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市各級農機部門,高舉節水旗,積極探索建立現代農業與生態保護相伴耦合體系,秉持立于生態,興與經濟,成于家園的發展思路,始終把“綠色農機”作為農機化發展的總體要求,積極探索綠色農機之路,推動現代農業快速發展,措施得力,成效顯著,走上了一條富有特色的綠色農機之路。
1 張掖市綠色農機發展現狀
至目前,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226萬kW,拖拉機擁有量達到9.87萬臺,年完成機耕、播、收面積17.61萬hm2、16.45萬hm2、12.2萬hm2.重點產業的機械化水平達到了現代農業標準,保護性耕作技術和壟作溝灌、壟膜溝播等節水、節肥、節種、節油農機化技術發展迅速,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1.2萬hm2.推廣使用地膜撿拾機206臺。機械化撿膜面積1.47萬hm2.建成了農機新技術新機具示范區、現代農業機械化示范區、農機節能減排節本增效示范區等示范區24個。
2 發展綠色農機主要做法
積極鼓勵農民購買使用油耗低、排放少、效率高的農業機械,大力倡導綠色農機,助推綠色環?,F代農業大市建設,推進農機作業節能減排,發展綠色農機是農機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
2.1 宣傳發動綠色農機
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刊登播放綠色農機知識、農機使用新技術以及發展和使用綠色農機的重大意義,結合發放農機購置補貼、科技下鄉等活動,通過發放明白紙、召開現場會等方式,進一步宣傳發動,讓農民增強使用“綠色農機”的意識,引導農民購買質優價廉、性能優良的名優農機產品,逐漸淘汰高油耗、低效率、高污染、高噪音的農機具,大力推行“綠色農機”生產方式,樹立節能環保意識,將新技術、新機具自覺應用到農業生產中。
2.2 推廣催動綠色農機發展
根據《張掖市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市農機局積極捕捉綠色農機信息,轉變發展理念,制定了《張掖市綠色農機發展實施意見》,通過農機使用技術進課堂、進村社、入田間等形式,引導農民購買節能環保、安全可靠、技術成熟的農機具。長期聘請農機生產廠家技術骨干進行授課,使廣大農機手熟練掌握新技術、新機具的使用方法、結構原理、機械保養與維修、故障排除等技能,真正將一些低油耗、高性能、低成本、高效率的新技術新機具運用到農業生產中去,充分調動廣大農機手使用綠色農機的熱情。
2.3 典型帶動綠色農機發展
在工作中重點建示范點,抓農機示范鄉鎮、示范村及示范戶的建設工作,用現場示范做給群眾看,帶著機手干,形成了爭取項目→現場示范→機具推廣的推廣模式,每年我們重點在54個農機技術集成示范點,現場宣傳、示范,大力促進了農民的辦點積極性。并且每年都有各級農機部門或農機大戶牽頭組隊,有計劃、有組織的外出作業,既發展了農機作業隊、農機協會等松散型、季節性的合作經濟組織,又壯大了農村經濟服務中心的經濟實力。
2.4 政策扶持綠色農機發展
農機推廣工作離不開政府行為,離不開財政的支持,只有領導重視、政策啟動,才能使推廣工作順利開展。近年來,我市連續爭取實施了金張掖制種玉米和保護性耕作多項等發展規劃。
2.5 監查保障綠色農機發展
保障農業機械安全高效投入農業生產,保持農業機械良好的技術狀態,是發展綠色農機的有效措施。一是積極推進科學的技術鑒定和檢測技術,采取農機、工商部門通過聯合執法的形式,對全市無證經營、制售假冒偽劣農機產品等坑農害農違法行為實行重拳出擊,對于典型違法案例進行媒體曝光和警示,確保市場流通機具和維修網點優質運行。二是組織農機監理人員和農機維修技術人員,開展以拖拉機、聯合收獲機為主的大型機械的油耗、技術狀態檢查,及時報廢超期服役、技術狀態差的機具。三是加強對農機具維修保養,讓拖拉機、聯合收獲機、旋耕機、播種機等機械均處于良好技術狀態,降低耗油量,減少廢氣排放,高效投入農田作業和道路運輸作業。
3 存在的問題
一是裝備結構不合理,沒有從根本上扭轉小多大少的合理局面;二是高科技和信息產業在農業中的比重低;三是設備更新起步工作滯后,農機具超期服役,工作中能耗大;四是是行業管理水平有待于改進;五是機具重復購置,利用率不高;六是農機使用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高新技術推廣緩慢。
4 對今后工作的建議
4.1 大力推廣節能環保的農業機械化技術
全面推廣機械化深松技術、秸稈綜合利用技術、高效植保技術、保護性耕作技術,重點推廣節能降耗技術、殘膜撿拾、膜下滴灌技術。
4.2 加大設施農業技術集成力度
采用智能化、自動化的作業方式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發展高效節本農業的有效途徑。為此,要不斷加大農機化的創新力度,加強農機化發展前沿技術的考察學習,圍繞綠色農機推廣適應農業規?;?,精準化,設施化發展要求的新技術,新機具,突出多功能、智能化,經濟型農業裝備設施的推廣。
4.3 出臺政策加大報廢農機產品的淘汰力度
政府應盡快制定農機報廢標準,出臺操作性強的農機報廢制度,支持農業機械以舊換新,逐步減少和淘汰超期服役、能耗高、污染重、效率低的老舊農業機械。重點發展節能、節水、節肥和降低農業成本、保護環境、增加產量的農業機械產品。
4.4 加大科研推廣隊伍建設、積極培育農機使用人才
一是采取措施努力打造不斷捕捉新信息獲取新知識的科技團隊;二是培養專業知識豐富,能與農民密切接觸、動手操作能力強、解決農民生產實際問題的推廣團隊;三是培養一大批作業能手,維修能手,經營能手、以農機大戶和專業合組織帶頭人為重點,開展農機化使用人才培養,將其培養為新型職業農民。
4.5 探索提升農業機械的利用率,避免重復購置
目前,多數農戶購置農機具都只能使用一季,閑置時間比較長,加之絕大多數農機合作組織、農機大戶等,尚未建成專用的機具停放庫棚,大多停放在屋檐邊或院里,天長日久、風吹雨淋,既有損機具使用受命,又降低了機具的使用效能。而造成農業機械的利用率低,一定程度制約了示范推廣步伐。因此,必須針對農業生產周期長,秋季作物生產技術尚未得到有效突破的特點,探索解決一機多能或一機多用的配套技術,提高農機的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