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農業論文 > > 百合標準制定的原則依據及其意義
百合標準制定的原則依據及其意義
>2023-04-02 09:00:00


前言

馬山縣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緊緊圍繞“兩基兩城一中心”的發展目標,按照“工業園區化、旅游產業化、農業特色化、城鄉一體化”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好“三駕馬車”的牽引、輻射、拉動作用,打好扶貧攻堅戰,持續改善民生,奮力開創馬山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為提升南寧在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首位度作出貢獻。

主要以縣城為核心,打造特色宜居山城,帶動 11個鄉鎮的城鄉一體化建設,加快新型農村建設;以環弄拉生態旅游區為核心,抓好特色旅游和生態農業開發,打造特色生態農產品基地和文化旅游美食基地。2013 年,馬山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 42.9 億元,增長 7.5%;財政收入完成 3.26 億元,增長 0.5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 16.9億元,增長 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841元,增長 12.42%;農民人均純收入 5508 元,增長 13.2%。馬山縣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會鼓之鄉”、“廣西民族體育特色之鄉”。

1 標準化戰略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大意義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達到“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其前提是要大力加強現代農業、現代農村和新型農民的建設,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事業的繼續推進,標準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各個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出來。沒有標準,就沒有農村和農業的現代化,標準化作為組織現代農業種養、旅游發展、文化振興的有效手段,為促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現代農業生產質量和管理水平,建設生態鄉村,有序推進新農村建設,拉動經濟增長,改善群眾生活條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實施標準化戰略,新農村建設出成效

2.1 打造旅游景色,激活生態經濟區

2013 年馬山縣首次提出構建環弄拉生態旅游區,以弄拉屯為中心,向四周延伸 20 公里以內,包含白山、古零、古寨、加方四個鄉鎮 38 個行政村,總面積 660 平方公里,將整合全縣旅游資源,把生態旅游與農業有機結合,打造以高端度假型農業開發、農耕體驗、休閑觀光、運動養生、民族文化運動展示為主的旅游目的地,從而推動縣域經濟的發展。已經確定的環弄拉生態旅游區項目共 68 個,總投資達 15.65 億元,2014 年計劃完成投資 2.44 億元。2015 年,弄拉景區將全面對外開放,其中,古零鎮將成為農耕體驗、休閑風光攝影、運動養生的旅游目的地;白山鎮定位為旅游、美食及商貿后勤服務基地;古寨瑤族鄉主打民族特色旅游品牌。至 2020 年,具有馬山資源優勢的旅游產品逐步形成產業規模,環弄拉生態旅游區將成為北部灣經濟區和南寧市環大明山旅游區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2.2 推出特色美食,帶動經濟消費力

廣西南寧·馬山文化旅游美食節一年一度在馬山縣召開,已連續舉辦了七屆,每年推出“千只羊蹄、千米豬龍棒、千碗旱藕粉、千杯百香果汁”的“四個千”特色美食,活動現場數千名游客共品“千羊萬魚”鮮席宴,其中黑山羊因其肉質鮮美,溫潤滋補,且具有藥用價值而聞名于世。

食用黑山羊有個養生的吃法,就是“三道飲”貫穿其中,即喝百香果汁、飲黑山羊神酒、品金銀花茶。飯前飲百香果汁可消除疲勞,有開胃的功效;飯間飲養黑山羊神酒助興,有助于增進友誼,可延年益壽;飯后品金銀花茶,有助于清熱解毒、疏利咽喉和涼血止痢,助消化吸收。節日注重體現特色和創新,突出活動廣場化、群眾化、民俗化、休閑化、原生態的特點,弘揚特色飲食文化,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打造原生態民族文化品牌,拉動第三產業健康發展。

2.3 建設示范村莊,提高居民幸福度

馬山縣抓住機遇,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抓好示范村的規劃設計,將小都白屯綜合示范村納入馬山縣環弄拉生態旅游區內,打造成鄉村旅游景點,因地制宜建成集生態農業和旅游觀光業共同發展為一體的新型農村,2013 年 12 月 31 日,馬山縣古零鎮喬老村小都白綜合示范村開工建設,該示范村是南寧市第一批綜合示范村建設村屯。

