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了加快我國現代農業建設的步伐,不斷增強現代農業的綜合競爭力,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就必須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技術素養。而農業機械化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實踐證明,加快農機化教育培訓是有效提高農民科學素養、推動農機科技創新與應用、促進農機化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環節。目前,我國農機化教育培訓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無法完全適應新的發展形勢對農機化發展提出的要求,應采取多種方式做好農機化教育培訓工作,促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機化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1、 農機化教育培訓工作的重要作用
積極開展農機化教育培訓,一是有利于提高農機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通過培訓,可以不斷提高農民使用、維修、保養農機具的專業技能水平,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養了大批優秀農機化專業技術農民;二是有利于確保農機的安全運行和農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目前,有的購機農戶對農機具的操作與維修只是一知半解,為了盡早收回成本、賺取利潤,往往未經系統培訓就上機操作,安全隱患巨大。加強農機化教育培訓,使農機手熟練掌握相關技術和知識,牢固樹立安全生產意識,則可以更大限度地確保農機安全運行和人身安全;三是有利于促進農機化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加強農機化教育培訓,可以促進現代農業裝備水平不斷提升,促進綜合農機化水平不斷提高,促進農機化作業服務收入不斷增加,促進農機專業大戶不斷發展,使農機化事業更好地服務于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建設;四是有利于促進農機化教育培訓工作創新發展。教育培訓工作使眾多先進適用農機技術得以廣泛推廣應用,促進了農機具的創新與農機化技術的創新,也培養了更多的農機化優秀人才,為創新開展培訓工作拓寬了空間,夯實了基礎,豐富了教學手段。
2、 當前農機化教育培訓工作存在的問題
當前,農機化教育培訓工作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有:一是部分管理部門和干部群眾對農機化教育培訓的認識不足。受傳統思想影響,一些地方的農機化管理部門和干部對培訓工作不重視,認為培訓工作任務量大、涉及地域廣,工作不好開展又難以集中展示工作成績,從而對工作不熱心、不積極,使農機化教育培訓進展不平衡;二是教育培訓領域過窄,適用性不強。一些地方的培訓工作主要是依靠市、縣一級的農機化學校為依托,以短期面授培訓為主,培訓的對象主要以新購機戶為主。這樣的設置顯然難以達到培訓工作的目的和效果;三是師資力量薄弱,培訓經費得不到保證。有的缺乏農機化專業技術知識,知識構成不合理,難以勝任培訓工作。有的培訓教師缺乏學習新技術和新機具的機會,繼續教育得不到保證,難以承擔農機化教育培訓的任務。而由于財政對農機化教育培訓投入不大、扶持不多,以至農機化教育培訓資金緊、設施缺、裝備差、工作難以開展等等,從而造成培訓教育工作滯后;四是農機手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上道行駛時間少,參加技術培訓的積極性也不高,培訓思想薄弱,造成培訓生源組織困難。
3、 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3.1 廣泛開展宣傳發動,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各級政府和農機管理部門應認真宣貫落實農機促進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加大“科技興農”戰略的實施力度,因地制宜地對農機化教育培訓工作開展宣傳。大力宣傳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大力發展先進適用農機具和農機技術,并將其納入到有關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完善農機化教育培訓的激勵機制,為做好農機化教育培訓打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3.2 加大扶持力度,改善辦學條件
農機化教育培訓需要主動爭取各方面的支持,重點有三個方面,即要加大對農機化教育培訓的政策扶持,為農機化教育培訓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和物質保障;要加大對農機化教育培訓經費的投入,特別是要加大對基層農機化教育培訓體系建設加大投入,充分發揮基層農機站等部門培訓工作宣傳員、組織員、輔導員的職能作用;要加大對農機化教育培訓工作經費的投入,不斷改善農機化教育培訓的辦學條件與辦公條件,使農機化教育培訓與農機化快速發展的形勢相適應。
3.3 加強培訓隊伍建設
只有高素質的師資力量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農機化人才。農機部門要切實加強對農機化教育培訓師資隊伍的自身建設,組織教職人員認真學習法規政策與專業技術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與業務素質。加強對師資隊伍的監管,把培訓教師的綜合素質納入到崗位考核制度中,增強培訓教師的責任心,確保農機化教育培訓師資隊伍整體素質的不斷提高。
3.4 農機化學校向多元化發展
要鼓勵社會各界力量介入農機化教育培訓,開展對農機專業技術工人的培訓,通過中介組織與用工單位簽定勞務合同,為農機手提供信息服務,促進農機手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