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阿榮旗的主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大,勞動強度大,群眾對玉米機械化播種要求強烈,現結合阿榮旗實際情況,就該區玉米膜下滴灌機械技術的發展前景談一談粗淺看法。
隨著玉米膜下滴灌機械化技術的不斷成熟,被內蒙古自治區列為“十二五”重大科技示范項目,也是阿榮旗十大農業推廣技術之一。 農民渴望玉米膜下滴灌播種技術,政府扶持玉米膜下滴灌播種技術, 形勢推動玉米膜下滴灌機械化技術,但就實情而言,該技術推廣在阿榮旗尚存在不少制約因素,具體概括如下。
一、制約因素
1.玉米膜下滴灌機械質量不穩定 ,部件易損壞 ,材料選擇不科學,故障頻發,作業效率和效益得不到最大發揮。 生產經銷企業服務不到位,技術人員不足,不能及時排除故障,群眾不滿意。
2.土壤問題 ,近倆年低溫和降水偏多等氣候因素影響 ,2012 年秋季雪早,田間收割后未進行整地,2013 年春,旋耕機整地后由于阿榮旗土壤質地為黑壤土,黏性較大,加上后期降雨不集中等原因,使田間大土塊較多,對后期種植過程中覆膜工作產生了一定影響,同時對推廣工作也帶來了一定困難。
3.一家一戶種植面積小 ,農機農藝結合不夠 ,該區玉米膜下滴灌種植行距大約為 45 厘米左右, 而目前摘穗式玉米收獲機的適應行距一般為 65 厘米, 影響玉米收獲機械作業效率和質量,種植面積分散,不利于滴灌技術大型機具作業。
4.示范區滴灌管道整理與配套設施的保護 、使用與維護不到位,電力配套不及時,冬季當地變壓器丟失嚴重,造成春季播種期和幼苗期灌水困難。
二、思路和建議
為了有效搞好阿榮旗玉米膜下滴灌機械化技術的推廣工作。 針對上述問題和制約因素,筆者對本區推廣玉米膜下滴灌機械技術的發展前景提出如下分析和建議:
1.推動技術創新 ,提高玉米膜下滴灌技術的總體水平 ,玉米膜下滴灌技術的出現是個創新, 它很好的解決了干旱、低溫、靠天吃飯的問題,但目前其性能及技術需進一步完善和改進,推廣時要多學多看多考察,因地制宜,做好機具選型配套工作,確定科學的技術線路和模式,及全程機械技術規程,在全旗建立實驗示范基地,推動玉米膜下滴灌機械化技術的發展,引導農民標準化種植,達到高產、優質、高效。 提高玉米膜下滴灌機械化的實用性、可靠性。
2.政府支持、政策引導、加大推廣步伐。 建議政府將玉米膜下滴灌機械化作業做成項目,制定相應的作業補貼優惠政策,給有機戶或農戶適當的資金補貼,激勵其經營和使用積極性,打造玉米膜下滴灌機械化技術作業亮點,最終達到"以點帶戶、以戶帶村、以村帶鄉"廣泛推廣的目的。 加大土地流轉,向種糧大戶、農機大戶轉移步伐,為農機農藝一體的農機機械化模式提供廣闊的空間。
3.做好技術培訓工作 ,主動與玉米種植機具生產企業合作,建立技術信息聯系,形成一條技術研制,宣傳推廣技術培訓和用戶反饋的信息通道,并通過技術講座,現場培訓,發放資料等形式,提高機手使用機具的技能,減少因人為操作不當而產生的作業故障,提高玉米膜下滴灌機具的使用率。
4.精細整地,整平細耙。 整地的質量是關鍵,直接影響到播種的質量。 覆膜質量和玉米生長發育。 要做好根茬粉碎還田,必須時人工揀凈摟除根茬殘體。 秋整地應深松整地,做到上實下虛,無坷垃、土塊,及時填壓,達到待播狀態,為高質量覆膜創造一個良好的土壤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