項目總投資達 2400 多萬元,項目規劃總面積約561 畝,全屯 72 戶 292 人。在旅游規劃上,以“山水映農家,詩畫小都白”為主題,以打造“水車之鄉”為特色,結合環弄拉生態旅游區建設,堅持“社區即景區、鄉村即旅游”的發展理念,打造“吃住行、游娛購”的一站式時尚生活基地重要節點。該屯已引進廣西西能投資集團,在小都白上游投入 1 億元規劃建設 1000 畝綠色生態農業基地及會議、旅游、休閑度假山莊。2014 年底,馬山縣古零鎮喬老村小都白將呈現江南水鄉的風貌。未來的喬老村小都白綜合示范村,不僅僅是“美麗鄉村”的典范,也不止步于小規模的鄉村旅游,而是更注重結合當地特色,做好生態農業和旅游發展相結合的文章,發展生態農業,帶富一方百姓。

2.4 弘揚文化藝術,綻放民族魅力花

一是壯族會鼓走入寶島臺灣。2013 年 9 月,臺灣高雄市大愛森林文化藝術團團長、布農族藝人邱師義觀看馬山壯族會鼓表演后,被其洪亮、渾圓、厚重的聲音深深震撼,為將馬山會鼓與臺灣布農族著名的八部合音結合,特意定購 8 個壯族會鼓。馬山壯族會鼓傳承超 300 年,2008 年被列為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三聲部民歌、扁擔舞被譽為“馬山三寶”,中國會鼓之鄉的發源地位于白山鎮大同村。

二是千年“歡哈”傳天籟。2014 年 4 月,一年一度的“歡哈節”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壯族三聲部民歌發源地古零鎮安善村唱響。上世紀 80 年代初,廣西作曲家范西姆幾經考察,確定馬山縣祖輩口口相傳的“三頓歡”就是三聲部民歌,為此撰寫了論文將之推向世界,引起音樂界轟動,打破了西方學者關于東方少數民族沒有多聲部民歌的狹隘論調。

三是廣西民族醫藥協會和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2014 年 1 月 19 日在馬山縣永州鎮舉行駱越長壽之鄉認定授牌儀式,這是廣西第一個被認定為駱越長壽之鄉的鄉鎮。至 2014 年 1 月 9 日,永州鎮5.35萬人,平均每十萬人口有百歲以上老人24人,仍遠高于聯合國世界長壽之鄉的標準。

2.5 開展清潔鄉村,美化基礎生活圈

開展“美麗馬山·清潔鄉村”以來,馬山縣投入 54669 萬元財力和大量的人力、物力開展工作,探索出諸如“村收集—鎮運輸—縣處理”農村生活垃圾的喬老模式和“屯主體—村管理—鎮補助—縣處理”林圩經驗等,逐步推進形成清潔鄉村工作的長效機制。5 年內將投入 20 億元建特色宜居宜游山城,完善城鄉各項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已選派 510 名區市縣鄉四級干部組成 151 個駐村工作組派駐各行政村,實現“村村都有工作組、村村都有保潔員”。至今,共舉辦清潔鄉村各類培訓班 2000 多期,培訓人員達 8 萬多人次,發放《倡議書》20 萬多份,簽訂承諾書 15 萬多份,發動群眾參與清潔鄉村活動達 60 多萬人次。隊員之間交叉聯動,以 QQ 群、公共郵箱、座談會等為載體搭建經驗交流平臺,鼓勵駐村干部互訪互享好經驗、好做法。

2.6 做細土地合并,打開農業新思路

馬山縣是廣西典型的大石山區,山多地少,農民的責任田塊小埂多。實施土地流轉,“小塊并大塊”后實施規?;?、集約化、機械化生產,有效改善土地資源配置效率,激活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激發了農業發展的潛力,使農業獲得規模效益,而且對構建和規范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流轉機制有很好的促進作用。2014 年由喬利鄉街三隊成立的馬山縣盛世生態種植合作社連片租用土地共 1005 畝,實施共計 1737 塊零散土地的綜合整理工作,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的農村現代化新面貌,套種在火龍果基地的指天椒有 60 畝,僅指天椒收入不低于 80 萬元,受益農戶達 272 戶。林圩鎮黃番村巴界屯連片種植 700 多畝甘蔗等基地的建設。據統計,馬山至今“并地”7.2 萬畝,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22.5%,全年人均工薪收入至少增加 840 元。

