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果為仙人掌科的三角柱屬蔓生植物,屬典型的熱帶和亞熱帶多年生營養保健型水果。在北方普遍采用日光溫室大棚栽培,實現南果北栽,具有良好的栽培發展前景,是一項朝陽產業。但在栽培過程中,由于沒有很好地掌握人工授粉技術,常常會出現花而不實現象,產量低,發展緩慢。實際上,只要栽培管理得當,定植后第3a進入盛果期,產量可達2 500kg/667m2以上,并且隨著生長年限的增長,產量會有所增加。
1、 人工授粉是取得火龍果優質豐產的關鍵技術
人工輔助授粉就是采用人工方法將火龍果花粉授至柱頭上以提高坐果率的技術方法,是與火龍果本身的生理特點和栽培生長環境條件相適應的。
一是由于火龍果花朵的雄蕊與花柱等長或較短,有時雄蕊短于柱頭3~5cm,自然條件下,火龍果很難實現自花授粉。
二是火龍果是典型的夜間開花植物,一般傍晚開花,凌晨開始逐漸凋萎,至陽光照射后完全凋謝,此間昆蟲活動能力很弱,對授粉不利。
三是紅肉型火龍果往往有自花不親和現象,自花授粉率不足10%(白肉型火龍果自花授粉率可達90%),所以在生產上必須進行白肉型品種搭配栽培和采取人工授粉才能獲得優質高產。
四是日光溫室基本上無風力作用,在自然條件下也很難通過風力將花粉傳授到柱頭上。
2、 正確把握人工授粉的時間
正確把握火龍果開花規律?;瘕埞小鞍酝趸ā?、“大花王”之美稱,花朵大而美麗?;瘕埞_花時間較短,夜間開放,開花到凋謝只有1個晚上,類似于曇花。一般從晚上8∶30時(日落后1~1.5h)開花,花藥裂開,于21∶30時左右蜜腺開始分泌,花蕾散開,如漏斗狀,至凌晨1∶00時左右花徑最大,此時授粉能力最強,之后開始逐漸萎凋,至早上9∶00時完全凋謝,授粉后柱頭裂片呈褐色。
人工授粉時間以傍晚花開至清晨花尚未閉合前進行為好。實施人工授粉可以提高座果率,但火龍果花開放時間在夜里,會給操作帶來不方便。實踐證明,適當的肥水管理加上人工授粉,成果率可達100%。
3、 人工授粉的方法
目前普遍采取人工“毛筆點授法”,即在晚上依靠夜燈照明,將采集好的花粉充分混合均勻,用毛筆蘸花粉點授柱頭,并使花粉均勻涂抹在柱心處?;瘕埞ù?,每朵花粉很多,可較易采集到花粉,萌芽率較高,人工授粉比較容易到位,但花粉的生活力一般比較弱,在常溫條件下存活時間不長,花粉離體12h后生活力逐漸下降。所以,采用人工授粉時,花粉最好是隨采隨用,以免失去活力,影響授粉效果。
4、 注意事項
品種間遺傳差異越大,授粉結實率越高。因此種植火龍果時,可以間種其它類型的火龍果,特別是紅白肉品種之間互相搭配,一般以白肉型作為主栽品種,適當配栽紅肉品種,兩者之間通常以10∶1進行配置,相互之間進行人工授粉,有利于提高結實率。
火龍果果實的大小與授粉時授到柱頭上的花粉量多少有關。一般情況下,授粉時授到柱頭上的花粉量多,果實內胚珠受精數量多,形成的種子多、果實大,發育正常。只有雌蕊柱頭上有足夠的花粉粒數,才能保證授粉、受精的順利完成,因為大量的花粉不僅能給子房帶來激素,更重要的是它能刺激子房合成生長激素,有利于受精和子房的迅速膨大、種子發育及均勻地分布在果實中;花粉分泌的雄性激素能刺激幼果的細胞分裂,使果實的細胞數量增多。人工授粉果實內種子比自然授粉果實多,單果比自然授粉果實大。人工授粉為提高單果重量奠定了基礎。
人工授粉后,也可在花朵完全張開時采用 100~200mg/kg 的赤霉素進行花朵基部涂抹處理,坐果率會更高。
參考文獻:
[1]王領,何聰芬,董銀卯,等.火龍果的生物學特性及開發應用概況[J].北方園藝,2008(03):57-60.
[2]謝志亮,吳振旺.火龍果生物學特性與品種介紹[J]. 溫州農業科技,2012(01):42-44.
[3]李金強,袁啟鳳.火龍果授粉技術研究進展[J].江蘇農業科學,2009(04):188-189.
[4]石鳳喬,董亞軍.火龍果溫室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06(0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