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借助國家購機補貼政策有力推動,全區農機化得到較快發展。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的運輸、機耕、機插、機灌、機收、機械化植保、農副產品加工、農田基本建設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全區已建立健全管理、監理、培訓、推廣、供應、維修服務等門類齊全的農機專業機構和隊伍,農機總量快速增長,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機械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機化的發展為全區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 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目前,全區農機總動力已達37萬kW,近5年平均增長率達到8%。拖拉機擁有量為2 280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1 392臺,農用運輸車1 850臺,機動脫粒機3 945臺,聯合收割機324臺,耕整機2 182臺,插秧機256臺,農副產品加工機械6 865臺,其它農機具12 700臺\\(套\\),農機具配套比為1∶2.2。擁有各類農用水泵10 095臺,其中17kW以上的固定機電排灌泵站176處,裝機208臺、8 223kW,受益面積達到14.6萬畝\\(1hm2=15畝\\)。
農機作業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作業水平達到80%,農副產品加工、農村運輸已基本實現機械化?,F有農機戶1.3萬戶,農機修理網點29個,農機從業人員達1.5萬人,農機經營年收入過億元。農機化效益大幅提高,農機化已發展成為全區農業生產中一支不可替代的主力軍。
分析全區農業機械化發展主要呈現如下4個特點:
\\(1\\)國家對農機化投入不斷加大。近5年來資金投入逐年增大,5年共爭取國家農機具購置補貼項目資金共計達3 375萬元,引導農民購置補貼的農機具達1.5萬多臺\\(套\\),帶動農民投入購機資金過億元,組織實施大棚、滴灌、噴灌等設施農業建設近萬畝,進一步提高了全區農機化裝備水平,有力促進了農機化的快速發展和設施農業建設。
\\(2\\)新機具推廣穩步推進。在主推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同時,加快推進高效農業、特色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機械化,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大力引進、推廣與產業配套的高性能、精準型農機具,大力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化技術。一是著力推廣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運用。在機耕、機整、機收等環節得到普遍應用的前提下,重點推廣水稻機械插秧技術;二是加快特色產業機械化步伐。在抓好茶葉、苧麻、果蔬、水產、畜牧等農業主導特色產業的機械化應用的同時,重點抓好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
\\(3\\)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初具雛形。目前,全區已有農機專業服務合作社8家、農機大戶96戶。通過發展新型農機合作服務組織,充分發揮其組織帶動、示范推廣、富民增收和橋梁紐帶作用,較好地推進了農機服務的產業化發展。以農機專業合作社服務組織為龍頭,實行土地流轉,大力推行農機“一條龍”作業、合同訂單作業服務,為農民群眾通過農機化實現規模經營和增加收入搭建平臺,搞好跨區作業服務,全區農機年跨區作業面積超過5萬畝,跨區作業收入400余萬元。
\\(4\\)農機安全生產形勢明顯好轉。加強農機安全監理,狠抓農機安全整治。強化安全意識、重抓安全管理,認真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嚴把機車入戶檢驗、年度檢驗、駕駛員考試等關口,切實從源頭消除事故隱患,開展“平安農機”示范縣創建,開展查違章、排隱患,嚴厲打擊各類違章違規行為,有效地控制事故高發、頻發勢頭。連續3年實現農機重特事故零指標,一般性事故控制在1%以下,農機安全生產保持了平穩態勢。
2 農機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咸安區農業機械化保持了強盛的發展勢頭,積累了一定的物資技術基礎,成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為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勞動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節本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是全區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但農業機械化發展與農業現代化發展要求還不相適應,制約農機化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其主要集中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2.1 農機技術推廣運用薄弱環節問題突出
目前,我區在農產品加工、運輸方面和水稻種植的機耕、機收、排灌、植保環節機械運用已經普及,但在水稻機插秧、油菜、茶葉機械化生產這3個方面極為薄弱。
一是水稻機插秧。利用機械插秧能增產增收,節本增效,這是不爭的事實。雖然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推廣,但效果不大,徘徊不前,究其原因:其一,我區農民受傳統種植模式\\(撒播、拋秧\\)影響,舊的觀念還沒根本改變;其二,水稻種植還未能形成規?;a,單戶分散種植面積較小,一家僅幾畝田,機插秧實際效益不明顯,影響農民機插秧積極性;其三,推廣機制不暢,投入不足。水稻機械插秧推廣未能形成有效的工作機制和投入機制,推廣難度較大。目前,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機插秧環節是嚴重“梗塞”。
二是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機械直播、油菜機收推廣才剛起步。雖然通過近兩年的推廣,初步得到農民認可,但機具價格昂貴,性能不穩定,且目前油菜生產機播、機收作業市場尚不成熟,農機大戶不愿購買,加之勞動力成本因素等影響,農民種植油菜積極性不高,一時還難以推廣開。
三是茶葉機械化生產。目前,茶園在機械深耕、除草、噴灌施肥、修剪、機械采摘環節幾乎是空白,僅在加工環節使用了一些機械,但茶葉加工機械化程度也并不高。
當前,我區大力發展茶葉產業。茶葉的規模生產,勢必引發機械化生產。
上述3個方面,是目前我區農機技術推廣運用問題較為突出的薄弱環節,制約了農機化整體水平的提升。
2.2 農機社會服務組織化程度不高
一是農機專業合作社少。我區雖然現有8家登記注冊,但才剛剛起步,其標準低、場所小、機具少、品種單一、服務范圍窄、制度不健全,只是松散聯合,缺乏凝聚力,欠缺科學的市場運行機制,承載能力差,發展后勁不足。還有極個別合作社有名無實,只是一個空牌子,根本沒有開展經營活動;二是全區農機大戶只有96戶,百畝以上種田戶全區僅42戶,千畝種田大戶一個也沒有,還是停留在小農經營模式,組織化、專業化、規?;洜I程度不高。
