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防治是果園病蟲害控制最快、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大量應用化學農藥進行化學防治,破壞了果園生態系統安全,帶來果品、環境、水域的嚴重污染,人畜健康受到嚴重威脅,害蟲天敵被大量殺傷,抗性害蟲猖獗。因此,在當前全社會高度關注食品安全的形勢下,掌握果園用藥安全十分必要。
1 果園安全
1. 1 果園生態系統安全
果園是一個特有的生態環境,它以果樹為中心,由光照、土壤、氣候、水、空氣、昆蟲、微生物、果樹、植被等因素構成。這一系統的主要特點: 多年生、生物結構層次單一,人類的果園管理活動頻繁,整個系統處于相對的不穩定和不平衡; 經常性的農藝措施致使系統中食物鏈改變,深刻影響著果園內生物群落的結構和數量。在果園生態系統中,害蟲種群間的數量受物理環境、生物環境、種內及種間的反饋作用制約,特別是人類農事活動影響,如長期大量地使用廣譜性化學農藥,不但會使害蟲產生抗性,更重要的是殺傷大量害蟲天敵,使生態平衡受到破壞,次要害蟲、偶發性害蟲也有可能上升為常發性害蟲。
1. 2 果品質量安全
無公害果品是基礎,綠色果品是主導,有機果品為向導?,F代化果園果品必須達到綠色食品標準,達到安全、營養、健康的目的。果品農藥殘留是果品質量安全的核心,果品中有關農藥殘留含量不得高于國家有關規定。果品污染主要來自 2 個方面: 第一,來自施藥后對果品的直接污染; 第二,果樹從周圍環境中吸收農藥、重金屬等,在果品中富集。
1. 3 果園生產者安全
人是果園管理的主要實施者,那么保障果樹生產參與者的安全也十分必要和重要,因此在藥劑的選擇和使用時也要注意保護生產者的健康安全。
2 當前果園用藥存在的觀念誤區
\\( 1\\) 照著果園防治老黃歷噴藥不管果園有蟲無蟲、有病無病年年噴藥,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果園防治成本,加大了農藥殘留。
\\( 2\\) 判斷藥效好壞,以害蟲死亡快慢為主 有些果農認為噴藥后2 ~ 3 分鐘內害蟲死亡就是好藥。如果害蟲不死、病害不除,換用毒性更高的藥劑或提高濃度接著噴。而當前無公害、綠色、有機農業中使用的高選擇性的生物源農藥或仿生制劑,如滅幼脲、除蟲脲、美滿等,一般噴施后 3~4 天才顯效。
\\( 3\\) 用藥不造成果品污染就行,不知大環境與果品質量安全息息相關 當前用藥方式下,農藥一般只有一部分黏著在樹上,大部分農藥通過各種形式向環境擴散,從而污染果園周圍的水源、土壤、大氣。當前 “三品一標”認證中大氣、土壤、水源等相關指標也在其安全要求之列。
\\( 4\\) 農藥科學使用觀念淡薄部分果農覺得農藥殺蟲譜越廣越好、速效性越快越好、噴藥次數越多效果越好,噴施濃度越大效果越好,這樣一來,果園益蟲、害蟲全被殺死,果園原有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原有次要害蟲上升為主要害蟲,同時也加大了農藥殘留。
3 安全用藥
3. 1 安全用藥觀念
樹立 “果園安全為中心”的觀念,在維護果園生態系統安全的前提下,以蟲情測報為基礎,在害蟲危害達到生態閾值時,抓住關鍵時期,有選擇地交替施用對果園生態系破壞性最小的農藥,發揮害蟲天敵等因子對害蟲的自然控制作用,達到避免、減輕或控制病蟲害的目的。
3. 2 安全用藥技術
\\( 1\\) 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和致畸、致癌、致突變農藥 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農藥: 六六六、滴滴涕、毒殺芬、二溴氯丙烷、殺蟲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劑、狄氏劑、汞制劑、砷、鉛類,敵枯雙、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強、氟乙酸鈉、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對硫磷、對硫磷、久效磷、磷胺等。在 蔬 菜、果 樹、茶葉、中草藥材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的農藥: 甲拌磷、甲基異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環磷、治螟磷、內吸磷、克百威、涕滅威、滅線磷、硫環磷、蠅毒磷、地蟲硫磷、氯唑磷、苯線磷等。
\\( 2\\) 提倡使用生物源農藥和礦物源農藥 如滅幼脲、氟鈴脲、美滿、BT、白僵菌、殺蟲雙、機油乳劑等。
\\( 3\\) 科學使用農藥 使用化學農藥時嚴格按照規定執行,農藥混劑執行其中殘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間隔期; 混配時做到不改變農藥原有藥理性質、不降低表面活性、不降低藥效、不發生復分解反應。注意不同作用機理農藥的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與增效劑結合使用,與農業、物理、生物防治相結合,降低用藥次數,以延緩病菌和害蟲產生抗藥性,提高防治效果。
\\( 4\\) 加強病蟲害的預測預報,未達到防治指標或益害蟲比合理的情況下不用藥 抓住關鍵時期用藥,調整用藥時間,選擇對天敵殺傷性小的藥劑,有針對性地適時用藥,既確保了防治效果,又能降低防治成本。
\\( 5\\) 根據天敵發生特點用藥合理選擇專用農藥種類,合理選擇施用時間和施用方法,治早治小,保護天敵,充分發揮天敵對害蟲的自然控制作用。推廣顆粒農藥、農藥深施、涂干等技術,減少農藥與天敵的接觸機率,以保護果園生態系統安全。如防治紅蜘蛛時,可選擇專用殺螨劑尼索朗、螺螨酯等,藥效期長,對人、畜、植物和天敵都安全。
\\( 6\\) 嚴格按照規定的施用作物、濃度、每年使用次數和安全間隔期要求施藥 噴藥均勻周到,確保果樹樹體安全。如有機磷農藥敵敵畏、喹硫磷、馬拉硫磷、水胺硫磷等對蜜蜂和魚類高毒,不能在花期使用。在果實采收前 10~14 天停止使用。
\\( 7\\) 改進用藥方法 推廣超低量噴霧、靜電噴霧,提高命中靶標概率,提高防效。傳統的噴霧、噴粉等用藥方式是噴淋式,使藥液沉積,由于作物表面多有蠟質層,只有 20%~30%的藥劑能黏著在作物表面,擊中害蟲更少,有 70% ~80%的農藥殘落在果園中,造成環境污染,殺傷天敵。試驗表明,液滴較大時,在重力作用下降速快,命中靶標率低,并且在蠟質層表面液滴發生彈跳效應,在害蟲表面黏著沉積少,造成藥效差。而應用0.7~1.0 毫米的噴頭噴霧時,細霧滴在空中作水平方向運動與靶標接觸率高,在植物表面濕潤展布性好。靜電噴霧可以使霧滴帶有電荷,霧滴在植物表面捕獲率高、分布均勻。
\\( 8\\) 加強用藥知識的培訓 多數農藥對人的皮膚、眼睛等有刺激作用,操作人員應做好人身防護,掌握急救方法,確保用藥人身健康安全。如出現中毒癥狀,應及時就醫治療。
\\( 9\\) 保護果園環境安全 剩余的藥液和清洗藥械的污水不能隨意潑撒,防止污染水源和魚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