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系天南星科魔芋屬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其塊莖富含的葡甘聚糖,是目前世界上公認最好的膳食纖維之一,可廣泛應用于食品、醫療保健、紡織印染、石油鉆探、環境保護、日用化工等領域,開發利用前景廣闊。近年來,隨著國內外市場對魔芋產品需求的強勁增長,廣大山區群眾已將栽種魔芋視為脫貧致富、發展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來做,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了全國性芋種供不應求、貨源緊缺的態勢。加之一些種植戶,輕視魔芋種的越冬管理,導致球莖遭受不同程度凍害,甚或造成巨大損失,給魔芋產業健康發展帶來重創。
筆者根據多年從事魔芋種植、管理實踐,結合陜南地區地理、氣候特點,總結出了“秦巴山區魔芋球莖種越冬管理技術”,僅供生產中參考。
1、不同區域越冬球莖的管理
一般情況下,陜南秦巴山區,隨著海拔高度的升高,大氣和土壤溫度會出現較為明顯的梯度變化。在魔芋最佳適生海拔的500~1 500m范圍內,不同海拔高度管理措施不盡相同。
1.1海拔1 000m以上地域魔芋的越冬管理
海拔1 000m以上地域,應采用室內越冬管理。其方法主要采用竹笆樓\\(或木板樓\\)煙熏法。即將挑選好的種芋,逐個用干石灰消毒處理后裝入竹筐,上蓋草墊,整齊排放在農戶灶房\\(或烤木柴火\\)的竹笆樓上。這樣既可通過煙熏降低濕度,殺滅種子表面的病菌,使室內溫度保持在10℃左右,相對濕度保持在70%左右。保管過程中,每隔15~20d,有序地調換一下竹筐擺放的位置,以避免因局部煙熏過度,造成種子干硬,影響來年發芽。有條件的地方,也可采用室內保溫越冬架藏管理。
1.2海拔500~1 000m地域魔芋的越冬管理
海拔1 000m以下的地域,可實行留地越冬管理。即在魔芋倒苗后,淺鋤封埋魔芋葉柄干枯后留下的孔洞,防止雨水\\(或雪水\\)流到球莖種凹餡部位,種球上再加蓋10cm左右厚的稻草、麥草、樹葉或玉米稈等保溫材料。通過封堵魔芋倒苗后留下的孔洞,覆蓋保溫材料,保持地溫,防止種芋受凍造成組織腐爛,確保安全越冬。
應注意的是,有些地塊,海拔雖然在1 000m以下,但特別背陰,土壤沙化嚴重,冬季積雪長時間不融,若遇此種情況,必須采用室內越冬管理。
2、針對不同種植模式,分類進行越冬管理
魔芋種植模式不同,其所處的小環境各異,需采取不同的越冬管理方法。
2.1林下魔芋越冬管理
陜南秦巴山區近年來極力推廣林下種植魔芋模式,通常采用收大\\(出售\\)留小\\(做種\\)的方式。
即在魔芋收獲采挖時,將750g以上的商品芋出售,把小于750g的魔芋種順手回埋到土中,采用留地越冬管理,待來年繼續生長。既減少了勞動力投入、避免了搬運碰傷,又節約了保管芋種的成本;林下魔芋種子繁殖能力強,根狀莖多,還可緩解種源短缺的矛盾;林下魔芋不施用化肥,減少了污染,有效地解決了退耕還林后續增收和林地的管護問題,使林業生產與魔芋生產有機結合,符合生態種植和有機食品生產的要求,兩者相得益彰。
由于林下有落葉覆蓋,不需要人為添加玉米稈或稻草、麥草等保溫材料。林下魔芋還可以采用油菜、燕麥覆蓋越冬法進行保管。其方法是:魔芋成熟后,在“收大留小”的同時,種植油菜或燕麥,通過油菜苗或燕麥苗覆蓋,保持地表溫度,防止種芋受凍。同樣需要注意,若林下魔芋種植海拔過高、種植地塊背陰,容易遭受凍害的地區,應采用室內越冬管理。
2.2大田魔芋越冬管理
非林下種植的魔芋都稱之為大田魔芋,如玉米-魔芋種植等。海拔1 000m以上的大田魔芋,按照1.1所述的室內煙熏法進行冬藏管理;海拔1 000m以下的大田魔芋按照1.2所述的留地越冬法進行管理??傊?無論采用那種方法,都要求規范操作,嚴加管理,認真細致,經常留意觀察,密切關注氣候變化,特殊情況及時處理。留地越冬的種芋還要防止野獸、家禽家畜及其它因素造成的損傷,確保魔芋球莖種無凍無損、安全越冬。
參考文獻:
[1] 和軍,魏凌云,周立軍.間作方式與林地類型對魔芋病害及產量的影響[J].陜西林業科技,2012\\(3\\):37-38,41.
[2] 曹暉.魔芋葡甘聚糖的特性及其應用[J].揚州大學烹飪學報,2005\\(4\\):61-64.
[3] 顏治,劉勤晉.魔芋葡甘聚糖的特性、保健功能及作用[J].飲料工業,2003\\(2\\):33-36.
[4] 吳正國.魔芋葡甘聚糖的生理作用及其應用[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0\\(6\\):147-148.
[5] 尉芹,馬希漢,陳本文.改性的魔芋葡甘聚糖對葡萄等保鮮效果的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1997,12\\(4\\):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