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縣位于遼寧省西部,屬丘陵山區,境內總面積 4 215 km2,耕地面積 8.8 萬 hm2,約 80%的耕地為旱地,適合農業機械作業面積 4.8 萬 hm2. 朝陽縣玉米種植歷史悠久,是我國玉米種植大縣,玉米種植面積5.3 萬 hm2. 但其玉米生產主要依靠人工,機械化程度偏低,嚴重制約了全縣農村經濟發展。
朝陽縣地處我國北方冷涼玉米種植帶,適合進行玉米鋪膜播種,同時朝陽縣為干旱地區,結合節水灌溉技術, 推廣玉米膜下滴灌播種機械化作業技術,可改變傳統種植模式,達到局部排鹽、節水、增產、節肥、節約勞動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玉米品質等目的。
1 玉米膜下滴灌播種機械化技術概述
玉米膜下滴灌播種機械化作業,是指使用鋪管鋪膜播種機,采取大壟雙行種植模式,一次性完成噴灑除草劑、大壟中間鋪設滴灌管、按行距壟下條施化肥、壟上鋪設地膜、膜上成穴半精量或精量播種、覆土、鎮壓等多道工序。 采取大壟雙行栽培形式,可提高種植密度 10%~15%,同時可形成良好的通風條件,人為創造邊行優勢,改善群體環境,充分利用光、熱資源,有效提高玉米產量。膜下滴灌主要是將滴灌管鋪設在膜下,利用地面給水管道(主管、副管)將灌溉水源送入滴灌管,滴灌管上設有滴頭,使水不斷滴入土壤中直接滲入作物根部,減少田間蒸發,提高水的利用率。圖1 為膜下滴灌大壟雙行種植示意圖?!緢D1】
2 朝陽縣推廣玉米膜下滴灌播種機械化技術的主要措施
2.1 加大推動力度
朝陽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玉米膜下滴灌播種機械化作業技術項目的推廣,專門成立了以主管農業副縣長為組長,其他相關部門、項目區鄉鎮領導為成員的項目領導小組,負責項目的計劃、安排和組織協調工作。 成立科教股、農機推廣站、農機校、農藝技術人員組成的技術指導小組和縣、鄉、村項目實施小組,負責制定項目實施技術方案和擬定項目技術規范及工藝流程,開展技術培訓、科技信息交流與技術推廣。層層簽訂責任狀,明確時間、任務、職責,并將該項目列入考核指標,確保該項目“上面有人抓、具體有人管、下面有人干”.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縣委、縣政府制定獎懲措施,動員各方力量,抽調精兵強將,加強領導力度;各項目區鄉鎮也出臺相應優惠政策,加大宣傳力度,保證項目圓滿完成。 這些措施為玉米膜下滴灌播種機械化作業技術推廣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2 合理配備機具
利用國家農機直補政策,優先購買玉米膜下滴灌播種機械化作業技術項目所需機具,保證項目順利開展。圍繞項目,在機具引進方面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參加機具演示現場會,選擇適合朝陽縣實際的作業機具。3 a 來,根據玉米膜下滴灌播種機械化技術實施面積, 共推廣鋪管鋪膜播種機 180 臺,22.1~29.4 kW(30~40 馬力)拖拉機 180 臺。 在引進質優價廉的作業機具的同時,組織技術人員對機具進行調試,以適應該項技術應用的實際需要。
2.3 加強宣傳培訓
玉米膜下滴灌播種機械化作業技術是對傳統耕作制度的一次變革,要讓農民徹底轉變觀念,在思想上由不認識到認識,在行動上由不自覺到自覺,必須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和科學耐心的引導。一是進村入戶向農民宣傳玉米膜下滴灌播種機械化作業技術的好處,以玉米種植大戶、農機大戶和科技示范戶帶動廣大農民群眾,推廣效果較好。二是成立由農機、農藝技術推廣骨干組成的技術指導組,采取集中辦班的形式,對鄉鎮和村級農業、農機技術干部進行重點培訓。三是組織開展技術指導與宣傳活動。 編印技術教材、宣傳資料,制定全縣統一技術規范,面對廣大農民和基層技術指導人員召開不同形式的現場會、機具演示會,廣泛進行宣傳示范,進一步擴大技術輻射、普及范圍。 3 a 來共舉辦技術培訓班 6 次,機具演示會 5 次,印發宣傳材料 8 000 份,編印教材 3 本,培訓技術人員 175 人、農民 1 730 人次。
2.4 農機農藝融合
玉米膜下滴灌播種機械化作業技術是一項綜合工程,只有同農藝結合才能達到最理想的效果。為此,在播種前請專家進行測肥試驗,根據試驗結果制定施肥方案。 在施肥上重點加入鉀肥,適當減少氮肥的施用量,并根據不同的土地狀況選擇適宜的種子。
2.5 合同制管理
玉米膜下滴灌播種機械化作業技術項目全部實行合同制管理。 農機局同項目區各鄉鎮簽訂合同;鄉鎮同示范村簽訂責任狀;農民在充分考察農機戶的作業質量和信譽的基礎上自愿同農機戶簽訂作業委托合同。目前全縣共有 9 家合作社同農民簽訂了作業委托合同。
2.6 社會化服務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將全縣信譽高、機具品種全的 9 個農機合作社組織起來, 統一進行技術培訓,統一制定技術應用規范和作業標準,在政策上予以重點傾斜,在生產作業上大力支持。在作業期間,協調村組織“互幫隊”“運輸隊”,協調機具,統一調配,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3 玉米膜下滴灌播種機械化技術應用效益分析
項目實施以來,朝陽縣農業機械化水平得到了增強,廣大農機戶從項目的發展趨勢中看到了農機事業的廣闊前景。
3.1 經濟效益
實行玉米膜下滴灌播種機械化作業技術,節省了多項作業費用,提高了糧食產量。 經縣農機局和農村經濟局共同測產,3 a 來實施玉米膜下滴灌播種機械化作業技術的地塊比其他地塊平均增產6 000 kg/hm2, 節約工時 60 h/hm2, 節約種子 22.5~45.0 kg/hm2,累計增加效益約 1 億元,經濟效益顯著。
3.2 社會效益
實施玉米膜下滴灌播種機械化作業技術,減少了大量勞動用工,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平均每公頃省工 7.5 個工日,累計推廣 6 734 hm2,共省工 5 萬多個工日。 節省出來的勞動力轉移出去,充實二、三產業,可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此外,實施玉米膜下滴灌播種機械化作業技術,減少了作業環節,平均每公頃節省燃油 22.5 kg,累計節省燃油 1.5 萬 kg,這在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今天尤為重要。
3.3 生態效益
應用玉米膜下滴灌播種機械化作業技術,可以節約灌溉用水 30%~40%,減少大量燃油消耗,減少拖拉機廢氣對環境的污染, 這些都使大氣環境得到改善。
實施該技術還能夠增強土壤的生物活性,促進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動,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土壤容重,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培肥地力,增強土壤的蓄水保墑能力,減少水土流失,這些對于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4 結語
朝陽縣實施玉米膜下滴灌播種機械化作業技術,不但獲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其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也非常顯著。 今后可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擴大推廣應用范圍,實現該項目高效、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旭。玉米機械化膜下滴灌播種技術研究[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2(2):25-26.
[2] 趙明江,曹青海,劉洋,等。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術操作規程[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9(15):27-28.
[3] 孟憲偉。玉米滴灌鋪管鋪膜播種作業技術規程[J].農業與技術,2012(7):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