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塊莖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 Zeller)是一種以幼蟲鉆蛀為害馬鈴薯和煙草的寡食性害蟲,在田間蛀食煙草及馬鈴薯的葉肉、頂芽,儲存期間 的 馬 鈴 薯 塊 莖 受 害 嚴 重 時 受 害 率 可 達100% ,完全失去食用價值[1,2].因其幼蟲鉆蛀到寄主內部為害,且成蟲具有遷飛性,致使化學藥劑防治效果較差,并且增加成本、造成環境污染,還會加速抗藥性的產生[3].防治該蟲迫切需求一種生態友好型、高效的防治措施。隨著人類環保意識的增強,利用生態調控防治害蟲的措施越來越受到重視,其中利用調控其產卵行為的措施治理鉆蛀型害蟲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果[4 ~7].昆蟲在與植物的協同進化中產生了相互適應與抵御的化學機制,其結果是植食性昆蟲有特定的寄主范圍,寄主植物中的揮發性次生物質可以引導昆蟲選擇并定位在合適的產卵場所,非寄主植物中則存在著抑制植食性昆蟲取食、產卵的化學物質,進而影響該蟲的繁殖[8].利用非寄主揮發物干擾害蟲產卵來控制其危害的研究已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如: 非寄主植物菠蘿蜜( Artocarpusheteropyhllus) 對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產卵有較高的驅避效果[9]; 非寄主植物番茄( Lycopersiconesculentum ) 、茴 香 ( Foeniculum vulgare ) 、荊 芥( Nepetacataria) 對菜粉蝶( Pieris rapae) 的產卵有較好的驅避效果[10].筆者前期研究表明: 非寄主植物滇楊( Populus yunnanensis) 的萎蔫枝把揮發物對馬鈴薯塊莖蛾的產卵有較強的驅避效果,因此應含有驅避其產卵的活性成分,但滇楊資源非常有限,限制了直接用其進行馬鈴薯塊莖蛾的防治[11].本研究對萎蔫的滇楊葉片揮發物進行鑒定,為將來從中篩選出馬鈴薯塊莖蛾的產卵驅避劑用于防治該害蟲奠定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 1 試驗材料
1. 1. 1 供試材料 將新鮮滇楊葉枝條采回,在室內自然晾干,當葉片均失去綠色且釋放出一種濃烈的芳香味時即可。
1. 1. 2 儀器與試劑 儀器: 美國 Agilent Technol -ogies 公司 HP6890GC /5973MS 氣相色譜 - 質譜( GC - MS) 聯用儀。試劑: 正己烷。
1. 2 試驗方法
1. 2. 1 滇楊萎蔫葉片揮發物的收集 取 100 g萎蔫的滇楊葉片,分為15 份,依次在100 mL 正己烷中浸 10 s,得到葉片揮發物漂洗物,然后過濾除雜,再用氮氣緩緩吹縮至 1 mL,備用。
1. 2. 2 滇楊萎蔫葉片揮發物的化學成分分析條件 色譜條件: HP -5MS 石英毛細管柱( 30 m ×0. 25 mm × 0. 25 μm) ,柱溫: 80 ~ 260℃ ,色譜程序升溫3℃ /min; 柱流量為 1. 0 mL/min; 進樣口溫度250℃ ; 柱前壓 100 kPa; 進樣量 1. 5 μL; 分流比10∶ 1; 載氣為高純氮氣。質譜條件: 離子源為 EI 源;電子能量70 eV; 傳輸線溫度為250℃,離子源溫度為230℃; 四極桿溫度 150℃; 質量范圍 35 ~ 500 amu.采用 wiley7n.1 標準譜庫計算機檢索定性。
2 結果與分析
由圖 1 和表 1 可知,從萎蔫的滇楊葉片揮發物中分離得到 22 種揮發性組分,鑒定出化學結構的有 21 種。其中,丁香酚( 12 號峰) 相對含量最高,為 38. 49%; 其次是苯甲酸( 10 號峰) ,相對含量為 16. 37%; 再次為 β - 桉葉油醇、α - 桉葉油醇、苯甲醇、苯乙醇和 2,6 - 壬二烯 -1 - 醇,相對含量分別為 7. 73%、5. 22%、4. 32%、4. 14% 和4. 14% ; 其它為含量較少的烯萜類、酸類、醇類和醛類化合物。
3 結論與討論
