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辛集市渠灌區水利工程現狀
辛集市渠灌區的各項水利設施分屬石津灌區三干渠系和軍齊南干渠系, 控制面積 29.42 萬畝, 其中三干渠系控制面積28.72 萬畝,現有分干渠 6 條,總長 72.23 千米;支渠 37 條,總長139.34 千米;斗渠 304 條,總長 619.99 千米;擁有橋、閘、涵各類建筑物 1241 座。 軍齊南干渠系有支、斗渠 10 條,總長 12 千米,建筑物 60 座。 另外,灌區內有束鹿排干渠一條,總長 24.55 千米,橋梁 14 座。 灌區內的水利設施絕大部分建于上世紀七十年代,老化失修比較嚴重。 近年來為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國家加大了對水利工程的投入, 辛集市在 2010 年爭取到了中央財政新增農資綜合補貼資金水利建設項目, 工程總投資 502.7萬元,共完成渠道襯砌 16.38 千米,渠道清淤、整修 29.21 千米,修建配套建筑物 138 座(個)。 灌區可恢復渠灌面積 6500 畝,改善灌溉面積 8304 畝,有效地提高了農業灌溉效益,增加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2 辛集市渠灌區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工程管理方式嚴重落后
長期以來形成的粗放型水利工程管理方式,與土地流轉帶來的規?;?、集約化現代農業經營模式嚴重脫節,服務質量難以保證,工程效益難以正常發揮。
2.2 現行的管理體制運轉不暢
沒有形成穩定的管護機制,造成工程管護主體缺位。 已建成的水利工程由于管理體制沒理順,產權歸屬不明確,國家、集體、受益戶三者的職責和義務沒有明確界定,造成只建不用、只用不管、管用脫節,責、權、利不清,從而形成地方政府無法管,受益群眾不愿管,基層組織無力管的窘境。
2.3 農民群眾缺乏工程管理意識
近年來,農民忙于外出打工或棄農從商,他們講究經濟效益,個體經濟意識較強,集體觀念淡薄,放松了水利工程的管理,認為水利工程,就應該國家投資,集體管理,對國家和集體依賴思想嚴重,由于缺乏管理致使逐漸老化的水利工程長期帶病運行,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2.4 水利工程管理運轉經費嚴重不足
辛集市現今的水利工程大多始建于 1977 年, 既有防洪除澇的減災公益功能,又有農田灌溉的興利經營功能。 在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以前,辛集市水管單位的性質為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公益性工程缺乏財政支持,工程維修資金難落實,經營性部分由于每年的灌溉水費收入不能滿足單位人員的工資需求,更沒有富余資金開展多種經營。 后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將辛集市水管單位定性為公益性事業單位,雖然水管人員工資有了一定保障,但用于工程管理部分的資金仍然沒有著落。 新農村建設以來,國家在農村水利建設與管理的資金補助上給予很大傾斜,省市財政也紛紛大力相助,但所有財政支持的資金與所需資金差距較大,群眾籌資能力有限,融資渠道較少,嚴重影響了水利工程的正常運行。
2.5 水利工程管理人力資源薄弱
由于工程建設的市場化運作,辛集市水利工程從設計到施工監理工作都由相應單位負責,這樣水利管理人員從思想上有了靠山,專業知識不斷被弱化,并產生了惰性,致使整體技術水平停滯不前。 另一方面,水利技術人員沒有或很少有機會去進行深造,導致管理效率低下,不利于水管單位的發展。
3 加強水利工程管理的對策建議
3.1 解放思想,與時俱進
勇于開拓創新,抓住機遇,迅速發展,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加強服務化、精細化、科學化管理,努力探索與農村規?;?、集約化經營相適應的工程管理新模式。
3.2 深化體制改革,完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通過深化改革,規范資金的投入,使用和管理,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職能清晰, 權責利明確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深化管養分離的改革措施,精簡管理機構,提高養護水平,降低運行成本。
辛集市水利工程分干渠以上產權屬國家所有,其余斗渠及斗渠建筑物以下產權均歸村集體所有,建議由水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產權或使用權證書,確定管理主體。 進一步推行農民義務監督員制度和農民用水戶協會制度。 做到建、管、用相一致,責、權、利相統一。
3.3 加強對農民群眾的教育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
通過報紙、電視、電臺等新聞媒體,加強水利法規的宣傳,擴大社會影響力,爭取政府支持和相關部門參與配合,加強群眾水利水務意識,提高農民群眾管理工程的自覺性。
3.4 加大投資力度,拓寬融資渠道
現階段國家應對水利事業的發展承擔投資主體作用,特別是中央財政應逐步加大中央投資比例。 各級地方政府應建立穩定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把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納入年度投資計劃和財政預算。 嘗試用招商引資的辦法,通過提供一定的優惠條件來吸引社會資本及國外資本。 進一步落實水利發展基金,確保水利工程持續發展。
3.5 加強水利行業整體人力資源的開發 , 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水務部門要充分發揮指導作用,鼓勵在職職工學習,可通過專家授課,學歷教育,繼續教育等多渠道,多途徑加大學習培訓力度。 對社會進行公開招聘,經過考試方式,擇優錄取,吸收新鮮血液注入水利管理隊伍,從而有效地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
4 結語
水利工程是農業發展的關鍵,水利工程管理是一項長期性的基礎工作,要在借鑒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充分結合辛集市實際情況,堅持與時俱進的可持續發展觀點,努力探索完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實現農村水利工程管理的科學創新,確保辛集市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和農民財產性收入的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