3、 水供需平衡及水質分析
灌區農田灌溉的主要水源為葠窩水庫供水,水庫放水到太子河,通過渠首的引水閘取水。根據2003 年全市地表水水質評價結果,太子河水符合《農業灌溉水質標準》(GB5084-92)。根據遼寧省供水局供水分配方案,遼陽灌區每年可供水量限定為 1.5 億 m3,全灌區水田面積 67.3km2,灌溉供水量和需水量基本保持平衡。
項目實施后,由于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2011年灌溉毛定額為 1300m3/畝,2015 年灌溉毛定額為1190m3/畝,2020 年灌溉毛定額為 1110m3/畝。2015年總需水量 16923.8 萬 m3,可節水 1085.2 萬 m3,供水量有余,滿足要求。2020 年,總需水量 16357.2萬 m3,可節水 1039.6 萬 m3。
4、 建設內容及資金投入
本著“鞏固提高,突出重點,節水防滲,注重實效”的原則,把在灌區起關鍵作用且亟待改造的骨干項目優先列入本次改造范圍。同時,考慮集中連片、綜合開發、便于管理的原則,針對制約灌區發展和效益不能充分發揮的主要問題,重點對灌區老化破損的建筑物進行節水配套改造,對嚴重漏水的渠段進行防滲護砌,改善和恢復原有灌溉面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現低成本、高效益,達到高產、穩產。另外,改造項目盡可能利用原有渠系建筑物,完善灌排體系,降低工程造價。
根據實際情況,本次項目建設共 19 項工程,其中骨干工程建筑物 6 項,具體為:節制閘 2 座(沙嶺站,小闖屯村);三分干渠道防滲護砌 7532m;引水閘 14 座;自動化控制中心改造 2 座(沙嶺站,黃泥洼站);自動化工程 3 處。兩座進水涵洞重建。
本項工程規模較大,需完成土方開挖 11.09 萬 m3,土方回填 6.18 萬 m3,石方 3.53 萬 m3,混凝土 0.46萬 m3,鋼筋制安 235.22t,模板 1789m2。
遼陽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工程預算總投資為1654.86 萬元。其中申請中央財政農發資金 1000萬元,地方財政配套資金 500 萬元,地方水利及受益鄉村籌集資金 154.86 萬元。
5、 效益分析及經濟評價
工程改造后可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渠首攔河壩、總干防滲護砌等一系列工程的實施保證了農業灌溉用水,提高了整個灌區的灌溉保證率,促進了產量的提高,增加了農民收入。
5.1 經濟效益
灌區骨干工程實行節水配套改造后,三分干輸水量增加到 14m3/s,縮短了泡插期,減小了滲透損失。提高灌區的管理水平,提高了灌溉保證率。
由于灌溉質量的提高,水稻畝產量也較大提高。
按新增受益面積 13.3km2計算,每 1km2凈增稻谷15萬kg,可增加稻谷200萬kg,改善面積33.3km2,每 1km2可增產稻谷 7.5 萬 kg,年可增產稻谷 250萬 kg,2 項合計新增稻谷 450 萬 kg。稻谷的影子價格以現行市場價格 1.80 元/kg 計,可新增農業產值 810 萬元。2 項水利效益分攤系數 0.5,水利直接經濟效益 405 萬元,其中三分干按比例計算,水利直接經濟效益 190 萬元。
5.2 社會效益
遼陽灌區是遼寧省中型灌區之一,也是遼陽市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由于工程長期年久失修,工程老化,水資源浪費嚴重,灌溉能力下降,有的水田嚴重缺水,導致產量下降,嚴重影響灌區效益的發揮。通過節水改造,水田灌溉定額得到降低,減輕了農民負擔,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并對當地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項目的實施,也促進了灌區管理體制的改革,增強了社會對水利工程的認識,強化了節水意識,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5.3 生態效益
工程運行后,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配置護坡林草、水保經濟林;干渠、支渠及渠系建筑物配置護渠林等。爭取在灌區周圍公路、渠道、排水兩側種植樹木草皮,減少水土流失,達到全面防治的目的。為方便交通,總干渠頂修筑砂石路面,渠道兩側栽植樹木花草等。
以上工程措施的實施,使渠道周圍的綠化會得到進一步加強,達到了涵養水源,固結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同時,植樹造林對調節氣候,美化環境,凈化空氣,促進農業生態工程的建設也有重要的作用??傊?,項目的實施,即解決了水源不足,又有效地保護和利用了水資源,使地下水和地表水充分結合利用,有效地改善了水生態環境。
5.4 經濟評價
該項目總投資 1654.86 萬元,主要用于灌區干、支渠道骨干工程防滲及節水改造以及渠系建筑物的配套改造。項目實施完成后,有效灌溉面積達40km2。根據經濟評價指標計算結果,本項目工程經濟內部收益率為 8.67%,大于社會折現率 8%;經濟凈現值為 99 萬元,大于 0;經濟效益費用比為 1.052,大于 1。說明本項目工程的國民經濟評價合理可行。
6、 結 論
通過對遼陽灌區水利骨干工程項目進行技術改造會極大地改善灌區的輸水條件,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降低農業成本,增加農民收入,并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參考文獻:
[1] 劉玉蘭.石津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成效分析[J].中國水利,2007\\(15\\).
[2] 王玉華,任紅,武慧.棗莊市巖馬水庫灌區續建配套及節水改造工程可行性分析[J].山東水利,2005\\(6\\).
[3] 徐洪云.對大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規劃的幾點思考[J].江蘇水利,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