滇楊萎蔫葉片揮發物對馬鈴薯塊莖蛾的產卵有驅避作用,是多種化合物的共同效果。本研究共鑒定出滇楊萎蔫葉片揮發物中的 22 種化學成分。其中,苯甲醇、苯甲醛對鱗翅目的粉紋夜蛾( Trichoplusiani) 具有誘集作用[12]; 丁香酚是多種鞘翅目昆蟲的引誘劑[13,14]; 肉桂酸對青楊脊虎天牛( Xylotrechus rusticus Linnaeus) 有顯著的驅避作用[15].已有研究表明,壬醛和桉葉油醇對馬鈴薯塊莖蛾的產卵有誘導作用[11,16,17],而本研究鑒定出的其它成分是否是驅避馬鈴薯塊莖蛾產卵的活性物質,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Zhang 等[18]研究表明: 不同驅避劑混配具有增效作用,但抑制產卵的活性物質二元混配后能否增強效果有待進一步實驗驗證。將產卵引誘物質與產卵驅避物質組成 Push - Pull( 驅避 - 引誘)組合,用于遷飛性害蟲的防治已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19].此外,利用印楝素-桉葉油醇組成的Push - Pull 組合,可以顯著提高桉葉油醇引誘馬鈴薯塊莖蛾的產卵效果[18].本研究篩選出的具有驅避活性的化合物在田間的驅避效果如何,以及將篩選出的驅避產卵的活性物質與已知產卵引誘物質組成 Push -Pull 組合能否表現出非常好的防治效果,仍需進一步開展大量的室內和田間試驗。
參 考 文 獻:
[1] 徐樹云。 煙草害蟲防治[M]. 鄭州: 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202 - 209.
[2] 李秀軍,金秀萍,李正躍。 馬鈴薯塊莖蛾研究現狀及進展[J]. 青海師范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5( 2) : 67 -70.
[3] EI - S N H ,Rizk S A. Oviposition deterrence and other bio-logical influences of aqueous leaves extracts of neem,colocasiaand their mixtures alone or comnined with gamma radiation toreduce the risk of the potato tuber moth,Phthorimaea operculel-la ( Zeller) [J]. Pakistan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2002,5( 9) : 911 - 914.
[4] 盧偉,侯茂林,文吉輝,等。 植物揮發性次生物質對植食性昆蟲的影響[J]. 植物保護,2007,33( 3) : 7 -11.
[5] 杜家緯。 植物-昆蟲間的化學通訊及其行為控制[J]. 植物生理學報,2001,27( 3) : 193 -200.
[6] 方宇凌,張鐘寧。 植物氣味化合物對棉鈴蟲產卵及田間誘蛾的影響[J]. 昆蟲學報,2002,45( 1) : 63 -67.
[7] 周文,劉萬學,萬方浩,等。 寄主植物信息化合物對蘋果蠹蛾行為的影響及其在防控中的應用[J]. 應用生態學報,2010,21( 9) : 2434 - 2440.
[8] 周瓊,梁廣文。 植物揮發性次生物質對昆蟲的行為調控及其機制[J]. 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3,25( 3) : 55 -60.
[9] 覃偉權,彭正強,張茂新。 菠蘿蜜乙醇提取物對小菜蛾的控制效果及其活性成分初步分析[J]. 園藝學報,2007,34( 6) : 1387 -1394.
[10] 吳利民,呂文彥,原國輝,等。 非寄主蔬菜及其提取物對菜粉蝶的驅避作用[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0,18( 6) :1311 - 1316.
[11] 馬艷粉。 馬鈴薯塊莖蛾的生殖生物學及產卵行為調控研究[D]. 昆明: 云南農業大學,2010: 76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