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池區油菜常年種植面積為1.33萬hm^2左右,其中油套棉油菜面積為0.67萬hm^2左右,約占油菜種植面積的50%。由于沿江地區溫光資源和生產條件有限,存在著棉田讓茬遲,品種多亂雜且不配套現象,因此筆者于2011年、2012年連續2年度開展了油菜品種展示篩選,2年展示結果較相近?,F以 2012-2013 年度試驗篩選結果進行匯總。
1、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滬油雜4號、核油56、秦油10號、秦油7號、川油36、德油5號、德油4號、華協102、灃油737、南油雜1號。參試油菜品種共10個,其中以德油5號為對照品種(ck)。
1.2 試驗方法
試驗設在池州市貴池區秋江街道駐駕村18組徐文書農戶棉田進行,供試棉田為沙壤土,肥力中等,其中土壤有機質 35.7g/kg,堿解氮 221mg/kg,速效磷11.9mg/kg,速效鉀117.5mg/kg,pH值7.1,排灌方便。每個油菜品種種植成大區,大區面積333.5m^2。小區間間隔0.5m,開穴單株種植,密度為45 000株/hm^2,大區設計,隨機排列,四周設保護行。2012年9月13日播種,10月28日移栽,苗齡45d。
1.3 田間管理
肥料運籌:苗床1hm^2施 15 000kg 農家肥+75kg45%復合肥(15∶15∶15)+15kg 硼砂;大田基肥1hm^^2施300kg45%復混肥(15∶15∶15)+4.5kg持力硼,拌勻穴施;11月15日進行第1次追肥,1hm^2施尿素75kg,人畜糞750kg,結合中耕除草培土;2012年12月28日進行第2次追肥,穴施1hm^^2施150kg尿素,人畜糞750kg,并結合第2次中耕除草培土;始花期結合病蟲害防治1hm^2用750g速效硼+磷酸二氫鉀1.5kg兌水750kg噴施。病蟲害防治:
苗期1hm^^2用蚍蚜酮0.6kg兌水750kg噴施噴施防治蚜蟲1次。始花期1hm^^2用70%多菌靈7.5kg+蚍蚜酮0.6kg兌水750kg噴施防治菌核病、蚜蟲1次。
1.4 觀察調查項目
觀察記載播種期、出苗期、抽薹期、始花期、終花期、成熟期、收獲期等;成熟期每小區取樣5株進行室內考種,考察株高、最低分枝節位、一次有效分枝數、單株有效角果數、每角果粒數、千粒重等經濟性狀;每大區對角線取 3 個樣方,每樣方為 20m^2,分別收割、稱重。
2、結果與分析
2.1 參試油菜品種越冬期表現
2012年12月28日對參試品種進行越冬期苗情調查,其中秦油10號、滬油雜4號、華協102這3個品種越冬期間個體苗情好,生長量足,主要表現綠葉數葉片多(達到12葉以上)、根頸粗、葉面積大,黃葉少。而川油36、灃油737、南油雜1號及德油5號(ck)越冬期間個體苗情長勢較弱,主要表現為綠葉數偏少(10片以下)、根頸細,葉面積小,黃葉較多。其余品種均介于兩者之間。因此,從田間調查數據及田間表現綜合分析,在越冬期間生長較好的品種為滬油雜4號、秦油10號、秦油7號、華協102及德油4號。詳見表1。
【表1】
2.2 參試油菜品種生育期表現
由表2可知,參試油菜品種的成熟期均較對照遲,全生育期也均較對照長,全生育期在240~246d,其中南油雜1號、灃油737、川油36全生育期為141~143d,較對照長1~3d,其他品種全生育期比對照長4~6d。以華協102、滬油雜4號、秦優系列生育期最長,都在245d以上。從2013年收獲日期分析對后茬棉花移栽時間上沒有影響,因收獲期均在5月15日前后,而貴池地區棉花常年移栽期大致在5月20~25日。但從目前災害性天氣頻發的趨勢考慮,應推廣全生育期在230d左右的品種較適宜?!颈?】
2.3 參試油菜品種農藝性狀表現
