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森林病蟲害中可以看出,由于害蟲的種類較多,面積較大,因此在防治過程中工作人員所面對的問題比較復雜。因此,工作人員需要對病蟲害問題出現的原因進行分析,并且找到具體可靠的措施來解決。這樣才能保證病蟲害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不僅可以降低資金的浪費程度,還能夠減少勞動力的投入。
1 森林病蟲害出現的原因分析
(1)森林病蟲害本身的傳播形式具有一定的主動性和規模性。病蟲或者是害蟲可以依靠自然的力量來進行傳播,而且繁殖程度和繁殖能力相對較大。即使工作人員消滅了一定數量的害蟲,但是通過繁殖,更多的害蟲還會接踵而至。
(2)隨著我國林業資源的高效發展,森林的面積在不斷增加,人工純林的面積也在逐漸擴大,這就給病蟲害的產生提供了一定的空間。
(3)林業的發展逐漸實現了跨地區和跨國界的交往,在交往的過程中,很容易傳播一些新的病蟲害。隨著病蟲種類的不斷提升,我國還沒有徹底地研制出抵制病蟲害的藥物。
(4)害蟲的適應能力在不斷提升,隨著環境和氣候條件的變化逐漸形成了而一種遺傳性的特性抗逆能力。一些品種較強的害蟲,可以在短時間內適應生存環境??梢妼ι植∠x害進行防治具有一定的難度,研究人員還需要加大研究的力度。
2 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的問題
(1)森林病蟲害出現的頻率不斷提升,防治難度在不斷增加?,F如今,我國在森林資源發展的過程中,人工造林的面積在增加,林木種類的單一性為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帶來了較大的難題。從近幾十年的數據統計中可以看出,我國森林的病蟲害發生的面積在逐漸上升。數據最有說服力,而且,目前我國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等還無法滿足森林病蟲害防治的要求,可見,防治難度逐漸增加。
(2)森林病蟲害的種類較多,危害程度不斷加重。自上個世紀 80 年代末到現在,森林病蟲害的種類和數量就已經從 30幾種增加到 50 多種。而且這一數據也是不完全統計,外來的病蟲種類還在不斷提升,而且陸續地傳入到我國??梢姴∠x的危害性和森林病蟲的防治工作難度在不斷增加。直接造成的損失比較嚴重,不僅森林在不斷減產,經濟效益每況愈下。
(3)森林病蟲害中存在著較多的潛在病蟲。這種病蟲類型還沒有引起研究人員的注意,但是這種病蟲類型已經存在。其中比較常見的就是美國白蛾和蘋果綿蚜等等。雖然這些病蟲類型可以進行防治,但是如果出現的規模較大,數量較多,必然會造成嚴重的損失。
(4)根治困難,暴發成災。從現如今我國的森林病蟲害根治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很多病蟲害類型都是很難根治的。而且在病蟲害發生的初期不容易被發現。很多情況下都是暴發。
3 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措施
(1)積極做好預測預報工作。森林病蟲害從產生開始就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森林病蟲害研究專家會對病蟲害發生的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和研究,其中包括溫度、濕度等等。因此,做好病蟲害的預測工作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可以根據森林資源所在地的氣候條件以及林木生產的情況進行研究,掌握病蟲害的發展趨勢。通常情況下,預測單位都是以某一部門為單位,建立科學的測試點,努力開展測報活動。為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據,提升病蟲防治工作的高效性和科學性。
(2)加強營林防治的基礎性作用。所謂的營林防治工作就是要從全面的角度出發,將生態因素融入到其中。從選擇樹種、造林地以及造林方式等方面加強重視,更多地選擇抵抗病蟲害加強的樹種,同時做好撫育管理工作。保證樹種本身的基本性能,提升樹種抵御病蟲害的能力。但營林防治與其他防治不能分割,既不能單純依靠營林防治,又不能脫離營林防治,單一地依靠其他防治。大面積純林是病蟲發生蔓延的溫床。封山育林,保護灌木蜜源植物,把單純林逐步改建為混交林,單層林變復層林,疏林變密林,逐年形成樹種多樣、林種多樣、林分類型多樣的森林體系。
(3)協調化防與生防的矛盾?;琅c生防相結合,避免或減少二者之間的矛盾,使其互相協調,互為補充是當前綜合治理系統中重要一環。綜合治理并不排斥化學防治,它是重要的一項急救措施但不是惟一的防治措施。一般成林逐漸建立了穩定的種群結構,利用生物潛能輔以其他措施,在特殊情況下以化防為急救措施。一般幼林、純林也應開展多途徑的生物防治,如寄生性、捕食性昆蟲、微生物、益鳥的招引利用等,在必要的化防中應做到合理用藥,選擇對天敵無害、對害蟲有效的藥劑、時間和施藥方法。
(4)推廣應用無公害防治技術 . 利用天敵,開展生物防治,對病蟲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顯著的。一旦天敵在田間建立了自己的種群,它就可以長期持續地對害蟲發揮控制作用,這是化學農藥所無法達到的。城市具備開展生物防治的條件:一是城市林業種類豐富,適合天敵的生存和繁衍;二是城市建筑對園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島生態”有利于釋放天敵。目前,一些發達國家加強了對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物保護工作新的管理標準。生物防治技術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得到應用和推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正逐步朝著產業化的方向發展。
(5)合理使用化學農藥?;瘜W防治只在必需應急之時使用,實施“靶標”防治,盡可能地選用具有選擇性、低毒、對環境污染小的藥劑,少用或不用廣譜性的化學農藥,經常變化用藥的品種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蟲產生抗藥性。施藥方式也應采取涂莖、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4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難度較大,而且在實際的防治工作中還會遇到各種不確定的因素。因此,相關的森林病蟲害防治人員需要明確病蟲害出現的原因,在對森林蟲害進行治理時,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分區治理。從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出發,以實現可持續控制為目標,遵循預防為主、標本兼治的原則,嚴把檢疫關,在加強監測的基礎上,以營林措施為主,藥劑防治為輔,協調運用人工、物理等措施,進行綜合防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治理好森林病蟲害,促進我國林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靜夫 , 張淑梅 , 郭寶松 , 張國財 , 姜庭武 , 朗明九 . 黑龍江墾區森林病蟲害管理系統研究 [J]. 現代化農業 ,2010(05)。
[2] 董國全 , 牟善梅 . 森林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J].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