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是主要為害北五味子的一種常見病害,受其危害,葉子失綠,光合作用受阻,產量和果實品質均受到嚴重影響。為了探討無公害的防治途徑,做了無公害農藥的防治效果的篩選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地設在風城邊溝林場、風城寶山林場和風城大堡鄉三官村北五味子種植試驗基地。
農藥成分:\\(1\\)三哩酮\\(SZT\\)20%乳油\\(有效成分三哩酮,江蘇建湖縣劍龍化工有限公司\\);\\(2\\)葉美\\(YM\\)12.5%微乳油\\(有效成分戊哩醇,海南正業中農高科股份有限公司\\);\\(3\\)農特安\\(NTA\\)32.50o可濕性粉劑\\(有效成分:烯哩醇+代森錳鋅,廣西田園生化股份有限公司\\);\\(4\\)天音\\(TY\\)12.5%乳油\\(有效成分睛菌哩,深圳市瑞德豐農藥有限公司\\);\\(5\\)粉銹醇\\(FXC\\)2000可濕性粉劑\\(有效成分:月青菌哩+烯哩醇,山東榮邦化工有限公司\\);\\(6\\)良美\\(LM\\)可濕性粉劑\\(有效成分:多抗霉素粉劑,山東東生藥業有限公司\\)。
試驗藥物濃度:供試北五味子為4年生植株。
試驗設三哩酮1250倍液,葉美2000倍液,農特安800倍液,天音3000倍液,粉銹醇2500倍液,良美6000倍液及清水。
1.2 試驗方法
設6個處理1個對照,6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每小區供試北五味子20株,小區施藥面積25㎡。
根據調查,北五味子白粉病7月中句左右開始發病,8月達到發病高峰,施藥時機選在發病前半個月左右,6月22日開始施藥,分3次施藥,每次問隔10d,采用手動噴霧器施藥。
第3次施藥后第10天進行各試驗小區病情調查,記載每株的總葉片數、病葉數,并對病葉進行感病指數的程度分級,計算病情指數和相對防治效果,并用新復極差法對所獲取數據進行統計分析\\(nPs軟件進行處理\\),確定各處理藥劑問的差異顯著性。
感病分級標準如下:0級一葉上無病斑;1級一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1/4以下;2級一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1/4^-1/2;3級一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1/2^-3/4;4級一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3/4以上。
病情指數及相對防治效果計算力一法如下:病情指數\\(%\\)一藝\\(病級葉片數X該病級代表值\\)/\\(各級葉數和一最高一級代表值\\)X100防治效果\\(%\\)一\\(對照區病情指數一處理區病情指數\\)/對照區病情指數X100。
2 驗結果與分析
從圖1柱狀圖看出,第1次不同供試藥劑防治效果,參試的幾種藥劑對北五味子白粉病的相對防效都在80%以上,其中三哩酮1250倍液和良美6000倍液相對防治效果達到90%以上,防治效果排序依次為良美6000倍液>三哩酮1250倍液>粉銹醇2500倍液>天音3000倍液>葉美2000倍液>農特安800倍液。說明在白粉病發病之前,適時地噴施試驗藥劑均能有效控制北五味子病害的發生和蔓延,尤其是三哩酮1250倍液和良美6000倍液效果相對較好。從圖1中可以看出,各種藥劑處理之問防治效果存在顯著差異,這給選擇農藥品種和農藥使用稀釋倍數提供了科學依據。
從圖2可看出第2次噴施農藥不同農藥濃度防治效果。第2次施藥后,各藥劑對北五味子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可以達到90%以上,防治效果排序為良美6000倍液>三哩酮1250倍液>粉銹醇2500倍液>天音3000倍液>葉美2000倍液>農特安800倍液,與第1次調查結果防治趨勢和效果相同,而且從圖2中可以看出,各處理之問防治效果存在一定差異。由此可以說明,合理使用農藥品種和濃度,均能有效控制北五味子白粉病的蔓延,其中良美6000倍液的防治效果達到了97%以上,且其主要成分是多抗霉素,屬于生物農藥,對北五味子果實不能產生污染。
3 結論
3.1 供試的6種低毒高效的無公害農藥,屬良美6000倍液的防治五味子白粉病效果最好,其防治效果97%以上。
3.2 試驗采用的農藥均選自低毒高效的新型農藥,主要成分是多抗霉素和仿生農藥,施藥過殘效期后不能對北五味子果實構成污染。
3.3 白粉病多發生在高溫高濕的季節,因此施藥的時期應選擇在五味子發生白粉病的初期,可進一步降低農藥的噴灑量和濃度。
3.4 臨近采收期的北五味子果實,要過半個月的殘效期才能采收,所以在采收期盡量不打農藥,以生產無公害的合格產品。
參考文獻:
[1] 李宏,孫長山.五味子人工栽培主要病害及其防治研究[J].吉林農業,2011\\(4\\):113
[2] 周成國.移植野生五味子試驗初報「J1.吉林林業科技,1987\\(4\\)
[3] 趙敏,宋起平,何亞慶.北五味子生態特性與栽培技術[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1,29\\(3\\):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