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害蟲指的是一生或一生中某個階段生活在土壤中危害植物地下部分、種子、幼苗或近土表主莖的雜食性昆蟲,一般發生在旱作地區。由于溫室效應,全球平均氣溫升高,導致許多害蟲的適應范圍擴張,北方地區害蟲種類數量日益增加,發生的規模和程度也愈發嚴重。同時由于使用除草劑增多,傳統上的農業耕作方式也已逐漸退出歷史,對地下害蟲的物理阻斷措施減少,害蟲耐藥性增加,地下害蟲發生越來越嚴重;加上河南省春旱發生年較多,應該加強對地下害蟲防治的重視。
1 地下害蟲主要種類
地下害蟲包括金龜子類、螻蛄類,地老虎類,由于它們分布廣、食性雜,危害嚴重且隱蔽,并混合發生,如果防治不當將會造成嚴重損失。
2 地下害蟲的形態及發生規律
2.1 金龜子
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南地區,金龜子屬于鞘翅目,金龜甲科,是一種雜食性害蟲,成蟲體多為橢圓形,體殼堅硬,多有金屬光澤。多在夜間活動,有趨光性。有的種類還有擬死現象,受驚后即落地裝死。成蟲一般雄大雌小,危害植物的葉、花、芽及果實等地上部分。卵多產在樹根旁土壤中。幼蟲乳白色,體常彎曲呈馬蹄形,生活于土中,一般稱為“蠐螬”, 金龜子幼蟲適生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若前作物為豆科植物,又加施未經腐熟的雞糞,則蠐螬必然較多,除危害榆、楊、山楂、梨、桃、李、葡萄、蘋果等外,還危害柳、桑、女貞,紅葉石楠、草坪等林木。嚙食植物根和塊莖或幼苗等地下部分,是主要的地下害蟲。
成蟲咬食樹枝嫩尖及葉片成網狀孔洞和缺刻,嚴重時僅剩主脈,群集危害時更為嚴重。常在傍晚至晚上 10 時咬食,取食作物的幼根、莖的地下部分,常將根部咬傷或咬斷,其危害特點是斷口比較整齊,導致幼苗枯萎死亡。蠐螬年生代數因種、因地而異,這是一類生活史較長的昆蟲,一般一年一代。
2.2 螻蛄
螻蛄是直翅目螻蛄科昆蟲。俗稱土狗。螻蛄生活在地下,濕土中可鉆 15 ~ 20 公分深。前足適於鏟土,體圓柱形,頭尖,有翅,夜間可出洞。產卵于土穴內,穴內存放植物作為孵出若蟲的食物。歐洲螻蛄,有護卵和若蟲的習性,吃植物根,大量發生時,主要危害松、柏、榆、槐、海棠、櫻花、梨、竹、草坪等。在我國北方以華北螻蛄危害為主,南方以非洲螻蛄危害為主。華北螻蛄為 3 年發生一代,非洲螻蛄為 2 年發生一代,以成蟲和若蟲在土內筑洞越冬,溫度在 26℃以上時,轉入土壤深層基本不再活動。因此,螻蛄以春季和秋季危害嚴重。
華北螻蛄多生活在輕堿土壤內,產卵于 25 厘米深的土壤卵室內。非洲螻蛄多生活在沿河或渠道附近,6-7 月是產卵盛期,多產在輕鹽堿地區向陽、高、干燥、靠近地埂畦堰處所。非洲螻蛄一般 1 年 1 代。產卵習性與華北螻蛄相似,集中于沿河、池塘和溝渠附近。當年化為若蟲,于第二年夏、秋羽化為成蟲越冬,第三年 5-6 月產卵。在 5-20 厘米深土壤中作長橢圓形的卵室產卵,卵室口常用雜草堵塞,以利隱蔽、通氣和卵孵化后若蟲外出。
螻蛄主要在地下生活,吃新播的種子,咬食作物根部,對作物幼苗傷害極大,是重要地下害蟲。通常棲息于地下,夜間和清晨在地表下活動,潛行土中,形成隧道,使種子不能萌發、作物幼根與土壤分離,因失水而枯死。螻蛄食性復雜,取食地下莖、根系、地上莖,造成地下莖和根系形成缺口、萎縮,嫩莖形成缺口、彎曲、萎縮,輕則影響作物的產量與品質,危害嚴重時造成植株局部或全株枯死。
2.3 地老虎
地老虎為鱗翅目夜蛾科昆蟲。又名切根蟲、夜盜蟲。俗稱地蠶。其種類很多,其中小地老虎、黃地老虎、大地老虎、白邊地老虎和警紋地老虎等尤為重要。均以幼蟲為害。寄主和為害對象有松、楊、柳、廣玉蘭、大麗花、菊花等多種植物。多種雜草常為其重要寄主,白天伏土中,夜晚出土危害,危害特點是將莖基部咬斷,常造成作物嚴重缺苗,甚至毀種。
發生規律:華北地區一年發生 3 代,以蛹或老熟幼蟲在土中越冬。5-6 月、8-9 月為幼蟲為害期,10 月中下旬老熟幼蟲在土中化蛹越冬,來不及化蛹的則以老熟幼蟲越冬。成蟲日伏夜出,飛翔力很強。幼蟲多在清晨把地面上幼苗咬斷,拖入土中作食料,幼蟲共 6 齡,3 齡前多群集在雜草和花木幼苗上危害,3 齡后分散為害,5 齡進入暴食期,危害性更大,生產上造成嚴重損失的是第一代幼蟲,10 月越冬。
3 防治技術
做好預測預報工作。調查和掌握成蟲發生盛期,采取措施,及時防治。
3.1 物理防治
一是深翻土壤,破壞害蟲滋生的環境;二是換茬,合理輪作,減輕其危害;三是合理施肥,豬糞廄肥等農家有機肥,必須經充分腐熟后方可施用,可減輕危害;四是早春鏟除地頭、地邊的雜草,并帶到田外及時處理或漚肥,能消滅一部分卵和幼蟲,灌水滅蟲。水源條件好的地區,在冬季灌水淹沒越冬蟲、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化學防治
