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央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農村工作會議,把糧食放在經濟工作的首要位置,把農業放在“四化同步”的基礎位置,把“三農”放在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位置,對農機化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大方向。全省農機系統要深入學習領會,把思想和行動切實統一到會議和講話精神上來,加快推動以農業機械為重點的農業生產工具變革,努力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發揮更加強有力的支撐引領作用。2014年,全省農機化工作總的思路是,以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及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扎實推進改革創新,以“強裝備,提水平,增效益,保安全,促增收”為主線,努力開創全省農機化發展嶄新局面。
一、著力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新突破?!懊褚允碁樘臁?,糧食生產是國計民生的主導產業
我們要始終把提高糧食綜合產能、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為農機化工作的首要任務來抓。一要突出抓好關鍵農時。提前摸清各地區機械數量、技術狀況、市場需求,盡早把跨區作業證發放到位、機具檢修到位、機手培訓到位,健全完善作業用油保供、災害天氣應對、事故糾紛處置等應急預案,進一步提升機械組織調度服務能力和水平,全力抓好春季機械抗旱、夏秋機收機播,為全省糧食豐產增產提供有力支撐。二要突出抓好重點區域。省政府確定,今年全省將創建2000萬畝高標準糧田,高產創建區內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和機械化統防統治都要達到百分之百。另外,省政府西部經濟隆起帶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高標準糧食高產創建田占糧田的比重由目前的15%提高到35%以上,糧食產能達到3550萬噸,西部地區全部建成噸糧市縣。我們要在扶持政策上再傾斜、工作措施上再加強,重點發展大馬力拖拉機、大喂入量聯合收獲機和高效植保機械等先進適用農機裝備,積極推廣保護性耕作、寬幅精量播種等農機化技術,全力確保省政府提出的“兩個百分之百”任務圓滿完成,確保規劃目標如期實現。
三要突出抓好薄弱環節。要在擠干“水分”的同時,進一步提高玉米聯合收獲、秸稈粉碎還田機械化水平,力爭全省玉米收獲和秸稈還田機械化程度達到83%。要以實施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試點為契機,大力開展農機深松作業。要積極鼓勵有條件的農機合作社先行發展糧食烘干設備,并引導土地流轉面積大的農機合作社采取科學的糧食晾曬辦法,減少因糧食霉變造成的損失。力爭全省糧食烘干機械設備達到400臺套。臨沂、濟寧、日照、濟南、東營等水稻主產區要采取有力措施,積極推進育插秧機械化,省里也將給予扶持,力爭全省水稻機插秧率再提高4個百分點,達到26%。
二、著力實現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新突破
對于推進經濟作物機械化,黨政領導高度重視,農民群眾熱切期待,我們一定要把棉花、花生等大宗經濟作物機械化作為全省農機化發展的戰略重點,下大力氣,抓出成效,抓成亮點。要明確工作重點。全省經濟作物機械化發展的重點是棉花機播、機采,花生覆膜播種、聯合收獲,馬鈴薯機播、機收,大蒜、大姜、大蔥機收,茶葉機械化采摘與加工。
各地都要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先易后難、先急后緩”原則,確定1-2種特色優勢經濟作物作為發展重點,著力加以推進,力爭今年收到明顯成效。要明確任務目標。力爭全省經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7%,其中棉花機械采摘2萬畝;花生機收810萬畝;馬鈴薯機播、機收率分別達到18%、50%;大蒜機收率達到15%;大姜、大蔥機收率分別達到8%、2%;西洋參機播取得突破性進展,機挖達到20%以上。要明確工作措施。一要研發解決機具“有而不優”問題??茖W確定農機科研開發目錄,編制科研開發計劃,結合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農機化創新示范工程項目、財政支農項目等項目實施,進一步優化機具設計,提升機具性能。二要研發解決技術普及“最后一公里”問題。層層建立創新示范基地、召開展示演示會、開展技術培訓。通過建示范基地,提煉技術規范,定型主推機具,總結經驗做法。通過召開現場會,宣傳領導,引導群眾。通過教育培訓,推動經濟作物機械化技術進教材、進課堂,加快經濟作物機械化推廣普及。三要研發解決農機、農藝“兩張皮”問題。要把機具適應性作為選擇作物品種、制定栽培模式的重要指標,同時,大力推行適宜機械作業的農藝模式,組織引導農民統一作物品種、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實現區域化布局、規范化種植,為機械化作業創造條件。
三、著力實現牧漁林業全面機械化新突破
目前,畜牧、水產養殖、林果生產機械化水平都還很低,提升空間大,發展任務重。要圍繞推進畜牧業機械化,大力發展牧草收獲、飼料加工、生鮮乳收集和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機械,力爭全省畜牧養殖機械化水平達到36%。圍繞推進漁業機械化,大力發展生態、低碳、健康水產養殖,推廣餌料加工、純氧增氧、水質在線監測控制等機械設施裝備,力爭全省水產養殖機械化水平達到31%。圍繞推進林果業機械化,大力推廣林木移栽、高效植保和果木嫁接剪枝、水果清選分級以及茶樹修剪、茶葉采摘加工等機械,力爭全省林果生產機械化水平達到27%,其中造酒葡萄采摘機械化實現零的突破。
