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水稻是青浦區主要糧食作物之一,面積、單產和總產均處于第一位 [1]。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生產安全、優質、高效的農產品是農業生產的必然選擇,因此,建設和實施水稻標準化示范區成為適應農業發展新階段、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的一項有效途徑和有力抓手[2-4]。
根據農業部和上海市農業委員會關于組織建設優質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的要求 ,2007 年,在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大力推動下,圍繞水稻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生產技術體系集成和示范推廣,青浦區建立了練塘鎮蒸淀社區上海農優糧食種植合作社 67hm2 優質水稻標準化核心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并通過將其作為示范推廣的樣板,全面提升全區大面積水稻生產水平。上海市水稻規?;洜I生產標準化示范區建設項目于 2011 年 3 月以高分順利通過評審驗收,通過水稻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1 實施地點與背景
上海農優糧食種植合作社,地處上海市青浦區練塘鎮,位于青浦區農業現代園區核心區域內,是青浦區首批建成的水稻生產標準化示范區。該示范區一直以來秉承“規?;?、制度化、規范化和生態農業”的發展理念并用于指導生產實踐,于2010年7月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該示范區土地肥沃,氣候條件優越,適宜水稻生產。
核心示范區區域面積為 97hm2,常年水稻種植面積67hm2,區內農業基礎設施齊全,擁有育插秧機、收割機、谷物低溫烘干機等全方位服務的各種農業機械,具有較高的農業機械化操作水平,適宜開展規?;a,并為水稻的標準化生產奠定了基礎。同時,上海農優糧食種植合作社依托青浦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技術力量,擁有一批田間操作技能經驗豐富、理論知識扎實和創新意識強烈的中高級技術人員,對青浦區水稻標準化生產起到很好的技術支撐和示范推廣作用。
2 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取得的主要成效
2.1 示范區輻射面積不斷擴大
通過幾年的示范區建設,在核心示范區的示范、推廣和帶動下,該示范區的輻射面積不斷擴大,除核心示范面積外,還有效帶動了區域外農戶以及其他優勢產業進行標準化生產,至 2013年,水稻標準化示范區面積已擴大至除核心示范區 67hm2 外,帶動周邊 300 余農戶約 333hm2 良田進行標準化生產。
2.2 產量有了明顯提高
近年來,水稻生產上雖然也遭遇了多種自然災害和紋枯病、條紋葉枯病等較大發生的不利因素影響,但得益于青浦區優質高產水稻品種的統供率和良種覆蓋率均達 100%,及配套高產栽培措施、測土配方施肥措施和病蟲草統防統治措施等的全面推廣,整個示范區及青浦區水稻產量仍獲得了大豐收。2007 年前,該示范區產量為550kg/667m2 左右,而截至 2013 年,七年來的平均產量均在 600kg/667m2 以上,普通高產田塊產量為 650kg/667m2 左右,部分高產田塊產量甚至超過了 700kg/667m2,創造了青浦區水稻單產的新高,糧食產量的穩步提高對穩定和提高青浦區的糧食產量,為確保糧食安全生產,改善居民的食糧品質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實現了農業增產、農戶增收的預期目標。
2.3 品種得到不斷優化
在提高單產的同時,稻米品質也得到明顯提升。該示范區種植的水稻品種主要為浙江嘉興農科院選育的“秀水 128”、“秀水 123”、“秀水134”及“青角 301”、“青角 307”、“青香軟粳”等青浦區自主選育的優質水稻品種。這些品種均經多年試種鑒定、示范,適宜本地種植,并均已列入上海市或青浦區優質水稻主推品種名錄。
2009 年,在由上海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上海市作物協會舉辦的“2009 年度上海市優質稻米品鑒評比活動”中,農優糧食種植合作社的“青角”牌“青角 307”大米榮獲三等獎。
2.4 品牌開發有了新發展
通過標準化加強產業鏈接一直是示范區建設的內在要求。由于示范區積極推行優質品種,堅持采取無公害水稻生產,逐步探索訂單農業,使得大米加工企業有了優質原料,可以按照市場化運作,引導企業創新品牌。通過幾年的推廣和宣傳,“青角”、“好美糧”、“泖塔”、“青龍塔”等稻米品牌知名度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也不斷提升,以上海巷農經貿有限公司等米業龍頭企業為依托的產業化生產初具規模。
2.5 制定形成水稻標準化技術規程
