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界范圍內的農業高度機械化國家如:美國、澳大利亞、西歐諸國等相比,我國農業機械化雖然開展時間不長,波及范圍不廣,機械化程度不高,農業的機械化推廣應用只有在農機質量、法律文件、財政投入、農業結構等元素的科學統籌下才能更好的提高。
一、嚴格確保農業機械化質量
(一)企業要履行應盡的責任
農業的機械質量是源頭,也是根本。企業在生產農機產品時,一定要遵循企業文化,嚴把農機生產質量關。實踐表明,保證農機產品的質量不僅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更有利于保護農民的生命安全。此外,企業還應在農機作業中加強科學指導,在農機出現問題后積極配合維修。
(二)政府要自覺制定及實施法律法規
政府要制定相應法律法規,強化農機系統的法律意識,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讓農民的權益在《農業機械化促進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受到實際的保護。近年來,農民因拖拉機等農機使用不當或質量不達標而造成傷亡的現象時有發生,引起了社會范圍內的廣泛關注。由于造成事故的原因很多,如農機質量欠缺,農機維修不善等。政府在制定或實施法律法規時應該做到:把政府的服務職能和政府的干預職能更好的統一起來。服務方面,要依據農機推廣相關法規積極宣傳農機質量的重要性,引導農民購買質量過硬的農機產品,指導農民科學正確使用農機。此外,要利用法規普及維修知識,加強維修點的設置,配置高水平的維修人員,減少農民的經濟損失。干預方面,一是要制定切實的法律法規保證農民利益,二是要利用法律加強對企業的監管,對于那些無良的企業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予以懲處。同時,政府還要注意督促企業加強安全生產,注意利用技術研發全新的安全的農機產品,盡量在設計中規避風險,保障農民的利益。
二、積極宣傳農機科學知識
(一)基層人員要不斷提升業務素質
農機部門人員是推動農機化的一支主力軍。然而,當前情況下的推廣人員知識陳舊,思想落后,實際操作能力總體偏低,成員總人數呈逐年萎縮趨勢,導致其在引導農業的產業化組織經營或生產協同工作管理協作上能力欠缺。因此,該部門成員要積極轉變服務態度,改善固有觀念,經受住時代考驗,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養,培養自身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精神;適時組織開展技術培訓;以實際行動推動農機化的推廣,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二)政府要積極開展農機化科普宣傳活動
政府適時開展農機化科普大會,聘請有責任心的專家為農民講解農機科學常識。加強農機對外宣傳,要及時進行問題反饋及解答,及時以電話或街坊等形式進行項目回訪,注意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此外、政府要結合時代所需,實施網絡工程建設,利用信息技術,通過網絡平臺整合資源,將有益的信息及時、準確的傳播給大眾。此外,農民對農機化的需求逐漸呈現多元化的需求特點,因此,政府在開展宣傳活動時,推廣宣傳的項目不應該局限在主要糧食作物的產中服務上,而應該注意引導協調產前,產中,產后的宣傳資源整合及分配。
(三)社會輿論要注意正確引導
21 世紀,儼然已經是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主流媒體的影響力非同凡響,然而,媒體在進行有關機械對未來農業的影響等相關報道時,一定要嚴格遵守行業操守,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加大對農機化的采訪、跟蹤報道,要集結優秀團隊打造專業的農機推廣電視節目、(如策劃有關農機推廣的宣傳片)撰寫專業的農機推廣文章,開展專業的農技推廣評論,加大電視廣播紙媒的宣傳投入等,以務實的精神和科學求真的宣傳使更多的人了解農機化的內涵、發展、應用。從而推動機器在未來農業中的推廣應用。
三、科學試點,建立示范園區
試點的現象在我國并不罕見,試點的積極成果在我國也蔚然成風。如:赫赫有名的華西村;改革前沿的深圳;實踐表明,試點可以把優勢項目推而廣之,并使更多人因此受益。農機化的推廣也是一樣,未來農業的發展里,農業部門要科學選址,科學試點,建立農機化示范園區,以實際案例鞏固機器在未來農業發展中的不二地位,以實際成效取得大眾的認可和信任。
四、合理干預,加大財政投入
財政投入是農機化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各級政府及財政部門應依據財政收入,盡可能增加農機推廣業務經費投入,保證農機推廣機構、農機推廣人員的穩定性,逐步擴大農機推廣市場,保證農機推廣工作得以順利開展。政府的投入要有重點:如豐富農機推廣手段、加強農機化信息建設、開展基層推廣體系建設等。
五、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結構
傳統的農業,以東南亞和中國為例,機械化水平低,導致農業生產周期長、效益低。因此,想要實現農業機械化的推廣應用,實現農業結構調整是必經之路。在未來農業的發展中,以中國為例,農業結構調整要因地制宜。就東三省而言,地廣人稀,土壤肥沃,機械化程度高,這一地帶的機械化作業已經有一定經驗,因此,政府要在拓展當地機械化市場的同時注意保護性開發,以免過猶不及。而就江淮平原而言,經濟條件優越,所以,當地政府要注意利用資金優勢加以政策指引,保證未來農機推廣和應用。而對于大部分機械化水平偏低的區域,各地政府則應著力思考轉變農業結構。
除了上述意見,農機化的推廣應用還應該注意:不斷翻新農機類型以適應市場的不同需求,注意加強中外農機推廣經驗交流,注意及時分析數據解決農機推廣中存在的問題等??傊?,機器在未來農業的推廣應用是歷史的必然,但是,只有科學規劃,統籌兼顧,才能保證農機推廣走上一條系統、健康之路。
【參考文獻】
[1]吳忠民,楊蕾.淺談農機推廣體系現狀與建議[J].農機使用與維修,2008.
[2]劉樹波.基層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廣西農業機械化,2010.
[3]宋守江.基層農機推廣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建議[J].農業機械化與電氣化,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