四、著力實現農機管理服務體系建設新突破
一要以農機規?;鳂I推進工程為抓手,大力加強以合作社為重點的農機服務組織建設。堅持“積極發展、逐步規范、強化扶持、提升素質”的原則,積極推動合作社機庫房建設用地、機具抵押貸款政策落實,鼓勵和引導農機合作社開展土地規模經營,重點建設122家起點高、規模大、效益好的農機合作社全國示范社和150家省級示范社,支持農機合作社聯合社和家庭農場發展。力爭全省擁有農機原值50萬元以上的農機大戶及農機服務組織達到1.2萬家,其中農機合作社發展到5000家。二要以實施農機推廣目錄管理為抓手,大力加強農機產品質量管理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機鑒定能力建設,完善《省農機推廣鑒定產品種類指南》,規范鑒定檢驗和公告發證程序,提高鑒定工作質量,努力打造全國一流省級農機鑒定試驗室。繼續抓好農機質量投訴體系建設,組織開展全省第六屆“農民滿意農機產品”評選和在用特定農機產品質量調查活動,重點加強玉米聯合收獲機、深松機等補貼產品質量監管。三要以星級文明農機維修網點創建為抓手,大力加強農機維修管理服務體系建設。圍繞農機維修能力建設,繼續深入開展星級文明農機維修網點創建活動,重點依托農機生產銷售企業,建設一批農機“4S”店,帶動全省農機維修網點上規模、上層次、上水平。四要以實施農機培訓機構行政許可為抓手,大力加強農機培訓服務體系建設。依法對農機培訓機構實施資格認定,積極推行網上受理、網上審批。大力加強農機化學校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機化教育培訓專家庫,加大市、縣農機部門在農機培訓機構許可管理、農機校規范化建設評估工作中的權重,形成農機培訓服務體系建設的系統合力。圍繞解決“誰來種地”“怎么種好地”的問題,依托農機教育培訓機構,以農機合作社成員、農機作業能手為重點,繼續深入開展農機化教育培訓大行動,著力培養造就一大批既精通農機駕駛、維修技術又懂農業、農藝栽培技術、創業興業的農機從業人員,并使這支隊伍成為新型職業農民的主力軍。力爭年內培訓農機駕駛操作、維修人員61萬人(次)。五要以實施基層農機推廣機構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為抓手,大力加強農機推廣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大基層農機推廣機構改革與建設補助資金爭取力度,不斷擴大項目覆蓋范圍。六要以開展“平安農機”和“為民服務創先爭優”示范創建為抓手,大力加強農機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和“抓兩頭、帶中間、重考核”的工作思路,認真做好全國第三批“為民服務創先爭優”示范窗口評比推薦、第六批“平安農機”示范縣申報復核和全省第七批“平安農機”示范單位檢查考評工作,積極開展農機、公安聯合執法情況督導檢查,深入研究提升農機安全“三率”的新措施、新辦法,認真抓好水稻插秧機等5類農業機械《安全監理檢驗規范》貫徹落實,進一步規范牌證核發、安全檢驗和考核發證工作,及時準確做好農機事故統計分析和上報工作,積極跟蹤落實全國第二批32個項目縣農機監理裝備建設,加大農機安全宣傳和責任落實力度,全力確保不發生重大以上農機安全事故。
五、著力實現農機化發展機制改革新突破
屆三中全會最鮮明的主題是深化改革,最突出的特點是制度創新。我們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就要圍繞改革創新下功夫,努力實現農機化資金投入機制、服務機制、工作推進機制改革的新突破。一要進一步完善資金投入機制。要大力加強資金項目爭取工作,已經有的項目要爭取更多資金,農業部有而我省沒有的項目要盡快添補空白,要向財政、發改、科技等有關部門積極爭取橫向資金項目,努力扭轉農機化發展投入徘徊不前的局面。要進一步完善財政補貼補助政策,優化投入結構,提高補貼補助的導向性和精準性。爭取將農機購置補貼存量部分用于購置補貼,增量部分用于作業補助。要進一步優化資金投向。按照“集中資金、規模投入、突出重點、扶大扶強”的思路,資金項目重點向糧食主產市、縣傾斜,向棉花、花生等重點發展的經濟作物傾斜,向農機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傾斜。要積極探索強機惠農富民新途徑,研究實施免費監理、免費實地檢驗、免費粘貼農機反光標識、農機保險補助等惠農政策的可行性和具體方案,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開展試點。要積極引導工商、金融資本加入農機化發展,鼓勵和支持農機生產、銷售企業、銀行、保險機構投資興辦示范農機合作社、示范農場、高新農機具區域維修中心,開展農機化科技貸款、農機保險、大型農機具融資租賃業務。二要進一步完善農機服務機制。堅持規模經營、效益優先,從當地農民意愿和農業生產需要出發,積極開拓跨區作業、訂單作業、半托管、全托管、土地流轉市場,不斷提高農機服務效益。堅持資源整合、多方共贏,積極推進社企聯合、校企聯合、社社聯合,讓機具、技術、資金、人才、土地等各種生產要素充分整合,讓各方面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三要進一步完善工作推進機制。每項重點工作都要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的思路、目標、布局和措施,制定清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做到工作項目化、任務指標化、落實階段化。要實施分類指導,突出抓點帶面。實行抓重點、重點抓,深處著力、精準發力,扶持重點、培植亮點,爭取每個市、縣、每項工作都有在全省乃至全國拿得出、叫得響、過得硬的先進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