2.7 依靠當地資源,發展項目產業化

一是馬山縣統戰部、工商、質監、稅務、司法、銀行等部門交流溝通,積極探索建立符合馬山縣情的小微企業服務載體和機制,為小微企業提供政策、信息、法律、融資、技術、人才等方面服務,有效地促進小微企業創業、發展。二是廣西馬山縣姑娘江農產品加工廠以“公司 + 農戶+ 基地 + 工廠”的管理模式,集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研發為一體,開發花草茶種植基地 5000 畝,年產花草茶及茶葉 100 噸。清甘養生茶為 2014 年首屆中國長壽之鄉健康產品博覽會指定專用產品。三是南寧馬山·古寨瑤鄉第二屆金銀花節在馬山縣古寨鄉本立村古朗屯舉行,古朗屯是瑤鄉金銀花公園腹地,有金銀花苗圃 35 畝,可采摘金銀花1500 多畝,植被覆蓋率達 85%。四是馬山縣 2014年第一季度重大項目開竣工共有 30 個,項目涉及交通、教育、水利、能源、社會事業、公共服務等,總投資達 5.04 億元。其中年產 5 萬噸碳酸鈣等開工項目 14 個,總投資 2.4 億元;蘇博工業園區 7號標準廠房等竣工項目16 個,總投資2.64 萬元。

對于進一步加快縣城工業經濟發展、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增強經濟實力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2.8 依托專業合作,拓展致富好路子

一是馬山縣古寨瑤族鄉加顯村 2014 年 4 月借助廣西衛視講解脫貧致富項目、尋求資助的公益平臺《第一書記》,獲得廣西金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投資 100 萬元用來建設廣西馬山瑤寨銀花農民專業合作社,建好后可以解決加顯村銀花的烘干、加工和銷售問題,讓生花 3 元 / 斤,提高到干花 70 元 / 斤。二是馬山縣永州鎮寧壽村壯族農民 2014 年 1 月合股創辦寧壽駱越古道農民旅游合作社,成為廣西第一個農民開辦的駱越文化旅游合作社,主要依托定樂江旅游景區以特定旅游人群為服務對象。三是喬利街三隊在馬山縣盛世生態種植合作社的帶領下,在并成大塊的土地上采取科學間種、分區種植葡萄、楊梅、柑橘、金銀花等作物,計劃建設一座萬頭養豬場,發展立體種養殖結合,并充分發揮公路沿線的地理優勢打造成為集種植、養殖、旅游休閑為一體的綠色生態農業產業化綜合示范基地。四是弄拉屯掛牌成立了廣西第一個“旅游專業合作社”,因地制宜,把這片土地進行改良,發展特色生態旅游,借力打造當地新經濟發展方式。預計到 2015 年,年接待游客量將保持在 20 萬人次以上,年營業收入也將達到 2000 萬元以上。

3 新農村建設的保障措施

3.1 派駐指導隊員,建設新型農村

為樹立典型,表彰先進,推動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工作深入開展,2014 年 5 月,馬山縣對全縣“扎根基層 情系群眾”10 位優秀駐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進行表彰。自 2012 年 3月以來,41 名機關干部分別進駐 39 個貧困村,成為首批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緊緊圍繞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目標,深入基層,服務群眾,走進村屯指導新農村建設,解決群眾的困難和問題,促進了農村的和諧發展穩定。兩年來,累計為群眾辦好事實事 868 件,培育特色優勢產業 43個,引進項目 371 個,引進項目資金和幫扶資金12929 萬元,修建飲水工程 262 處,解決群眾飲水難 2.1 萬人,幫助農民實現創業就業 2386 人,化解各類矛盾糾紛 368 起,慰問老黨員和困難群眾 1500 多戶,聯系資助款物 265.6 萬元。