3.2.1 藥劑拌種
用 50% 辛硫磷、20% 異柳磷藥劑與水和種子按 1:30:400~500的比例拌種;或用種子重量2%的35%克百威種衣劑包衣,還可兼治其它地下害蟲,用 50% 辛硫磷乳油、40% 甲基異柳磷乳油 0.5kg 對水 40kg,拌種 400 ~ 500kg,可防治地下害蟲;注意拌種應在暗處遮光進行,悶種 3 ~ 4 小時,待種子陰干后再播種。
3.2.2 土壤處理
用 2% 甲基異柳磷粉每畝 2 ~ 3 千克拌細土 25 ~ 30 千克制成毒土;或用 3% 甲基異柳磷顆粒劑、3% 呋喃丹顆粒劑、5%辛硫磷顆粒劑或 5% 地亞農顆粒劑每畝 2.5 ~ 3 千克處理土壤,將該毒土撤于種溝或地面,隨即淺鋤。在春季樹液流動時,每667 平方米用 50% 辛硫磷乳油 250 ~ 300ml,結合灌水施入土中;在金森女貞,小葉女貞等地每 667 平方米用 2% 甲基異柳磷粉劑2 ~ 3kg,拌細土 25 ~ 30kg,順壟撒施,然后覆土或淺鋤;也可混入廄肥中施用,每667平方米撒20kg,可防治地老虎和蠐螬。
3.3.3 毒餌
用 5kg 炒香的麥麩加 40% 甲基異柳磷乳油 100g 或 80% 敵百蟲可濕性粉劑100g對適量水,制成毒餌,可防治螻蛄、地老虎;用 90% 晶體敵百蟲 0.5kg,拌鍘碎的鮮草 50kg,每 667 平方米用 20 ~ 30kg 于傍晚在作物行間每隔一定距離撒一小堆,防治地老虎。
3.3 誘殺防治
3.3.1 糖醋液誘殺
將糖、醋、酒、水按 3 ∶ 4 ∶ 1 ∶ 2 配制,再加入少量的敵百蟲,用盒子裝好,于傍晚時分,裝放在田間距地面 1m 高處,可誘殺地老虎成蟲。
3.3.2 燈光誘殺
在田間距地面 30cm 處,架設一盞 40w 黑光燈,燈下挖直徑約 1m 的坑,鋪膜做成臨時性水盆,加滿水后加微量煤油封閉水面。傍晚時開燈誘殺螻蛄和金龜子的成蟲。
3.3.3 藥枝誘殺
取 0.3 ~ 1m 長的榆、楊、刺槐樹枝,在 40% 的氧化樂果乳油 30 倍液中浸泡 12 小時,于傍晚前插在田間,每 667 平方米插 5 把,可誘殺金龜子。
3.4 生物防治
利用茶色食蟲虻、金龜子黑土蜂、白僵菌等寄生生物,抑制害蟲種群數量。
3.5 注意事項
為生產無公害農產品,防治地下害蟲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如甲胺磷、甲拌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甲基異柳磷、克百威等,而使用低毒,低殘留,藥物穩定,藥效顯著植物源農藥。
4 結語與分析
4.1 地下害蟲的危害
地下害蟲種類繁多分布廣泛,其中以金龜甲科、螻蛄科、夜蛾科種類較多,危害大。金龜子幼蟲啃食植物地下部,成蟲嚼食植物葉部,造成植物枯萎死亡。螻蛄吃新播的種子,咬食作物根部,對作物幼苗傷害極大。地老虎幼蟲將植物幼苗莖基部咬斷,常造成作物嚴重缺苗,甚至毀種。春秋季多為這些害蟲的活躍期,對春播秋收造成威脅,需要加強害蟲防治工作。
4.2 綜合防治應用前景
對地下害蟲的防治首先應掌握地下害蟲的發生規律,做好預測工作,其次采取多種手段綜合預防治理。常用的防治手段有物理、化學、誘殺、生物等手段。物理手段可以破壞害蟲生境,從而抑制害蟲種群擴大?;瘜W手段效果明顯,但要注意農藥的使用要注意技巧,防止害蟲快速形成抗藥性,同時注意避免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誘殺手段可以方便滅殺成蟲。生物防治可以無公害的抑制害蟲種群數量,維持農業生境的生態平衡。
現階段應該推廣生物手段,實現農業生態自然健康發展,輔以物理、誘殺手段,將地下害蟲控制在危害較低的程度。在特殊季節、氣候條件下,為防止害蟲大發生或已經大發生,才可實施化學手段快速滅殺。
參考文獻:
[1]徐工天。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2]萬會英。綠植花卉病蟲害防治[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
[3] 遲德富 , 嚴善春 . 城市綠地植物蟲害及其防治 [M]. 北京 : 中國林業出版社 ,2000.
[4] 夏希納 , 丁夢然 . 園林觀賞樹木病蟲害無公害防治 [M].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