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槐 (Sophora japonica) 屬豆科槐屬高大落葉喬木,性強健、耐修剪、萌芽力強、壽命長,耐寒、耐旱、耐瘠薄,對二氧化硫、氯氣、氯化氫等抗性強,是良好的抗污、滯塵、耐煙毒樹種[1].作為石家莊市的市樹,國槐是街道、公園等公共場所的主要骨干樹種之一。據 2012 年普查結果,石家莊市城區種植國槐的街道有 197 條,占全市街道的 44.1%,國槐種植數量 5.1 萬株,占行道樹總量的 33.1%.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的異常變化,國槐枝干害蟲的危害不斷加劇,不但影響樹木的正常生長,還嚴重破壞綠化景觀效果。筆者根據近幾年的實際調研,對 4 種國槐枝干鉆蛀性害蟲的發生危害情況和防治進行總結,以期為有效開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1 國槐小卷蛾 (Cydia trasias Meyrick)
1.1發生與危害國槐小卷蛾屬鱗翅目卷蛾科,又名國槐葉柄小蛾,以幼蟲鉆蛀國槐、龍爪槐等當年生新梢、復葉葉柄基部、花穗及果莢等,葉片受害后萎蔫下垂、遇風脫落,樹冠枝梢出現光禿枝[2,3].據 2013 ~ 2015 年調查,石家莊市主城區多數街道、公園、居住小區等種植的國槐、龍爪槐均不同程度遭受國槐小卷蛾蛀食危害。其中,國槐較龍爪槐受害嚴重,尤其胸徑 20 cm以上、樹勢衰弱的國槐更甚;受害國槐的枝梢粗度與蟲蛀率有一定關系,枝梢粗度 16 mm 以上或 5 mm以下蟲蛀率較低;枝梢粗度 7 ~ 14 mm 則蟲蛀率較高,達 60.75%[4].
1.2危害特征1.2.1幼蟲鉆蛀枝梢為害 初孵幼蟲先為害嫩枝頂芽,幾個小時內就能鉆蛀取食;后沿嫩枝向下轉移,或在復葉葉柄基部內側蛀食,并吐絲將脫下的頭殼與糞便、碎屑綴合起來堵住蛀孔;或就近鉆入大齡幼蟲蛀孔排出的糞便處隱藏為害;或侵入嫩枝中央髓部取食,蛀 1 ~ 4 cm 長的縱向蟲道,通常 1 條蟲道中有 1 頭幼蟲蛀食。低齡幼蟲有遷移危害習性,每頭幼蟲可轉移危害 4 ~ 5 個復葉。
1.2.2幼蟲鉆蛀果莢為害 當國槐果莢長到足夠大、莢內水分適中時,幼蟲開始入莢取食為害,入莢孔小米粒大小,孔周圍青綠色、孔外伴有黃綠色顆粒狀蟲糞,果莢受害后期變黑、腐爛。
1.3發生規律1 年 2 代,以幼蟲在枝條舊傷疤處、果莢、樹皮裂縫等處越冬。越冬幼蟲于次年的 4 月下旬~ 5 月上旬陸續化蛹,越冬成蟲發生初期為 5 月中旬,6、7 月份世代重疊嚴重,8 月中、下旬槐樹果莢逐漸形成后,部分幼蟲轉移到莢內危害,9 月部分槐豆變黑,10 月多數幼蟲進入越冬。
2 小線角木蠹蛾(HolcocerusinsularisStaudinger)
2.1發生與危害小線角木蠹蛾屬鱗翅目木蠹蛾科,又名小褐木蠹蛾,以幼蟲蛀食樹齡大、樹勢弱的國槐皮層、韌皮部及木質部,破壞寄主輸導組織,影響養分和水分的運輸,被害木輕者易風折,重者整株枯死。
2013 ~ 2014 年,石家莊市槐中路、新華路、青園街、建華大街、體育大街等部分路段的行道樹國槐受害較為嚴重,被害株率達 80% 以上。
2.2危害特征初孵幼蟲先蛀入皮層、韌皮部淺層為害,形成長短、深淺不一的蛀道。3 齡后侵入木質部,蛀孔橢圓形,在木質部向上、下及周圍蛀食形成不規則、相互連通的蛀道,深達髓心部位,常數十頭幼蟲群集為害,自侵入孔每隔 7 ~ 8 cm 向外咬 1 排糞孔,糞屑如棉絮狀懸掛于排糞孔外或飄落到地上,嚴重時包裹整個枝干。2.3發生規律兩年 1 代,以幼蟲在樹干內越冬。當年蛀入為害的幼蟲,翌年 3 月中旬開始出蟄活動,在樹體中繼續為害,10月中下旬幼蟲越冬。第3年5~6月化蛹羽化,6 月中旬~ 8 月中旬為成蟲發生期,7 月上旬可見幼齡幼蟲群集危害,成蟲羽化后蛹殼一半在外,一半留在樹體內[5].