3.2 建立規章制度,治理干部走讀

自南寧市治理縣鄉干部“走讀”以來,馬山縣以實現鄉鎮干部零“走讀”為目標,狠抓鄉鎮干部“走讀”行為,讓鄉鎮干部不再當“候鳥”,從而得到群眾的“點贊”。一是建章立制,規定干部“不能走”。11 個鄉鎮重新調整《請銷假制度》、《掛村工作制度》等制度,提出了班子輪值、雙向簽到等措施,工作日實行全員“住讀”,周末和節假日實行“值帶班住讀”,與年度考核等次、評先評優掛鉤,形成從制度上約束“走讀”的長效機制。二是完善設施,讓干部安心“住讀”。

各鄉鎮積極完善住宿、廉政食堂等設施建設,采取工作日晚上“一二三四”齊步走舉措,廣泛開展夜學、夜議、夜談、夜訪“四夜”活動,豐富干部職工的“住夜”生活,讓鄉鎮干部職工“不愿走”。三是幫困解難,贏得群眾“點贊”多。

干部“住讀”夜訪,利用 “白加黑”、“5+2”的工作辦法走村入戶征求意見,使鄉鎮干部成了名副其實的“親民官”“為民官”?;顒右詠?,干部走訪農戶 1 萬人次,為群眾辦實事 500 件,提供信息 1 萬條。

3.3 貫徹群眾路線,建設精神文明

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關系著農村改革發展穩定和群眾切身利益。一是切實服務群眾,著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以評選“文明村鎮”、“文明生態村”以及農村住宅建設管理及推薦戶型獎勵辦法等為契機,加強農民基礎設施建設,規范和塑造農村住宅建筑風貌。二是緊緊依靠群眾,著力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以“一塊平整場地、一組亮化燈具、一套音響設備、一批時尚青年帶動、一支村干部隊伍服務”的“五個一”模式,大力打造村文化活動中心,使文化廣場成為農民群眾相互交往交流、學習方針政策、休閑鍛煉和接受文化服務的重要平臺。三是積極引領群眾,著力推動鄉風文明。開展“星級文明戶”評比活動,重點抓好規范創評活動、突出道德內涵、發揮綜合效應等方面深化活動內容,使講文明、守誠信、快致富成為廣大農民的追求,在農村形成尊敬、禮遇文明戶的氛圍。

3.4 建設平安馬山,提供安定保障

多方聯動,圍繞全縣平安建設開展工作,以“管理一站式、服務一家人、辦事一條龍”的運作方式,推行“一村一警”警務工作模式,選派151 名民警進駐行政村。2013 年以來,駐村民警走訪群眾1150多戶,開展法律政策宣傳67場次,發放警民聯系卡 1 萬多張,為群眾解決急難事 80多件,狠抓矛盾糾紛化解,按照“抓早、抓小、抓苗頭”的原則,制定《重點矛盾糾紛和信訪突出問題責任分工方案》,先后調處各類矛盾糾紛514 件,努力建立健全治安防控體系,全縣技防覆蓋率大幅度提升,視頻監控系統 156 處,探頭總數達 1752 個,并全部與 110 指揮中心聯網,重點地區、重點部位、重點單位的監控覆蓋率達100%。全縣縣、鄉、村、屯 “四級”有綜治維穩信息員 3426 人,為“平安馬山”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社會基礎和持久動力。馬山縣獲得 2012 年度建設平安廣西活動平安縣、2011-2012 年度建設平安廣西活動先進縣、2010-2011 年全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和平安建設活動優秀縣。

結語

各級黨員干部要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轉變思想觀念,創新機制辦法,增強實干精神,樹立為百姓辦實事、干好事的意識,把心思用在發展生產、組織群眾、提升服務上,要因地制宜選準優勢龍頭產業,突出特色發展,與村干部、經濟能人、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等探討經濟作物精加工、促增收的辦法,深入村屯、深入農戶,通過家訪、夜訪多種形式了解群眾所思、所盼,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要充分利用標準化戰略,大力發展農產品種養規?;?,深化產品加工銷售,提升鄉村文化旅游服務能力,擴展民族文化內涵,在“量、精、特、優”上下功夫,形成特色“組合拳”,促進生產發展、群眾增收、鄉風文明,提升新農村建設核心競爭力。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