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要求中國重視信息化建設,中國要實現國家現代化,必須大力發展現代信息技術?,F代信息技術正在向農業領域滲透,將在農業現代化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是強化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農業推廣工作需要搞好農業信息服務,建立健全農業信息服務體系,改善農業信息傳播與產業化經營,以農業信息化帶動農業現代化,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和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是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的主要動力和關鍵手段。
中國農業信息傳播工作起步較晚,起步于 20 世紀80 年代,當時以幻燈片、電影、廣播、掛圖、傳單、小冊子、黑板報、墻報、報刊等作為主要傳播媒體。農業信息化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確立,而起步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不斷獲得新的發展。20 世紀末期,我國農業信息工作已初步完成了基本框架的構造階段,開始步入健全完善和提高階段,正在實現發展階段的歷史性跨越。目前,我國農業信息傳播工作正朝著多元化、平民化、多媒體化、智能化、聯合化和網絡化的方向發展[1]。
多年來,雖然我國各級政府部門都很重視農業信息體系建設,但并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距離。因此,通過了解國內外農業信息的傳播方式,可以獲得一些有益的啟示。
在美國,農業部是農業信息收集與發布的主管部門,它一般通過農業統計局、市場管理局等 5 個單位分工協作完成信息傳播。農民可以通過網絡、電話和郵寄等方式,從美國農業部及其有關職能局得到一套完整的市場信息。
德國作為歐洲發展的成功典型,農業生產、科研、教學領域大多數操作通過計算機來完成。德國政府在基礎設施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在農業科技文獻、期刊雜志等出版物方面已實現全文數據上網,網絡資源在不斷擴大,實現了全國乃至全球的共享。
汲取國際先進的農業信息化傳播經驗,應用于我國現狀。為此,我國的農業信息傳播是把與農業有關的技術成果、經營動態、市場行情等通過信息服務媒體傳播給農民,主要包括農業新技術的擴散和農業新政策、思想制度的宣傳[2]。
農業信息傳播作為農業推廣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促進農業科技轉化為生產力,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業信息的匱乏或失真,往往會給生產者帶來決策的盲目性。中國加入WTO后,怎樣傳播準確、全面、及時的信息,既是廣大農民的切實需要,也是各級政府轉變職能、增強我國農產品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應擔負的責任。
1農業信息傳播的主要途徑
農業信息傳播對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具有相當大的作用。農業科技信息傳播途徑主要有人際傳播、大眾傳播等形式,其中電視、廣播和報刊等屬于大眾傳播,農技推廣站、農民培訓班等屬于人際傳播[2]。
1.1大眾傳媒成為農業科技信息傳播的主要渠道
大眾傳播即通過電視、廣播、報紙、圖書、雜志等大眾性傳播媒體傳遞農業信息,為廣大農民提供農業信息,傳播農業科技知識。①視聽媒體。中央電視臺少兒·軍事·農業頻道是以播出軍事、農業節目為主的專業頻道,為廣大農民提供農業信息,傳播農業科技知識,反映農民朋友豐富多彩的生活;一些地方臺也根據當地的不同情況開辦了自己的農業欄目。②平面媒體。包括全國發行的各家報紙和農業類圖書雜志。
1.2 網絡即將成為不可替代的農業科技信息傳播渠道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腦和網絡在農業科技信息傳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雖然現在電腦普及率還遠遠低于電視和廣播等傳統的傳播工具,但從網絡的發展速度和對信息傳播的速度與廣度來看,網絡將會在農業科技信息傳播中發揮著傳統傳播渠道所無法替代的作用。
1.3農技推廣站一直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隨著對農業科技發展的重視,國家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日趨完善各級農技推廣站的作用大大增強。
農業推廣站的農業推廣人員通過各種集合式示范方法對農民團體進行有目的性的培訓提高,包括培訓班、觀摩會、演講會、現場示范等。農業推廣人員通過各級農業組織,舉辦各種形式的培訓班以輔導農民,還利用這些集會活動請有關專家、推廣教授作各種專題指導報告、座談,農民可以相互介紹經驗,商討經營方向等[3]。
因此,農業推廣教育逐步成為農業信息傳播的主渠道和農民獲取農業信息的主要來源。
2 大力發展農業信息傳播的主要對策
