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里縣灣灘河生態農業示范園區,根據示范園區實際情況,結合市場需求,示范園區開發種植豌豆尖 10000 畝,畝產豌豆尖 780 公斤,畝產值達 4680 元。產品遠銷上海、北京、廣州、深圳、香港等地,深受消費者親睞。根據豌豆尖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如溫度、水分、光照、土壤養分等的需求作好播種期的安排:發芽溫度為:園粒種 1~2℃就可以發芽,皺皮種 3~5℃就可以發芽,發芽的最適溫 18~20℃,生長最適溫為 16~20℃,超過 30℃生長不良。
一、品種選擇
臺灣小黑眉
二、土壤選擇
pH5.9,排灌方便。
三、曬種
作好種子精選及消毒處理工作。
四、精細整地,施足底肥
豌豆尖根系較弱,宜選擇排灌方便、中等肥沃以上的壤土,整地時適當深耕細耙,保持土壤疏松,以利出苗整齊,幼苗生長健壯,更好地促進根系發達,增強抗逆能力。在土地翻耕前每畝撒施 1500~2000kg 腐熟農家肥、優質復合肥 40~50kg。增施過磷酸鈣 20~25kg,硫酸鉀 8~10kg 或草木灰 50~60kg。用敵克松拌細土均勻地撒施于地面(一般種植豌豆不需要撒石灰,因為石灰不利于根瘤菌生長),然后翻耕,耙平整細,開好破溝和田土邊溝。起廂時按 2.66m(八尺)開廂(溝寬 40cm),溝深 25cm,做好廂后,在廂面縱向分成 5 條溝,并把溝底掏平后再行播種,播種后蓋疏松泥土 2~3cm。
一般每畝播種量 12.5~15kg 左右(看種子顆粒大小靈活掌握),播種方式有點播和條播、撒播三種,一般采用條播(見圖 1)。
五、管理
觀察出苗,注意排水、保持土壤水分以利于出苗。苗高5~7cm 進行第一次追肥,(用少量復合肥浸泡 + 尿素 + 水)澆施,同時進行葉面噴施(葉面肥:磷酸二氫鉀、硼肥、鋅肥)+ 殺菌劑(瑞毒霉素、烯酰嗎啉)+ 殺蟲劑(氯氫菊脂等),9~10 天進行第二次施肥(復合肥浸泡 + 尿素 + 沼液 + 水)澆施,同時進行葉面噴施(與第一次一樣),7~10 天后可以采收,采收后要進行葉面噴施(同第二次一樣)。以后每采收一次就要噴一次葉面肥。
六、化學除草
雜草多的地可在播后出苗前施用化學除草劑,進行土壤封閉滅草。具體作法是播種后 3 天前,畝用 43%甲草胺乳油200ml,兌水 40~50kg,均勻噴霧土表,能殺死出苗前土壤中萌發的雜草,對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有比農村信息化服務網站較好的防除效果,對豌豆安全,但對已出土雜草無效,故應注意在雜草種子萌芽高峰期而未出土前噴藥,以獲得最佳滅草效果。甲草胺能被土壤團粒吸附而不易淋失,也不易揮發,但可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效期 35 天左右。此后,在豌豆生長期間也要注意除草,主要以人工扯除為主。
七、適時采收
第一次采收要及時,以促進側枝及時萌發,以提高產量。播種后大約 35 天后,當豌豆苗長到 18~20cm 高時,即可開始采收豌豆嫩尖,一般采摘頂部帶有 1~2 片尚未充分散開的嫩葉;半個月后可采收分枝嫩尖,每個分枝應留基部 2~3 節,以便繼續產生分枝;以后每隔 15~20 天便可采摘一次,一季可采收 9~10次。春后氣溫漸漸升高,豌豆苗會現蕾開花,頂部嫩尖質地也隨著變差,此時應停止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