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科技的不斷發展,傳統圖書館管理模式已經逐漸被數字化所代替。傳統的圖書館服務基本是實體館藏的服務,具有范圍性的限制,為了擺脫自身的局限性,現在的主流方向已經走向了數字化技術的發展,突破了圖書館的空間限制,不斷出現了新型服務模式,比如遠程服務、24 小時在線服務和多維服務等多種服務模式。服務是圖書館永恒不變的基本法則,是引領一所高校走向教育的基本點[1].
1. 目前高校圖書館存在的問題
1.1 資源設計方面?,F在高校注重校園的建設和學習的環境,資源重復建設現象比較嚴重,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都在進行數字化的圖書館建設,但是較多的高校圖書館實現的數字化建設都是處于各自為政的局面,沒有實現資源的共享,這樣一來就會導致資源信息的重復建設,配置建設問題相對比較嚴重。比如,每一所高校都要建立數字化圖書館單獨購買數據庫,只局限與本校的學生進行查閱,校外社會人員使用其他共用網絡是無法進行閱讀和查閱,這樣封閉式的資源會導致各高校圖書館的藏書類別有側重。這樣一來學校將會建設全面資料的圖書館,這樣的目標無疑是想培養出復合型人才,但是要建設大還要全面的圖書館,資金就一大問題,然而各高校圖書館之間進行資源共享才是明智之舉。
1.2 特色資源較少。資源短缺或者缺少特色資源主要表現在高校自主建立電子數據庫所造成資源的貧乏。盡管現在的每一所高校都有著自身的獨立數據庫,大多數都是引進進行成型的數據進行引進,只有較少部分是學校獨自建立的,除了學位論文數據庫和各種目錄數據庫及學科導航等之外,只有教學底蘊比較深厚的幾所名校有著特色的自建數據庫,北大和清華、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吉林大學等。
1.3 資源的質量問題。傳統圖書館藏書里面的知識內容容易辯真偽,可以從外表和文本印刷分辨真偽進行拒收和剔除,在質量上與電子數據庫相比比較容易控制,龐大的網絡數據其自身的發布就有著較大隨意性,會出現大量的誤差信息或者完全錯誤信息,這也是圖書館利用網絡資源的一大問題。
1.4 資源的配置上問題。高校圖書館主要是正對教學科研,服務的對象大多數是教師和學生,雖然各大高校都是圍繞本校教學體系提供資源上服務,但是忽視了圖書館工作人員,造成學科的單一和資源的不完整,再者缺乏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這樣必然會失去較多用戶所需要的資源,造成大量資源的浪費,缺乏服務針對性。
2. 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理論
理念的實施主要還是要從行動上落實,實際行動是連接理論紐帶,理念的創新對高校圖書館建設有著關鍵性作用,網絡技術和數字化發展是圖書館創新理念的基礎和前提,有關的創新理念包括以下幾個問題:
2.1 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高校圖書館內的管理主要還要先對人進行管理,這對人的管理還包括著兩個方面,第一是圖書館工作人員,第二是圖書館的服務對象,高校圖書館要堅持以讀者第一的思想理念,在圖書館界美國有位管理學者提出一個理論,"職工第一,讀者第二"這個理論在業內引起了較大的震動,一直到現在很多報刊上還有很多資料。然而,有的人就認為讀者要放在第一位,這辯論至今還在議論紛紛。其實,這兩種概念只是角度不同,結果還是給及了服務對象,圖書館管理人員是從圖書管理角度出發的,從整個圖書館來講是要放在第一位;對于圖書館的讀者角度上來看應該是讀者放在第一,兩者之間不在同一個層次上,其實,只要要有把讀書館員放在第一位,才能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實現真正的讀者第一。因此高校圖書館要要做到"以人為本",注重讀書館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2.2 個性化服務理念。信息的服務最終還是要針對個體信息的需要。數字化圖書館建設在廣泛的信息基礎上還要增添多元化和個性化。個性化服務信息是人們個體信息所決定的對廣泛信息的一種信息組合。個性化的信息包括兩種,一種是根據用戶習慣分析對用戶提供可能需要的信息服務,可以進行個性化信息推送,和服務信息定制等。第二種是要根據服務對象的知識結構包括心理傾向和學習需求,行為方式等有效的進行信息檢索和知識獲取,把用戶對信息的有效利用結合館內服務形成個性化的服務模式。
2.3 特色理念。每一所高校的圖書館都應該具有本校的特色
圖書館的特色并不是表現在建筑上的風格,而是體現在圖書館知識館藏特色、服務特色、管理特色還有研究特色等。高校讀書館由于自身的特點,都把重點放在了館藏上。這種特色具體可以分為:學科上的特色、專題特色、類型和語種等。特別表現在學科上的特色,建立本校特色數據庫,為本校實施教育。
2.4信息資源共享。信息資源共享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須產物
目前,由于較多的新興技術被使用,造成了大量文獻增多、資料價格飛漲,從經濟角度上實現資源共享是絕對可行,從合理的使用圖書館的資料來看也是比較關鍵,要把資源的重復建設所浪費的經濟用在資源共享上。把資源的電子化和數字化網絡作為基礎,形成一個相互協作的整體,充分實現資源的共享[2].
結束語
傳統的圖書館服務基本是實體館藏的服務,具有范圍性的限制,為了擺脫自身的局限性,現在的主流方向已經走向了數字化技術的發展,突破了圖書館的空間限制,不斷出現了新型服務模式,在之前基礎上積極進行全面性創新和研究,圍繞創新的理論研究、創新模式方法。高校圖書館的改革不是一個短期的建設行為,它要緊跟時代的變遷和環境的變化,永無止境的進行下去[3].
參考文獻:
[1] 王美玉 . 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 [J].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1(l):15-19.
[2] 顧勇宇 , 胡長鋒 . 現代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研究 [J].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 社會科學版 ),2015(12):3-9.
[3] 黃慧薇 . 我國高校圖書館網上服務現狀綜述 [J]. 圖書館建設 ,2010(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