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木虱屬昆蟲綱半翅目同翅亞目木虱科(Psyllidae)喀木虱屬(Cacopsylla),是危害梨樹的主要害蟲之一,據記述我國的梨木虱至少有22種[1-3].在我國梨產區,中國梨喀木虱(Cacopsylla chinensis)是主要優勢種群,曾用名中國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耕作制度的改革,農藥大面積施用、害蟲抗藥性的產生及氣候等因素,促使中國梨喀木虱逐年發生嚴重[4].現將中國梨喀木虱發生規律和防治技術研究現狀綜述如下。
1 中國梨喀木虱分布及危害
中國梨喀木虱在我國各梨產區均有發生,特別是在東北、華北、西北等北方梨區發生普遍[5].主要以若蟲群集于梨樹葉片、嫩芽、嫩枝為害,除刺吸汁液外,還分泌大量分泌物---蜜露,蜜露及其殘留物在適宜溫濕度條件下易滋生霉菌。在霉菌及其毒素的共同作用下,梨樹葉片表皮組織結構被破壞,形成大小不等的被害斑,而梨果果面上的蜜露,在被霉菌附生后,則往往形成污斑,嚴重降低果實等級[6-7].李大亂等[8]報道了蜜露的主要成分,包括水、單糖、多糖、蛋白質、氨基酸、微量元素及雜質等。張翠疃等[6]鑒定了蜜露上的附生霉菌,主要是鏈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枝孢菌(Cladosporiumspp.),二者占90%以上,這其中造成危害的主要是鏈格孢菌及其毒素。
2 中國梨喀木虱發生規律
中國梨喀木虱在我國按不同地域,每年可發生2~6代,在特殊年份,由于出蟄早、越冬晚,則會發生7代[9].以冬型成蟲在樹皮裂縫、落葉和雜草中越冬,越冬成蟲出蟄后多產卵于梨樹葉痕處和果臺上,以后各代產卵于葉柄縱槽、葉脈凹溝、葉緣齒間和嫩梢端部茸毛內。第1代若蟲孵化后潛入鱗片內或群集在花序和葉柄基部為害,之后各代若蟲在梨葉正反面和梨果上為害。
黑龍江省哈爾濱地區,中國梨喀木虱1年發生2代,4月中下旬越冬成蟲出蟄,6月上旬為第1代卵孵化盛期,7月初為第1代若蟲羽化盛期;6月下旬出現第2代卵,8月上旬為第2代若蟲發生盛期,9月上旬為羽化盛期,10月初開始越冬[10].吉林省龍井地區,中國梨喀木虱1年發生3代,4月中旬為出蟄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為第1代若蟲期,6月中旬為第1代成蟲盛發期;7月中旬第2代成蟲出現;9月下旬第3代成蟲開始出現,10月下旬后越冬[11].北京地區,中國梨喀木虱1年發生4~5代,3月中旬為越冬代成蟲出蟄盛期,5月中旬為第1代成蟲盛發期,6月上旬、7月上旬和8月中旬分別為第2、3、4代成蟲盛發期,9月份之后出現第5代,即越冬代成蟲[12-13].
在山西省,中國梨喀木虱1年發生3~4代?;ㄑ棵葎悠跒樵蕉上x出蟄盛期。第1代成蟲于落花后20d開始發生,落花后1個月是第1代成蟲盛發期,從第2代卵開始,田間各蟲態出現世代重疊,每世代歷期為60d左右[14].山東臨沂地區,中國梨喀木虱1年發生4代。3月15日前后為越冬成蟲出蟄盛期。4月底、5月初為第1代若蟲盛發期,麥收前為第2代若蟲盛發期,以后世代重疊,9月下旬出現越冬型成蟲[15].
河南省豫東地區,中國梨喀木虱1年發生5代。除第1代較為明顯外,第2代以后出現世代重疊。第1~5代若蟲發生高峰期分別為:4月中旬、6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中旬、9月中旬,10月中旬出現越冬型成蟲[16].安徽碭山地區碭山酥梨上,中國梨喀木虱1年發生6代,越冬成蟲2月上旬開始活動,除第1、2代世代較明顯外,以后各代出現世代重疊,每世代約1個月時間[17].在福建省建寧縣,越冬代約3月上旬出蟄,第1~6代卵孵化盛期分別為3月下旬至4月上旬、5月上旬至中旬、6月上旬至中旬、7月上旬至中旬、8月上旬至中旬、9月上旬至中旬,9月下旬出現第6代成蟲[18].