為切實做好水稻標準化生產工作,促進農業技術進步,充分發揮標準化在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的糧食生產中的作用,該示范區根據需求,制定了符合我區實際的“青角薄稻標準化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及“青角薄稻米”企業生產質量標準,并根據實際操作碰到的問題不斷修改完善,以適應當前機械化、現代化和標準化的需要。
2.6 在全市水稻高產創建示范方活動中成績突出
該示范區積極參加上海市水稻高產創建活動,嚴格按照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進行生產,使示范區的面貌和水稻產量都得到了質的飛躍。在上海市豐產方評比活動中,2007 年該示范區的千畝水稻高產示范方榮獲優勝獎、2008 年和 2009 年榮獲一等獎,2010、2011 年榮獲二等獎。
3 推進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的主要措施
3.1 強化組織領導和科學規劃
水稻標準化示范區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相關部門廣泛參與,積極配合。為保證標準化示范區建設順利實施,本示范區成立了由青浦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擔任領導小組組長,上海農優糧食種植合作社、上海巷農經貿有限公司等具體實施單位主要領導共同組建的水稻標準化示范區領導小組,全面負責項目的協調和實施。同時,還成立了水稻標準化生產技術工作小組和生產工作小組,領導小組所有成員都具有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在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新農藝的研究及示范、推廣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 ,其中多名中、高級技術人員既是青浦區水稻標準化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的制定者,又是標準化生產現場操作的指導員和實施人員。3.2 加強技術指導。。
本示范區的水稻標準化技術指導小組主要借助于青浦區農技中心的科技力量,由青浦區農技中心種子科、糧經科、植???、土肥科等科室負責人擔任主要技術責任人,具體負責標準化示范區具體的技術實施工作,真正做到“四個統一”(統一供種、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測土配方施肥、統一病蟲防治)的規范化生產經營管理方式,以基本農田保護區環境保護規程的要求為指導,控制農藥、化肥用量,推廣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大力推廣秸稈還田和推廣應用生態肥、生物有機肥等,保護農業生態環境,逐步實現農業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同時,示范區也配備多名有豐富經驗的中、高級技術骨干,具體負責該示范區的技術指導和項目管理工作,并結合科技入戶工程,分別對核心區及周邊農戶開展技術指導。
3.3 加強部門間分工協作
示范區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技術部和生產部,三個部門之間職責明確,通力協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制定實施方案和安排工作,各部門和個人的工作內容、任務指標、起止時間職責明確。部門之間有著良好的溝通機制,每周通過 1-2 次聯席會議或例會相互溝通進展情況和遇到的實際情況,遇到重要問題及時協商解決,同時針對各自存在的不足,不斷調整工作方案,提高工作效率。
3.4 加強監督檢查
監督管理是確保各項標準化生產措施落到實處的關鍵,本示范區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督管理制度。首先,由農業、工商、技監等部門組成的專業監管隊伍不定期對示范區環境,生產過程,投入品使用,產品質量和檔案管理進行監督檢查。其次,示范區設立自己的監督員,依托區農技中心執法科專業技術人員,能有效按照檢查過程的關鍵控制點對生產情況進行普查和抽查,一般每年檢查次數均在 4 次以上,效果明顯; 再次,示范區內部及周邊農戶間建立相互制約的監督機制和獎懲制度,鼓勵互相監督,獎勵先進,對違規行為給予相應處罰。
3.5 建立示范區田間檔案制度
該示范區配備專業人員和隊伍負責示范區生產檔案的記錄和管理,從水稻的種植源頭抓起,水稻標準化生產前進行田塊設計、標記,建立檔案,實現信息化管理;實施中進行定期檢查,記錄和監督;年終及時總結,為整個水稻標準化生產過程提供準確的科學數據,也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可追溯性提供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