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果,又名紅龍果,是仙人掌科量天尺屬的多年生攀援性肉質植物,目前品種有白心果、紅心果、黃心果。其中,紅心火龍果不僅營養豐富,而且還有內外一致的喜氣紅色,近年來越來越受消費者喜愛。
火龍果定植后壽命可達 50 年以上,盛果期每 667 m2產量達300~500 kg以上,按目前市場價格20元/kg左右計算,效益十分可觀,因此也深受種植戶青睞。
海安現代農業園區從 2014 ~ 2015 年引進近萬株紅心火龍果進行試種,由于火龍果耐旱、耐高溫,喜光,喜疏松透氣的沙壤土,土壤 pH 值 6.5 ~ 7.5,不耐霜凍,可在 35℃條件下生長,低于 10℃會停止生長或產生凍害。因此,在海安地區采用連棟溫室、水泥柱立桿式和高畦種植模式,以滿足火龍果所需的栽培條件,但在溫室栽培過程中有病蟲害發生。
1 常見病害
1.1 軟腐病
1.1.1 癥狀 軟腐病在火龍果旺盛生長期均可發生,但主要集中在 6 ~ 8 月。發病初期,植株上出現水浸狀斑點,發病 2 ~ 3 d 后斑點會逐步擴大,顏色加深,整個植株發軟,顏色成褐色,撕破表皮,有大量混濁液外溢并伴有惡臭產生。主要原因是栽培管理過程中沒有調節好溫濕度。夏季海安地區雨水較多,在大棚栽培管理過程中為較好地控制棚內溫度,往往對大棚頂部和側面進行通風,而這又給雨水進入棚內提供了機會。雨過天晴后,棚內溫濕度急劇升高,極易發生此病。
1.1.2 防治方法 (1) 土壤消毒:用敵磺納或五氯硝基苯 800 倍液澆灌消毒殺菌。(2) 通風降濕:夏季溫室栽培時,棚內濕度過高時,可以采用自然通風并結合強制通風的方式降低棚內溫度。不可用大水漫灌的方法進行補水,這樣很容易造成細菌蔓延,可用水管點澆或用滴灌的方式給水,以降低棚內的濕度。(3) 修剪清理:病株要及時消除出棚外,并集中處理,去除后所用工具要及時消毒?;瘕埞窍扇苏祁愔参?,植株機體內養分傳導主要依靠中間髓部,當外部肉質部分腐爛時,植株對水分及養分吸收影響較小。因此,對于一些初生病株或較大植株部分腐爛的病株,可采用“刮骨療傷”法去除已腐部分,并用農用鏈霉素封殺傷口。(4)定期采用1 000~15 00倍滅菌成,或3 000~4 000倍農用鏈霉素交替使用,每7~10 d防治1次,連續使用 2 ~ 3 次。
1.2 瘡痂病
1.2.1 癥狀 瘡痂病主要在火龍果老莖表面發病較多,幼嫩莖節發病較少。主要表現為不規則的磚紅色壞死斑或鐵銹色斑,略突起。病斑初期點狀較小,約0.2 ~ 0.4 cm,后期病斑成片生長,形成長條形的病斑。病斑表面較光滑,不見菌孢,但嚴重時可傷害肉質莖,影響植株對養分的吸收與傳導。病原經初步鑒定由細菌引起。
1.2.2 防治方法 (1)可采用1 000~1 500倍滅菌成,或3 000~4 000倍農用鏈霉素交替使用,每7~10 d防治 1 次,連續使用 2 ~ 3 次。(2)對較輕的病株可采取“刮骨療傷”法;去除較嚴重的病株時,可培養新株接替老株,不影響去除后期產量。
2 常見蟲害
2.1 介殼蟲
2.1.1 為害規律 介殼蟲屬刺吸式口器害蟲,其成、若蟲以針狀口器吸取火龍果肉質莖汁液。嚴重危害時,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造成植株生長勢弱、發黃、果小等。蟲體小,繁殖快,1 年可發生 4 ~ 6 代。