在重慶西部璧山縣,中國梨喀木虱每年發生6代,2月中下旬為越冬成蟲產卵高峰期,3月中旬、5月上中旬、6月中下旬、8月上旬、9月上中旬、10月中旬分別為第1~6代若蟲孵化高峰期[19].
在云南省昆明市呈貢區,中國梨喀木虱每年發生4~5代,2月上旬末至中旬開始產卵,第1~4代成蟲分別出現在4月中下旬、5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中下旬,第4代成蟲多為越冬型,發生早的仍可產卵,9月下旬出現的第5代成蟲則全部為越冬型[20].新疆地區梨木虱過去主要記載種類有疆梨喀木虱和梨喀木虱,1997年在巴音郭楞州首次發現中國梨喀木虱,現已成為當地為害香梨的主要蟲害之一[21-22].在庫爾勒地區,中國梨喀木虱1年發生5代,每年2月下旬,當日平均氣溫達0℃以上時越冬成蟲開始出蟄,3月中下旬為產卵盛期,4月下旬、6月上旬分別為第1、2代若蟲為害盛期,從第2代開始出現世代重疊,9月下旬,出現第5代成蟲,開始越冬[23].
3 中國梨喀木虱綜合防治措施
3.1農業防治
冬季徹底清潔梨園,將梨樹枯枝、落葉、落果及園內雜草等及時清除,集中燒毀或深埋,消滅在其中越冬的中國梨喀木虱[24];選用抗梨樹病蟲害品種,增強梨樹對病蟲害的抵抗力。曹玉芬等[25]曾調查5個栽培種87個梨品種對中國梨喀木虱的抗性,結果表明抗性強度依次為西洋梨、新疆梨、秋子梨、白梨和砂梨;此外,加強梨園水肥管理,注意樹體的通風透光,也能有效控制梨木虱的危害。
3.2物理防治
粘蟲板根據昆蟲對不同色光的趨性不同研制而成,主要有黃、藍2種顏色,對于梨木虱來說,黃色粘蟲板的誘殺效果明顯好于藍色粘蟲板[26].馬艷芳等[27]報道黃色粘蟲板懸掛高度和方向對誘殺中國梨喀木虱成蟲有顯著影響,黃板誘殺中國梨喀木虱的最佳組合為黃板距地面1.5m、懸掛方向為南北向;水果套袋,給梨果套袋可阻止梨小食心蟲等食心蟲類害蟲對果實的為害,也可避免梨木虱分泌蜜露對果實造成污染;樹干上涂膠、刷白、刮去老樹皮、綁草把、綁瓦楞紙[28],可有效降低中國梨喀木虱越冬成蟲基數。
3.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包括施用生物源殺蟲劑、昆蟲信息素和應用天敵。
梨園中常用生物源殺蟲劑包括阿維菌素、印楝素、苦參堿等。除以上3種常用生物源殺蟲劑外,ZHAO等[29]研究發現,大蒜精油對中國梨喀木虱越冬成蟲有一定的觸殺毒性,LC50為1.42μg/蟲,而精油中的2種主要化合物二烯丙基三硫醚和二烯丙基二硫醚對中國梨喀木虱越冬成蟲的LC50分別為0.64、11.04μg/蟲。此外,血根堿、黎蘆堿等也被報道對梨木虱有較好的防治效果[30-31].