由表3可知,參試油菜品種株高在162.7~180.2cm,其中秦油10號最高,灃油737最低,其余品種株高適中;德油5號、德油4號和華協102分枝節位較低,都在20cm^以下,核油56和川油56均在20~30cm^,其余的品種在30cm^以上,其中南油雜1號分枝節位最高45.9cm;從一次有效分枝數比較,在參試品種中只有南油雜1號分枝比對照少,其余的都比對照多,其中秦油 10 號華協 102 和滬油雜 4 號分枝較多,分別為15.8、15.3和14.3,比對照多4~5個,其余品種之間差異不大;參試品種單株有效角果數均高于對照,其中秦油10號單株有效角果數最多達到1 138.9個,其次是華協102和滬油雜4號,分別為1 128.5和1 079.6個;參試品種每角果粒數較對照高的品種只有1個為秦油7號,其余的均比對照低;參試品種千粒重中以核油56最重為4.11g,其次為滬油雜4號4.03g和川油363.86g,秦油7號千粒重最低為3.09g,其余的與對照千粒重相差不大?!颈?】
2.4 參試油菜品種產量表現
由表4可知,各參試品種產量除南油雜1號外均較對照高,其中滬油雜4號產量最高,為3 501.75kg/hm^2,較對照增產40.5%,南油雜1號為2 194.43kg/hm^2,比對照減產12%。經方差分析,每處理間差異達極顯著,重復間差異不顯著,這表明試驗田肥力分布較均勻,產生差異顯著性是由各處理間引起的,經新復極差法檢驗,除德油4號、秦油7號產量與對照差異不顯著外,其余品種產量均極顯著高于對照(南油雜1號產量極顯著低于對照);滬油雜4號與其他參試品種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其次為秦油10號和華協102與其他參試品種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而灃油737、核油56及川油36品種間產量差異不顯著,但極顯著高于德油4號、秦油7號、德油5號(ck)及南油雜1號。因此,從產量上看,滬油雜4號、秦油10號、華協102表現較突出?!颈?】
2.5 參試油菜品種抗性表現 根據田保明等的方法進
行田間倒伏程度調查,滬油雜4號、秦油10號、秦油7號及德油4號田間表現植株直立,抗倒性強;核油56、川油36、灃油737、南油雜1號品種成熟期植株上部半倒,抗倒性一般;華協102、德油5號油菜成熟時莖稈倒伏較重,抗倒性弱。2012 年冬季降溫后對油菜凍害進行調查,由于2012年冬季氣溫較高,連續低溫時間不長,油菜普遍凍害較輕,但在同等情況下,抗寒性較強的品種有滬油雜4號、秦油10號、秦油7號,抗寒性較弱的品種有核油56、德油5號,其余品種抗寒性中等。在收割前對菌核病最終病情調查,2013年由于4、5月份雨水較多,油菜菌核病發生普遍較重,病株率均達到50%以上,但病害較重的品種(病指超過20)有德油5號、華協102、川油36、南油雜1號,病指較小的秦油10號、秦油7號、滬油雜4號、灃油737,各品種菌核病發生均比對照重。
【表5】
3、結論與討論
從各參試品種全生育期比較,各參試品種生育期均在240d以上,收割期均在5月中旬,與我區棉花移栽期一致,各品種均適合我區油套棉生產。由于在試驗中種植密度在45 000株/h。
比在實際生產中密度偏稀,因此株高、有效角果數等數據均較大,有些品種抗倒能力偏弱些,可適當增加種植密度,提高產量,在種植時增施農家肥,以增強植株抗倒能力。
從以上試驗結果表明,綜合表現較好的油菜品種是滬油雜4號、秦油10號、華協102、灃油737,川油36。華協102品種生產潛力大,容易獲得高產,但存在著不耐菌核病,容易倒伏的問題,在生產中發現適當密植、減少氮肥的投入可以使菌核病發生較輕,產量比一般品種高,較適合油稻套作。(圖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