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 農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了能夠確保農業豐產增長,我們近年來加大了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 通過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有效的實現資源的合理開發和規劃,同時實施節水灌注技術,能夠更好的解決農業用水與農作物需水的問題,確保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實現農作物的高產增收,從而更好的推動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 農田水利工程節水灌溉的重要性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同時水資源也十分缺乏,各地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對灌溉用水需求量較大,這就導致灌溉用水與缺水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嚴重,對我國農業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影響。 所以為了能夠有效的提高水資源的灌溉效率,在當前農業生產中,節水灌溉技術得到廣泛的應用。 這不僅有效的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水資源的浪費,而且還對農作物的生長及產量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推動了我國農業工作的健康發展。
2 農業節水灌溉的基本原則
(1)立足當前,著眼長遠。 節水灌溉服務于農業生產,所以需要在現有農業水利基礎設施上加快改造的步伐。 同時在節水灌溉的實施過程中,無論是節水灌溉的工程措施還是非工程措施都需要做到從實際出發, 與農民投入能力和灌區的管理水平同步進行,確保其先進性和實用性,為農業的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因地制宜,講究實效。 在節水灌溉技術實施 ,要保持科學的態度,注重實效性,避免喊口號和走形式,充分吸收成功的節水灌溉經驗,因地制宜的制定與本地區具體情況相適應的節水策略和措施,確保節水灌溉的效果。
(3)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并重。 農業的發展,需要充分的考慮經濟與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需要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相互制約和人員時,從而實現共贏的局面。
3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中的節水灌溉措施
3.1 輸水過程的節約措施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生產過程中所采用的輸水方法,通常都是挖土成渠道,利用土渠進行輸水灌溉。 這就導致在輸送過程中,大量的水資源被白白的浪費掉,只有將近一半的用被用于農田灌溉,灌溉效率較低,水資源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所以在當前農田用水過程中,需要加強輸水環節的有效控制,制定科學的方案來實現水資源的節約,同時也能夠有效的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有利于實現農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1)渠道防滲。 需要做好渠道防滲措施,目前可用于渠道防滲的材料種類較多,而且都能夠起到較好的防滲效果。 通常在當前農業灌溉渠道防滲施工過程中,干砌塊石、漿砌塊石、混凝土預制塊及現澆混凝土護面等材料應用較多,“三面光”渠道運用較多,對于較小的渠道,通常在運用混凝土護面時會選擇 U型混凝圭渠,不僅有利于對輸水流量進行改善,而且有利于減小過水斷面,提高灌溉效率。
(2)管 道輸水 . 利用渠道進行農田灌溉 ,解決了滲漏問題后,但在水資源輸送過程中,仍會存在水面蒸發問題,水資源還會存在一定的流失。 所以最佳的方案是利用管道來進行輸水,這對于降低輸不損耗具有非常顯著的效果。 但如果采用輸水管進行輸時,當利用噴灌、滴灌及微灌時則需要選擇低壓輸水管,從而有效的保證灌溉的效果。
3.2 節水灌溉方法
(1)微灌。 現代農業生產中對于微灌技術的運用,常會涉及到的技術有滴灌、脈沖灌溉、微噴霧等。 若參照微灌設備性能進行劃分,又包括常壓微灌和重力微灌;若參照灌溉設備的情況,則包括鋪設于地下灌溉和地面灌溉。 微灌技術的最大優勢在于能對作物灌溉水量消耗進行嚴格控制, 其包含灌溉控制系統、水過濾系統、輸水管道等結構。
(2)噴灌。 選擇噴灌技術則必須要結合相應的設備進行操作,一般采用的有加壓水泵、動力機等,有時也可采取水自然下降的勢能把水壓縮在管道里進行田間輸送,再經過噴嘴把水噴到空氣中,最后再完整的布置在整個田里,為農作物提供水源。在現有的節水技術中,噴灌技術運用范圍最廣泛。
(3)灌溉渠道防滲。 灌溉渠道防滲技術通常包含混凝土襯砌、石頭襯砌、漿砌、塑料薄膜材料防滲等。
(4)步行式灌溉。 設備在拆裝改進方面操作便捷,能夠快速組裝的灌溉設備組,運用于拖拉機實施灌溉。 步行式灌溉技術的運用能夠有效改善灌溉效率,從根本上實現節水的目標。
(5)低壓管道輸水。 使用低壓管道輸水技術過程中,常常采取的方式是對井內的水源實施提取,并且運用灌溉管道系統把水傳輸至灌溉區域內部。
3.3 耕作與栽培技術
(1)土壤蓄水工程。 任何來源的水,都是經過土壤這個特殊的載體,為作物生長提供水源,所以土壤實際上是一個看不見自由水面的浩大水庫,而且具有極大的蓄水容量。 粗略計算,1米深厚度的土體的蓄水量可相當于半濕潤氣候條件下的全年降水量,其調蓄潛力是十分巨大的,所以人們把它當成繼地面水庫、地下水庫之后的第三大調蓄手段。
(2)耕作與覆蓋保墑。 這是傳統旱作農業中應用最廣泛的農業節水措施。 抗旱保墑技術,即通過地表土壤耕作或增加地面覆蓋,切斷土壤毛細管作用,減少地面蒸發、控制田間雜草和田間濕度,特別是其所降低的棵間蒸發部分,恰好是農業節水目標所要降低的田間蒸騰蒸發量中的無效蒸騰蒸發量的部分,所以是降低田間耗水量的一個重要技術環節。 通過耕作與覆蓋保墑,可有效地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天然降水與灌溉用水的水分利用率和水分生產率。
(3)節水種植制度與種植結構。 這也是當前節水農業措施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 本著優質高效的市場效益原則,以及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選擇并設計優質、高效節水的種植制度和作物結構。 在資源性缺水地區,適當壓縮并控制灌溉面積,恢復部分旱作作物,減少部分高耗水、低效益的作物栽培。
4 結語
我國農業灌溉用水需求量較大,占有全國年總用水量的較大比例,所以通過對農業灌溉用水進行節約,這對于節水會帶來非常顯著的效果。 所以針對當前我國生灌溉耗水量多及無效耗水比重大的特點,則可以選擇適宜的節水灌溉技術來有效的緩解當前農業用水問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實現水資源的節約。 通過發展高效節水型農業,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合理對農業種植結構進行調整,這對于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將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也為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尹利海。淺析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技術[J].科技資訊,2010.
[2]王玉娟 ,吳歡歡。新形勢下農 田水利節水灌溉發展探討 [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