關于梨木虱昆蟲信息素的研究,在國外,GUEDOT等[32]鑒定出梨木虱(Cacopsylla pyricola)冬型成蟲的性信息素為13-甲基二十七烷,但目前尚未確定中國梨喀木虱的性信息素,萬津瑜等[33]研究發現,13-甲基二十七烷、2-甲基二十七烷和一種未確定結構的化合物可能是中國梨喀木虱冬型雌成蟲的性信息素組成成分。
梨園天敵主要分為捕食性天敵和寄生性天敵兩大類。中國梨喀木虱常見的捕食性天敵有瓢蟲、草蛉、食蟲蝽、蜘蛛等。金廣峰等[34]報道河北省泊頭市梨區天敵瓢蟲優勢種為龜紋瓢蟲(Propylaea japonica),并建議梨園套種小麥來培育天敵瓢蟲。曾現春[35]對魯西北梨木虱天敵資源進行調查,發現主要有17種天敵,優勢種為異色瓢蟲(Leis axyridis)和小花蝽(Oriusm inutus)。蓋英萍等[36]測定了異色瓢蟲各蟲態對中國梨喀木虱若蟲的捕食作用,馬艷芳等[37]研究了泛希姬蝽(Himacerusapterus)成蟲對中國梨喀木虱成蟲的捕食作用。梨園蜘蛛常見的有園蛛、狼蛛、球腹蛛、肖蛸、微蛛、管巢蛛等種類。在北京順義地區,有機梨園蜘蛛以狼蛛科(Lycosidae)居多[38-39].在武漢地區,梨園蜘蛛優勢種為草間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和三突花蛛(Misumenopstricuspidatus)[40].對于木虱來說,寄生性的天敵可寄生所有的木虱,但具有一定選擇性[41].寄生梨木虱的天敵有梨木虱跳小蜂(Psylladintus insidiosus)和木虱跳小蜂(Prionomitus mitratus),梨木虱跳小蜂產卵于梨木虱1至2齡若蟲體內,而木虱跳小蜂除寄生梨木虱外,還寄生梧桐木虱,生活習性與梨木虱跳小蜂基本相同[42-43].徐志宏[44]曾報道了6種跳小蜂科新記錄種,其中的瑪娜利捷行跳小蜂(Trechnites manaliensis),寄主為中國梨喀木虱。
3.4 化學防治
對于木虱類害蟲,常用的化學藥劑有吡蟲啉、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噻蟲嗪等,以及阿維·高氯、阿維·啶蟲、阿維·吡、吡·高氯等混合藥劑[45].王喜林等[46]研究認為,在生產上采取早期防治的方法,即在越冬成蟲出蟄盛期和梨樹落花初期各防治1次,能夠有效降低中國梨喀木虱對梨樹的為害,并通過藥效試驗提出阿維菌素、保綠寧(高效氯氰菊酯)、吡蟲啉等防治成蟲的藥劑,虱能凈(阿維菌素、吡蟲啉)等防治若蟲的藥劑。仇貴生等[47]田間防治試驗表明,1.8%阿維菌素乳油4000倍液、20%雙甲脒乳油15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對中國梨喀木虱的防效均在70%以上,其中以阿維菌素防效最好,藥后5~15d的防效均在92.48%以上。劉金利等[48]藥劑防治試驗表明,在中國梨喀木虱若蟲盛發期,1.8%阿維菌素乳油1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及其與99%礦物油乳油400倍液混配總體防效均在80%以上。
4 問題與展望
目前,對中國梨喀木虱的防治過分依賴化學農藥,果農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用藥頻繁,導致中國梨喀木虱產生抗性,防治效果越來越差。孟昭禮等[49]對采自萊陽和龍口的中國梨喀木虱種群進行了抗藥性測定,結果顯示,萊陽種群對水胺硫磷、氧化樂果及對硫磷表現輕度抗藥性,對雙甲脒表現抗藥性,對久效磷和氰戊菊酯表現明顯抗藥性。同時,由于中國梨喀木虱若蟲大部分時間包埋于蜜露中取食危害,絕大多數殺蟲劑不能破壞或穿透蜜露而觸及蟲體,如果錯過合適的防治時期,則更加大了防治中國梨喀木虱的難度[9].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綠色果品的需求日益增長,對食品的安全意識日益增強,因此建立有機果園是今后的發展趨勢,這就要求逐步降低對化學農藥的依賴性。中國梨喀木虱天敵較多,應用瓢蟲、草蛉、食蟲蝽、寄生蜂等天敵,可有效防治中國梨喀木虱。當然,單獨依靠生物防治來得到顯著的防治效果是不現實的,應該把各種防治方法有效結合起來,注意水肥管理,及時處理病枝病果,應用對天敵無傷害或傷害較小的殺蟲劑,選擇適當的施藥時間,避開天敵發生期,相信一定能夠有效控制中國梨喀木虱的發生和為害。
參考文獻
[1]李法圣,楊集昆。云貴梨木虱十一新種(同翅目:木虱科)[J].昆蟲分類學報,1984(6):219-234.
[2]李法圣。中國木虱志·昆蟲綱:半翅目[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1000-1890.
[3]LUO X Y,LI F S,MA Y F,et al.A revision of Chinese pear psyllids(Hemiptera:Psylloidea)associated with Pyrus ussuriensis[J].Zootaxa,2012,3489:58-80.
[4]黃可訓。果樹昆蟲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90:105.
[5]王源岷,趙魁杰,徐筠,等。中國落葉果樹害蟲[M].社,1999:251.
[6]張翠疃,徐國良,王鵬,等。中國梨木虱危害規律的研究[J].華北農學報,2002(17):17-22.
[7]王國平。梨主要病蟲害識別手冊[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