3 銹色粒肩天牛 (Apriona swainsoni)
3.1發生與危害銹色粒肩天牛屬鞘翅目天??屏<缣炫?,是國槐的毀滅性害蟲,其幼蟲、成蟲均可對國槐造成危害,主要以幼蟲蛀食樹齡 10 年以上、胸徑 12 ~ 15 cm國槐的主干或粗 10 cm 以上的大枝,破壞樹木輸導組織,使國槐樹勢衰弱或整株枯死[6].2005 年河北省將其列為補充檢疫性林業有害生物,2007 年在石家莊市建華北大街國槐行道樹上首次發現銹色粒肩天牛,此后在煤機街、槐安西路、建明社區等地相繼發現該蟲危害。
3.2危害特征
3.2.1幼蟲鉆蛀枝干為害 初孵幼蟲向內直接蛀入皮層,咬 1 小排糞孔,排出褐色糞便,懸于孔外。
3 齡前幼蟲在樹皮和木質部之間橫向往返蛀食,排出黃白色木屑狀糞便。3 齡后則向內蛀入木質部,達髓心附近后轉向上蛀縱直蟲道,然后再向外蛀食,幼蟲接近老熟時,排出較粗的木絲狀糞便。老熟幼蟲向外蛀食到韌皮部后,咬 1 圓形羽化孔,僅留 1 層薄樹皮不咬透。
3.2.2成蟲補充營養為害 銹色粒肩天牛成蟲羽化后有補充營養的習性,主要取食國槐 1 ~ 2 年生小枝的皮層,形成條狀傷口,成蟲食量較大,常造成小枝條枯死。
3.3發生規律兩年 1 代,以幼蟲在蛀道內越冬。4 月上旬出蟄活動,5 月上旬老熟幼蟲開始化蛹,6 月中、下旬為羽化盛期,同期成蟲開始產卵,一直持續到 8 月中旬。6 月下旬~ 7 月上旬幼蟲陸續孵化,11 月上、中旬停止取食,幼蟲第 1 次越冬。翌年 4 月上旬幼蟲恢復活動,11 月中、下旬第 2 次越冬。第 3 年 5 月上旬開始化蛹,6 月上、中旬陸續羽化。
4 雙齒長蠹 (Sinoxylon japonicus Lesne)
4.1發生與危害雙齒長蠹屬鞘翅目長蠹科,又名雙棘長蠹,2003 年被列為《233 種國家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名錄》,該蟲以幼蟲和成蟲危害幼樹和大樹枝條,造成被蛀部位以上枝條枯死,遇風易折斷、脫落,幼樹可全株死亡。
近兩年,在石家莊市合作路、新華路、工農路、自強路、和平路、建設大街、建華大街和體育大街等均發現該蟲危害,目前發現的寄主植物除國槐外,還有懸鈴木、欒樹、合歡等。
4.2危害特征植株受害初期外觀無明顯被害狀,初孵幼蟲在蛀道內沿枝條縱向蛀食初生木質部,蛀道內充滿糞屑。
隨著齡期增大、幼蟲逐漸蛀食心材,6 月上旬始見成蟲,新羽化的成蟲在原蛀道內串食,蛀道縱橫交錯,被蛀枝條只留韌皮部和部分殘存的木質部,大量的木屑和蟲糞通過蛀孔口排出。10 月上、中旬成蟲轉移危害新的枝干,成蟲多選擇 2 ~ 3 年生衰弱的側枝,從枝杈表皮的糙部位蛀入,蛀入孔 0.3 ~ 0.5 mm.成蟲蛀入枝干后沿韌皮部內側橫向環形蛀食木質部,形成直徑約0.5 cm的蛀道,環道表面褐色或深褐色、伴有透明狀粘液[7].