以幼蚧、成蚧藏匿在被害植物的主干基部或向陽面越冬,次年天氣轉暖后恢復活動、取食。在海安地區第1 代若蟲盛期于 5 月上旬,每年 5 ~ 6 月、9 ~ 10 月蟲口密度較大,是危害較重的時期。海安地區火龍果上的介殼蟲屬盾蚧類,此蟲常被蠟質蚧殼覆蓋,因圓形蚧殼很似“盾牌”而得名。
2.1.2 防治方法
(1) 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理棚內的枯枝雜草,防止蟲體在其越冬寄宿。加強田間通風,疏剪生長過密枝條,以減少蟲體的發生。定期施肥,增強樹勢及抗性。對修剪后的死株進行集中燒毀,徹底消滅蟲源,以免傳播。
(2) 適時噴藥:在海安地區每年 5 月上旬氣溫穩定時有大量幼蚧孵化出來,以后每間隔 40 d 左右便有一次較為明顯的幼蚧盛發高峰期。此時介殼蟲的蚧殼和臘質層均未形成,蟲體對藥劑極為敏感,此時進行藥劑防治效果最好??捎脟獗刂?1 200 ~ 1 500倍乳油噴防,由于其具有很強的內滲透作用,對介殼蟲有特效。
(3) 蟲源控制:介殼蟲的遠距離傳播主要靠苗木攜帶,因此購買時要選擇無病蟲害、生長健壯的種苗。發現帶蟲害的種苗要及時處理,種植時可用刷子去除蟲體,杜絕介殼蟲的傳播和擴散。
(4) 利用天敵:介殼蟲有許多寄生性和捕食性的天敵,如瓢蟲、寄生蜂類和捕食薊馬等,可通過合理用藥保護或人工飼養釋放天敵的方法,使天敵保持一定的數量或者種群,對介殼蟲能起到較好的控制作用。
2.2 斜紋夜蛾
2.2.1 為害規律 斜紋夜蛾又名蓮紋夜蛾,屬鱗翅目夜蛾科,是一種雜食暴食性害蟲,國內以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發生為重。由于火龍果有肥厚多汁的枝體,因此幼蟲可危害全株。
斜紋夜蛾在海安地區 1 年發生 5 ~ 6 代,其中以7 ~ 9 月間發生最嚴重。幼蟲頭部黑褐色,胸部多變,從土黃色到黑綠色均有。危害時造成火龍果的莖干缺口,小苗倒伏,開花時易造成花朵不開或凋落。它是一種喜溫性又耐高溫的害蟲,各蟲態發育適溫為28 ~ 30℃。成、幼蟲均喜晝伏夜出,白天隱藏在植株茂密處、土縫、雜草叢中,傍晚開始活動、取食,成蟲有趨光性。
2.2.2 防治方法
(1) 誘殺成蟲。用糖醋、發酵物加毒藥、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殺滅幼蟲。
(2) 藥劑防治:幼蟲進入暴食期后,可用敵百蟲1 000 倍或辛硫磷 1 000 倍交替使用,在傍晚或清晨噴施效果最好。
參考文獻:
[1] 鄭偉,蔡永強,戴良英?;瘕埞∠x害的研究進展[J].貴州農業科學,2007,35(6):139-142.
[2] 黃龍?;瘕埞饕∠x害及其防治措施[J].南方農業, 2014,30(10):32-33.
[3] 王玉英。介殼蟲的防治技術[J].吉林林業科技,2009, 6(11):48-49.
[4] 李仁龍,俞燦浩。斜紋夜蛾發生規律及無害化防治技術[J].浙江農業科學,2004,(3):155-156.
[5] 朱迎雁,李雋,董文漢。桑白盾蚧生活習性觀察及其防治初探[J].云南農業,2013,(6):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