要使農業信息傳播有效,必須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科技傳播從業者的素質及能力,培養和提高農民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培訓,提高科技文化素質;大力發展農業信息傳播與交流,充分發揮大眾新聞傳媒的作用,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迅速轉化,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水平,提高農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品質,提高我國農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搞好信息服務,推動農業信息產業化發展。
2.1 提高農業科技傳播從業者的素質及能力
一個優秀的農村工作者,除了要具備一般工作者的那些基本素質外,應該更能吃苦,更富有同情心,更能從深層次的角度理解農民的問題和現狀。
農業傳播的從業者最重要的是從內心認識到農民在社會中的重要性,從骨子里尊重農民,然后才是具備節目制作的專業技能和有關農業知識。政府應成為農業市場信息最主要的傳播主體。對于應用型農業科技推廣機構,要為其提供良好的發展條件,如優惠的稅收、齊全的配套政策等。在我國,只有依靠政府發揮職能,才可能建立權威性的農產品市場信息統計、分析與報告制度,為農民提供及時、全面、精確的市場信息和參考資料。
2.2 積極發展農村科技教育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
通過一定的政策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參與農村的科技教育與傳播,大力培養本村本鄉的農業科技人才,以加強其持續性。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在村村通電視的基礎上大力促進互聯網等新傳播媒介在農村的發展。
為了實現農業傳播的良好效果,提高農民的自身素質成為迫切的需要。這除了需要國家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外,還需要農業信息傳播者從農民的現狀出發,轉變視野,突破觀念局限,努力了解農民,了解農村受眾。轉變農民的觀念,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最重要的是讓農民從自身出發,主動實現農業創新,激發廣大農民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參加各種培訓班,從而提高當代農民的素質。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及時、準確、有效地獲取,準確地傳遞到農民手中國內外社會、經濟發展動態,全國各地的就業情況和信息[4]。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農村、農業的市場意識問題,實現農業信息的良好傳播。
2.3充分發揮大眾新聞傳媒的作用
當前,我國已擁有豐富的農業信息資源和發展迅速的電信服務業,但是農業信息網絡和農業信息李秀琴:淺議我國農業信息傳播發展策略數據庫建設工作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比較滯后,其發揮的作用沒有表現出來,嚴重制約了農業市場經濟的發展。所以要強化面向農村的廣播電視電信等信息服務,增強農業信息報道的比例。大眾新聞傳媒在農業信息傳播中的作用更為重要,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的不斷增長,以及電信服務業的迅速發展,農村廣播、電視和手機的普及率顯著提高。
然而,在當前廣播電視節目中,農民渴望得到的有關農業技術和信息偏少,不能滿足農民在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過程中對信息和技術的需求。因此,農業有關部門應加強與新聞傳播機構的聯系和合作,為農民提供更多更豐富的農業新技術、新動態的節目[5],從而把我國的農業信息傳播建設成真正為農業、農村和農民服務的技術平臺。
3結語
農業科技信息的傳播對推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起到重要的作用。這些農業科技知識和實用技術信息能滿足農業實施者 (特別是指農民) 需要,并以聲音、文字、圖片、錄像和多媒體等形式存在。
希望通過各種信息傳播渠道將農業科技送達到農業實施者手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農產品產量和品質,增加農民收入。因此,加快我國農業信息傳播自動化的步伐已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趙曉春. 農業傳播學 [M] . 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5:113-150.
李南田,王磊,阮劉青,等. 農業技術傳播模式分析 [J] .農業科技管理,2004,23 (1):10-13.
陳加友. 信息傳播與技術在農業推廣中的應用 [J] . 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2 (1):36-37.
劉繼忠,牛新權,劉玉花. 農業新聞傳播 [M] . 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186-212.
彭光芒. 大眾媒介在農業科技傳播中的作用 [J] . 科技進步與對策,2002(8):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