4.3發生規律1 年 1 代,以成蟲在枝干韌皮部越冬。翌年 3 月下旬越冬成蟲活動為害,4 月下旬交尾。交尾后返回被蛀枝的坑道內產卵,5 ~ 6 月為幼蟲為害期。5 月下旬幼蟲陸續老熟化蛹,6 月上旬可見成蟲。新羽化成蟲在原蟲道串食為害,1 個月內并不外出遷移。6 月下旬~ 8 月上旬成蟲外出活動,8 月下旬~ 10 月又返回蟲道內蛀食危害不外出。于 10 ~ 11 月成蟲遷移到 1 ~ 3 cm 粗的新枝條內,橫向環形蛀食。11 月份成蟲在新受害枝條的環形坑道內越冬。
5 國槐枝干鉆蛀害蟲的防治對策
5.1嚴格檢疫
嚴格遵守植物檢疫制度,一旦發現蟲源木,及時處理或銷毀。
5.2園藝措施合理配置植物,避免害蟲喜食寄主植物近距離栽植;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自身抗蟲能力;苗木運輸、栽植過程中保護樹體、避免機械創傷等。
5.3藥劑防治5.3.1蟲孔注藥 在小線角木蠹蛾或銹色粒肩天牛幼蟲危害期,將有新鮮糞屑的排糞孔清理干凈,然后灌注 40% 氧樂果乳油或 40% 毒死蜱乳油 10 倍液于孔內,最后用藥泥封口,可大量滅殺幼蟲。
5.3.2樹冠噴藥 于成蟲發生期,對樹冠均勻噴施8% 綠色威雷微膠囊水懸劑 200 倍液或 0.3% 印楝素乳油 400 倍液,可毒殺成蟲。在國槐小卷蛾幼蟲期,可交替噴施1%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2 000倍液、3% 高滲苯氧威乳油 1 500 ~ 3 000 倍液或 1%苦參堿可溶性液劑 1 000 ~ 2 000 倍液。
5.4誘殺防治在成蟲發生期,利用害蟲的趨性,懸掛性誘捕器或頻振式誘蟲燈誘殺成蟲。
5.5保護利用天敵于每年 3 ~ 5 月、9 ~ 10 月,分別用 1 cm3的海綿塊蘸取含 3 萬條 /ml 的芫菁夜蛾線蟲水懸液塞小線角木蠹蛾的新鮮蛀孔,可有效侵染幼蟲;在銹色粒肩天牛的幼蟲和蛹發生期,釋放花絨寄甲成蟲和卵塊,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在國槐小卷蛾和雙齒長蠹幼蟲發生期,采用淹沒式釋放蒲螨,能有效壓低蟲口數量。
參考文獻:
[1] 薛國紅,田素平。呼和浩特市國槐主要病蟲害發生形勢及防控對策[J].內蒙古林業科技,2010,36(2):53-55.
[2] 郭雯,王艷,侯軍銘等。國槐小卷蛾的生物學特性及防治措施[J].河北林業科技,2010,(6):106.
[3] 李敏。國槐小卷蛾在北京地區的生物學特性與防治研究[J].中國園藝文摘,2012,(6):76-77.
[4] 田菲菲,王彥芝。國槐小卷蛾的發生危害與防治[J].河北農業科學,2013,(6):99-100.
[5] 張連生。北方園林植物常見病蟲害防治手冊[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7.
[6] 白瑞霞。國槐銹色粒肩天牛的危害與防治[J].河北農業科學,2012,16(2):43-45.
[7] 鋁玉里,范金龍。天津市發現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日本雙棘長蠹[J].天津農林科技,2011,(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