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況
天山地處歐亞大陸腹地,北依準噶爾盆地,南臨塔克拉瑪干沙漠,是突起在南北荒漠地區上的一條長大山系,同時也是準噶爾盆地南緣和塔里木盆地北緣眾多河流的發源地。天山北坡經濟帶總面積約9. 54萬平方公里,占全疆總土地面積的5. 7%,人口458萬人,占全疆23. 3%0天山北坡經濟帶位于以烏魯木齊、石河子和克拉瑪依市為軸心的新疆準噶爾盆地南緣天山北坡中段,包括烏魯木齊市、昌吉市、米泉市、阜康市、呼圖壁縣、瑪納斯縣、石河子市、沙灣縣、烏蘇市、奎屯市、克拉瑪依市等。年平均氣溫7. 4℃一9. 1 0C,最低氣溫一33. 6℃-37. 20C,最高氣溫32. 4℃一38. 20C,年無霜期150天一179天。
二、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一)降雨量年內嚴重不均現以待甫僧氣象站、紅山氣象站、將軍廟水文站、吉勒德水文站、烏蘇市氣象站為例,代表整個天山北坡經濟帶的降雨條件,4月份至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60. 3%,說明年內此區降雨量嚴重不均\\(見表1\\),為此區水土流失的一個主要原因。
(二)夏汛隨機性強、頻率高通過表2,我們可以看到夏汛特征明顯,天山海拔3800米以上為冰川積雪期,是天山北坡瑪河、頭屯河、奎屯河等,諸多河流的發源地,徑流補給方式為冰雪融水和雨水,每年6月中下旬,隨著氣溫的陡然升高,極易形成夏汛,其特點是河流水量變化幅度大,持續時問不會太長,突發性暴雨、洪水頻次高,隨機性強,峰高量大,來勢兇猛,從上游帶著大量的泥沙,并席卷河岸地方的松散泥土,帶到下游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其形態主要表現為面蝕和溝蝕兩種類型,以頭屯河為例,上游大量的泥沙在水庫淤積,造成1997年頭屯河蓄水能力為設計庫容的1/4,經過十幾年的努力,采取了水力沖砂、機械清淤、兩次除險加固目前蓄水能力為設計庫容的一半。
三、造成水土流失的人為因素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區內人口不斷增加,社會活動發展空問不斷擴展,人們普遍缺乏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任意破壞現象隨處可見,水土流失越發嚴重。
(一)掠奪式砍伐林木往往植被覆蓋率較高的山區都是天山北坡經濟帶河流發源地,由于山區森林的超量采伐,使山區植被嚴重破壞,降低了森林對降水的涵養能力,造成暴雨后即發生山洪,甚至有些山區發生泥石流現象。另外,亂伐河谷次生林,降低了河岸防御洪水侵蝕的能力,造成堤岸的大量侵蝕。
(二)草場過量放牧隨著畜牧業的不斷發展,草場載畜量日益加大。對于干旱少雨年份的春秋兩季的草場,牧草不足,植被遭到牲畜的破壞后難以恢復。
(三)開采礦產天山北坡經濟帶礦產資源豐富,采礦產業較多,但有的采礦業在采礦過程中不注意保護環境致使大面積植被被破壞,而且將廢渣到處堆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有的甚至將廢渣傾倒在河道中。
\\(四)修路隨著交通事業的發展,道路建設速度加快,道路的修建,對植被的破壞較大,尤其是在山區,開挖面很大,將山坡原有的植被破壞,道路建完后,又不將植被修復。另外修路中放炮炸石,大量的棄渣堆積在山溝河道中,發生山洪時,洪水將棄渣沖人下游,大量的棄渣同時也為泥石流提供了物質條件。
四、水土流失防治的對策
(一)加強監督執法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水土保持行政機構和加強監督執法及監測隊伍建設,全面開展水土保持執法工作,認真落實“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報審批規定和水土保持建設項目在“三同時”制度,確保在開發建設中造成的破壞得到及時的補償建設,扭轉邊開發建設邊破壞的局面,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搞建設。
(二)建立穩定的投入機制建立起穩定的投入機制是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關鍵。各個流域管理機構及縣市水利局根據各自實際情況編制上報切實可行的水土保持規劃,由水利廳有關處室將各個單位水土保持規劃中提出的各項重大建設項目,納入國家建設計劃。同時,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的要求,在各級政府財政預算中列出專項水土保持費用;緊密依靠深化改革,機制創新,通過四荒拍賣、租賃等手段調動各族群眾和社會各界投入水土保持建設的積極性。
(三)工程措施1.溝蝕治理。為了防比無提防河道兩岸的水土流失,必須加速堤岸工程的防護建設,同時在防護堤外營造防護林及河灘次生林,這樣可以對河岸起到雙重保護作用,防比水蝕的進一步惡化,極大地改善環境,保護農田、草場、土地及耕地的恢復,達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頭屯河中小流域河道治理項目已經啟動,達到了比較理想的效果,即可以提高防御洪水的能力,而且有效地達到了保護提防、淺灘的效果。
2.面蝕治理。天山北坡的面蝕一般發生在出山口地面坡度較大的山前洪積扇和丘陵地帶。由于這些地帶基本屬于植被稀疏的干旱草場,幾乎沒有天然林木覆蓋,加之超載放牧,同時地質上多屬大孔隙濕陷性黃土和第四紀松散堆積物,每當融雪消冰或暴雨徑流時,水砂俱下,沖溝成壑,對地面發生不同程度的切割,致使水土大量流失?;局卫砟J绞侵矘湓炝?,飛播優良草種,增加植被,發揮大自然自我修復的能力,禁比陡坡地上種植旱田,進行退耕還林還草,實行牧民定居,大力發展牧區水利,搞灌溉草場,提高產草量,防比無然草場超載放牧而引起的植被破壞,以達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
五、結語
近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全疆各族群眾和社會各界對環境污染、水土流失越來越關注,隨著國家加大水利項目的投資建設,積極探索有效控制和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增強土地綜合生產的能力,為實現山川秀美的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院新疆地理研究所.《天山山體演化》[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