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生產逐步向“精品農業”發展,中國是食用菌生產大國,但不是技術強國,食用菌生產也必然由傳統的菌農手工生產模式逐步向機械化生產模式跨越。
1 達州市食用菌機械化發展現狀
1.1 食用菌產業現狀
達州市地處川東北,立體氣候明顯,溫度、濕度、光照等氣候條件均適應多種食用菌生長。其食用菌主要品種有平菇、金針菇、雞腿菇、香菇、蘑菇、姬菇、黑木耳和其它珍稀菇類,除了滿足當地居民需求外,主要在四川省內銷售。達州市近年來主管部門正在加快食用菌產業的結構調整,加大資金投入,食用菌示范園區初具規模,生產種植專合組織不斷涌現,區域特色逐步形成,產業地位得到較大提升,據農業部門統計,2014 年全市食用菌面積為 17899 畝,產量為 24953 噸,平均每畝產量約為 1.4 噸,從事食用菌生產的菌農月平均工資 1510 元。
1.2 食用菌機械化發展滯后
食用菌發展仍滯后于增加農民收入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目前存在的問題很多,一是生產企業、科研、教育機構食用菌專業人員缺乏,食用菌機械化研究、推廣進展緩慢;二是經營管理有待加強,專業經營人員缺乏,專業合作社與社員利益、風險等關聯度較低;三是生產的規?;潭炔桓?,品種及原輔材料存在散、亂、差、雜等現象;四是行業監管比較薄弱,生產標準缺乏可操作性 , 產品存在安全隱患;五是市場競爭與應變力較弱,深加工程度低 , 產業鏈短淺 , 產品附加值較低,目前尚處于開發階段;六是珍稀菌類供不應求,野生菌類研究培育落后。導致食用菌發展滯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食用菌生產機械保有量少,生產過程中機械化水平較低,半機械半手工、純手工的生產模式。結合當地資源優勢和生產現狀,加大對食用菌生產機械化的投入,加快食用菌生產所需新機具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是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之一。
2 達州市食用菌機械化發展建議
2.1 主要思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國發〔2010〕22 號)和《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實施意見》(川府發〔2011〕7 號)等法律文件精神,食用菌機械化發展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在加強農機農藝管理部門相互協調、高校與科研單位聯合攻關、推廣機構通力協作的基礎上,通過實際調研確定各類食用菌栽培技術路線,加快對各種食用菌機械裝置設施的引進試驗和示范推廣,逐步推動達州市食用菌由傳統手工生產方式向機械化生產方式轉變,有效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提高當地居民收入。
2.2 有效措施
2.2.1 調動菇農積極性,確保宣傳到位
一是做好國家農機法律法規以及農業主管部門農機文件精神的解讀,做到食用菌機械化發展政策宣傳到位,解讀到位,群眾理解到位;二是在重要時間、地點、針對主要人群,以專題(短)片、宣傳展板、懸掛橫幅、張貼畫、公告等形式廣泛宣傳食用菌集約化、規?;?、機械化的內容、措施及目的意義;三是宣傳福建、上海、浙江等地食用菌機械化發展成功經驗,學習觀摩國內外食用菌先進生產技術,讓農民了解食用菌機械化生產方式具有高質量、高效率、高實用、增產增收等優勢,調動菇農積極性。
2.2.2 構建多元化投入機制,確保資金到位
促進食用菌機械化發展關鍵是資金到位,在滿足市場經濟規律的前提下,一是通過強化專項財政資金支持,將食用菌生產機械化示范推廣與達州市《食用菌機械化生產技術應用研究》項目結合,在我市已有食用菌生產園區建立示范和培訓基地,調動農民投資購置機械積極性,加快推進食用菌生產機械化進程;二是出臺更多的 “促菌政策”,將食用菌適用機械,例如高效節能滅菌鍋爐、拌料裝袋機型、制冷壓縮機組等納入達州市農機產品購機補貼目錄,按實際購置價格給予一定比例的補貼,將標準化菇棚 ( 菇房 ) 納入農業政策性保險;三是深化金融機構改革,增加支持,放寬準入,讓更多資金投向食用菌產業,推行“農戶聯保貸款”和“信用村、信用戶信用貸款”機制。只有政府財政投入建立食用菌機械化示范和推廣基地,引導農民投入為主體,社會資本共同參與的多元化、多渠道長效投入機制,才能暢通食用菌產業機械化發展的資金來源。
2.2.3 立足改造、選型和布置,確保食用菌機械優化到位
按照食用菌生產企業規模,分步驟實現。一是對食用菌生產規模較大的企業,參考國外生產技術和工藝流程,借鑒國內先進食用菌機械化生產企業,完成食用菌全程機械化生產;二是在食用菌生產合作社和栽培大戶中,對培養料制備,裝袋和殺菌消毒等勞動強度較大、用工量多的環節采用機械化作業,而扎袋、接種和菇房管理的某些環節采用手工作業;三是緊跟食用菌產業調整步伐,推進食用菌生產大棚設施化改造,要滿足智能控制環境因素的要求,提高抗災害能力。根據菇農需求,適應當地經濟發展,加快適用的食用菌生產機械和設備的引進試驗和示范推廣 , 如專用的接種設備、空氣凈化設備、滅菌設備、自動生產線。
2.2.4 樹立典型模范基地,促進食用菌機械化示范培訓基地建設
目前,達州市內沒有一家標準化食用菌機械化生產示范基地,加強機械化示范基地建設將有助于食用菌生產機械化發展,以現有食用菌生產園區為主體,農機、農藝等部門參與并加強服務和指導,農機科技項目為依托,通過完善基地建設、購置國內先進的流水線菌種生產設備、栽培新技術引進示范,建立具有標準化體系、質量監測監控體系的典型模范食用菌生產基地,通過示范帶動基地周邊區域菌農使用新技術新機具。
2.2.5 推行龍頭企業帶動,專業菇農合作模式
打造以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為中心的龍頭企業,負責生產和制作培養料和菌種,最大化食用菌機械設備使用率。培訓一批專業菇農專門進行菌袋(瓶)培養,既降低農民風險又增加收入,還可以機械化周年生產,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增加菇農收入,促進進當地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新榮 . 加快浦江縣食用菌機械化發展的對策研究 [J]. 現代化農業 ,2013(12):48-49.
[2] 鄭江龍 . 江山市食用菌機械化發展現狀及對策 [J]. 農業工程 ,2014(4):4-6.
[3] 張元華 , 楊華禮 , 王智德等 . 達州食用菌機械設備選用現狀及改進建議 [J]. 食用菌 ,201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