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還林是國家從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出發,將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計劃、有步驟地停止耕種,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因地制宜地植樹造林,恢復森林植被.此項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從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為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進制定的大構想和戰略決策.作為一名林業科技人員,肩負著國家的史命,有責任和義務為國家和民族的生存與發展謀福祉.
根據筆者的工作經驗,結合對退耕還林工作的認識,對退耕還林工作的開展作一探討.
1、做好退耕還林的宣傳工作
退耕還林工程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此項工作涉及千家萬戶林農及林業工作者.由于中國的農民視土地為野命根子冶,土地是其收入的主要來源,如果把現有的耕地改為林地,其近幾年內無法從土地上獲得收益,林農或是山農肯定不認可.
一是要求林業工作人員從大局出發,認真細致地開展工作,進行廣泛宣傳.退耕還林是現實的選擇,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二是充分認識到大力改善生態環境,可以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經濟的發展又為生態建設提供必需的物質基礎.退耕還林是當前我國以糧食換生態的重大舉措,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的根本措施.
三是正確認識和準確把握這項工程的重大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在生態優先原則的指導下,處理好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四是妥善解決好改善生態環境與林農要增加收入的矛盾.處理好這一問題,就可以達到雙贏的目的,反之,就可能雙損.因此,做好宣傳工作是退耕還林工程成功的關鍵.
2、確保政策落實到位
為確保退耕還林工作順利實施,國家已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如對現有退耕還林的農戶給予一定補貼等,確保林農的利益不受損.
一是必須把國家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堅決按照《退耕還林條例》辦事.國家政策能否落實到位,關系到退耕還林的成敗,每個環節的政策落實都不能出現偏差,政策落實不好,就會嚴重挫傷農民的積極性,失信于民.
二是農戶退耕還林后,要及時辦理土地用途變更手續,核發《林權證》,依照《森林法》進行管理,保護林權所有者的合法權益;三是加強協調,及時為退耕還林農戶兌現糧款,確保足額、及時、準確發放糧款,維護和保障退耕還林農戶利益.各地應將國家下達的年度退耕還林任務逐級落實到戶,并分戶建卡、簽訂合同.
由農戶按規定的數量和進度進行造林和管理.造林后,由地方政府統一組織檢查驗收,填寫《農戶退耕還林手冊》.農戶憑《農戶退耕還林手冊》到當地糧管所領取糧食,到財政所領取補助現金.
退耕還林后,確需撫育間伐或采伐更新的,必須依法辦理有關手續,不得自行砍伐.
3、規范管理,保證工程質量
保證退耕還林的質量非常重要,如果質量不過關,那么這項國家工程就等于前功盡棄.還林的成活率、保存率是質量的重要指標,只有保證落實到位,才能確保退耕還林目標的順利實現.質量是數量的基礎,數量要體現合格的質量.在造林過程中,一定要把質量放在首位,嚴格執行國家《造林質量考核辦法》和退耕還林等林業重點工程建設質量標準的要求,制定《當地造林質量考核辦法》,提出切實可行的工程質量管理措施,有效地保證工程造林質量.
一是嚴格把好設計關、整地關、苗木關、栽植關、管護關和檢查驗收;
二是堅持整地不合格不栽、苗木不達標不栽、挖坑不規格不栽、底墑不好不栽、責任不落實不栽;
三是做到規劃設計統一、供應苗木統一、施工作業統一、檢查驗收統一.
4、加強對還林樹木的管理
一是明確責任、任務,要高度重視并抓好這件務必有組織指揮、執行實施和完善的事項.要請工程技術人員及園藝、水土流失、土壤方面的專家等參加籌劃,科學管理.
二是貫徹野三分造、七分管冶的營林原則,造林是開始,管護是關鍵,切實把林造好,強化撫育、間作等后3~5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的管護工作,培育后續森林資源.
三是選派專業科技人員傳授新的造林技術,引導、幫教農民實施科學造林.
四是號召廣大農民增強集體觀念,科學管理好林木,愛護森林樹木.
管理好自家牲畜,不能讓牛羊破壞剛剛成活的幼樹.鞏固退耕還林建設成果后期的管護工作十分艱巨和繁重,因此在撫育上要嚴把質量關、管護上要嚴把標準關,同時,從上至下層層建立管護責任人網絡,落實撫育管護工作.
要組織培訓科學管理技術,請專家講解樹苗科學技術常識,強調管理苗木的重要性,以避免造成國家投入資金及糧食的損失,切實把退耕還林工作做到實處,爭取荒山變林木,國家投入有回報,農民實現增收.
5、結語
退耕還林工程是造福人類、造福子孫的千秋大業,在確保生態目標的前提下,要考慮各個方面的協調統一.既要看221頁冤到當前,也要謀劃長遠,切實把退耕還林與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結合起來,與增加農民收入結合起來,與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結合起來,認真執行和兌現各項政策,把農民的積極性引導好、發揮好、保護好,確保退耕還林工作的順利推進.
6、參考文獻:
[1]呂月良,施季森,張志才.福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院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淵3冤院79-83.
[2]馬其新.五河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踐與體會[J].現代農業科技,2009淵6冤院284-285.
[3]楊萬盈.漢江流域安康區退耕還林不同生物生產狀況及水土保持情況分析[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1淵4冤院32-34.
[4]張孝存,楊存典.商洛市退耕還林綜合效益評價和生態補償策略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12淵12冤院171-173,178.
[5]孟繁志.關于退耕還林戰略的探討[J].遼寧林業科技,2004淵2冤院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