2.3 農機生產安全隱患較大
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機擁有量大幅增加。近幾年,農機擁有量翻了一番,至2013年,擁有各類農業機械2萬余臺,監理工作量加大;二是農民機手的安全意識淡薄。
目前,從事農機生產的絕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他們的文化素質低,安全生產意識淡薄;三是農機監理執法能力較弱。監理站仍為事業單位,未能列入公務員管理,經費得不到保障,農機監理靠“自費執法”。加之近年來涉及“三農”的行政執法事業收費不斷降低和取消,收入不斷減少,而隨著農機數量的快速增加,安全監理任務越來越重,以至農機監理難以正常有效開展,農機監理“三率”不高,農機安全生產隱患大。
3 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3.1 攻薄弱環節,全面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
加大農機推廣力度,主攻薄弱環節的機械化推廣應用。
一是著力抓好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二是油菜免耕機播、油菜機械收割新機具的推廣,推進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三是茶園管理環節機械化生產的推廣運用。大力引進農機新技術、新機具,通過建樣板點、示范片,搞對比試驗,召開現場演示會,創辦示范項目等多種形式,把農機實用技術傳授給農民,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要加大支持力度,強化辦點示范,注重技術培訓,突出機藝融合。疏通“梗塞”,破解“瓶頸”,攻克薄弱環節,切實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
3.2 培育經營主體,全面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和水平
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創辦、政策扶持、市場運作”的原則,大力培植發展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農機中介等服務組織。加快發展新型農機服務組織建設。大力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積極探索建立以農機專業合作社為龍頭、農機大戶為主體、農機戶為基礎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體,是廣大農民看得見、摸得著的科技先行軍和致富帶頭人,政府要對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的發展進行培育和引導,建立扶持獎勵補貼機制,深化土地承包制度改革,鎮、村兩級要主動牽頭,積極引導,利用行政推動,加快土地流轉,轉變經營模式,將種田大戶與農機大戶有機結合,促進農業生產向規?;?、集約化、專業化發展。解決今后誰來種田的問題。農業生產的規?;?、集約化、專業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必由之路。
3.3 加強組織領導,將農機化發展列入各級政府重要議事日程
要進一步提高對發展農業機械化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最重要的基礎,是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四化同步的必然選擇,是廣大農民的迫切要求,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
要站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提高對農業機械化的認識,把農業機械化發展納入當地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協調發展。目前,我區已有部分農田出現拋荒,油菜生產更只能滿足農民日常生活需要,如果不用農機支撐,咸安的“油菜大縣”、“糧食大縣”的帽子將無法保住,發展茶葉規模生產更迫切需要機械化。建議政府把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列入區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把農業機械化同發展工業一樣謀劃,切實加強領導,力爭得到區鄉兩級政府重視,整合有關部門資源,形成合力,齊抓共管,把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共同推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3.4 加大資金投入,建立有效的投入機制
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需要資金支撐。區政府要按照《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把推進農業機械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采取財政支持和實施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以及金融扶持等措施,逐步提高對農業機械化的資金投入”的要求,將農機化發展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增加資金投入。
一是農機科技推廣要設立專項經費。要在水稻機插秧、油菜、茶葉機械化生產這3個薄弱環節,列支相應的推廣資金,用于新機具的引進、技術培訓、示范片的創建和插秧機、油菜直播機、茶葉機械的購置補貼以及作業方面補貼。
二是農機監理執法經費要足額預算。監理人員工資、工作經費要得到有效保障,改變農機監理靠“自費執法”的現狀,確保農機安全生產。
三是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要大力扶持。農機大戶、農機專業合作社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體,要加強培育和引導,建立扶持獎勵補貼機制,給予政策和資金方面支持,發展壯大,樹立典型示范,點亮一盞燈,照亮一片天,帶動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發展。
農業部長韓長賦形象地將“四化”比著駿馬的4條腿,現在是3條腿長,農業現代化這一條腿短,而且這條腿還是后腿。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最薄弱的環節仍然是農業現代化滯后,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農業農村作出的“最薄弱、最突出、最嚴重”的判斷,道出了農業農村面臨的突出問題和緊迫形勢,傳遞中央強農的堅定信心。推進農業現代化,就是要在更大格局內統籌協調解決“三農”問題,打通更多資源和要素堡壘,調動更多力量補農業的短板。農業現代化必須要農業機械化作支撐。為此,要突出解決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制約因素,建立有效工作機制和投入機制,破解“瓶頸”,攻克薄弱環節,切實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推進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