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師德魯克提出了知識管理的概念, 隨后知識管理在提高企業績效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近 10 年來,知識管理也逐漸進入圖書館這樣非競爭性組織中, 但我國圖書館界沒有充分地進行知識管理應用方面的探索。 高校圖書館是高等院校的文獻中心,具有信息資源存儲量大、信息資源開發層次高、人力資源豐富等優勢,可以作為圖書館踐行知識管理的先行者。 筆者認為,圖書館知識管理的落實離不開圖書館知識管理系統的推動,而圖書館知識管理系統的建立必須以用戶為出發點, 故本文試著從用戶知識的角度來探究高校圖書館識管理系統的模式。
1 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
1.1 圖書館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是一個新興的、跨學科的領域。 何為知識管理,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學者盛小平認為:知識管理是對組織內知識及其相關無形資產的審計、獲取、生產、吸收、應用和保護等過程的系統管理來達到提高組織知識創新能力,增強組織核心競爭力和實現組織的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1]. 筆者綜合他人觀點后認為,圖書館的知識管理是將知識管理的理論和方法應用到圖書館的各項管理中,在圖書館信息管理的基礎上,拓寬圖書館原有的管理對象,對用戶知識等非編碼化的知識進行挖掘,管理圖書館內外的知識流,進行組織知識重構,激發圖書館用戶知識創新,從而提高圖書館競爭力,實現圖書館可持續發展。
1.2 圖書館知識管理系統
關于圖書館知識管理系統, 目前國內學者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觀點:一是技術與工具觀,二是系統觀。 前者認為知識管理系統是支持各種組織知識管理實踐的工具與技術;后者認為,知識管理系統是經設計和開發的為組織的決策者或用戶提供決策和完成各種任務所需知識的一種系統, 即知識管理系統是一種集中于創造、聚集、組織和傳播一個組織知識的信息系統。 筆者同意后一種觀點, 將知識管理系統概念及內涵與圖書館相關理論結合,認為圖書館的知識管理系統( 簡稱 LKMS) 是一種基于收集、存儲、組織、傳播、共享、創新知識,為圖書館用戶服務的圖書館內部的知識管理信息系統。
1.3 圖書館用戶知識
從用戶知識的來源來說,圖書館用戶知識主要來自以下 4 個方面:一是用戶從圖書館獲取到的知識( 顯性知識,即所有可編碼化存儲和系統化收藏的知識)。這部分知識包括圖書館的館藏文獻資源、電子數據資源以及用戶反饋給圖書館的已編碼化的知識等。
二是有關用戶的知識。這部分知識包括圖書館用戶基本信息,用戶個性化需求,用戶對圖書館的評價及滿意度,圖書館業務流通統計等。 三是用戶潛在的知識( 隱性知識,即用戶在使用圖書館的過程中產生和創造出的、個人化的、不能夠明確編碼儲存的知識,主要包含存儲于用戶大腦中的經驗、技能、智慧、思想等)。 這部分知識是用戶在長期使用圖書館的過程中, 不斷與圖書館交流互動中積累起來的經驗、 能力和技術等高度個人化的無法表達和記錄出來的知識。四是圖書館和用戶共同創造的知識。這部分知識是圖書館和用戶在相互交流過程中, 用戶從圖書館獲取知識又反饋知識給圖書館,在圖書館和用戶互相傳遞和轉化知識的過程中,知識達到螺旋上升的狀態而產生出的新知識[ 2].
2 高校圖書館構建知識管理系統的可行性
( 1) 高校圖書館具有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和完善的信息管理技術。 首先,高校圖書館是高等院校的文獻中心,不僅信息存儲量大、系統、完整,而且信息資源類型多元化、專業性強。 其次,高校圖書館是學校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地, 隨著數字化圖書館的發展,高校圖書館引入了相當先進的網絡設備、管理軟件和應用軟件。 這些技術為高校圖書館知識管理系統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3].
( 2) 高校高層次的用戶和館員提供了內容支撐 . 一方面 ,高校圖書館的用戶受教育層次高,具有豐富、全面的專業背景,在長期的科研和學習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創造的有關各專業、 各領域的顯性知識以及他們潛在的隱性知識都是高校圖書館巨大的資源資產;另一方面,高校圖書館員作為整個學校的知識信息管理者,在長期的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高校圖書館知識管理系統的構建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
( 3) 知識管理理論在高校圖書館的應用為知識管理系統提供了寶貴經驗。 近十幾年來,尤其是繼 2000 年圖書情報學會“ 知識管理年”后,知識管理在圖書館管理、數字圖書館、圖書館服務創新等方面獲得了一些成績。 比如:在圖書館構建個性化的知識倉庫、建立圖書館知識導航、個性化用戶門戶、館員知識創新激勵機制等。 這些管理方法、理念和技術的應用,為構建一個完整的、面向用戶的高校圖書館知識管理系統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3 高校圖書館知識管理系統構建模式
3.1 面向用戶的高校圖書館知識管理系統理論基礎
知識管理作為一門新興的跨學科領域, 僅僅發展了 20 多年,任何一種模式和技術后面總是蘊含著一種管理思想,目前知識管理系統的構建有以下幾種理論模型: 基于層次模型的知識管理系統;基于系統框架的知識管理系統;基于知識實踐框架的知識管理系統;基于生命周期的知識管理系統框架;基于 B/S 的知識管理系統模型[ 4].知識管理基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目的可以得到不同的模式,本文探究的知識管理系統旨在挖掘高校圖書館用戶的知識,激發用戶從圖書館獲取資源, 交流創新知識, 最終反饋給圖書館。 通過分析上述各個模式,筆者認為層次模型的知識管理系統能夠更全面地反映用戶知識的獲取、加工、傳遞、分享、創新到應用的過程。 眾所周知,知識管理的核心是人和創新,高校圖書館的知識管理迫切需要從以文獻資源為主的信息管理到以人為本的人本管理進軍, 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協助用戶獲取信息和隱性知識,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開發隱性知識資產。
筆者結合日本知識管理學者 NONAKA 的 SECI 知識轉換模型,參照夏敬華的知識管理 3 層模型[ 5],提出的高校圖書館知識管理系統理論模型見圖 1.
3.1.1 知識資源層
知識資源層表示了知識的來源, 在基于用戶的高校圖書館知識管理系統中,知識資源層既包括圖書館的館藏文獻資源、數據庫資源、網絡資源,同時最重要的是本系統將用戶反饋給系統的知識也作為一種重要的資源,將這種資源進行收集、呈現、儲存提煉,并在知識生產層上運用 NONAKA 的知識轉換模型對其進行管理和應用。
3.1.2 知識生產層
知識生產層主要是用于描述知識生產的過程。 在此基于NONAKA 的知識轉換理論, 通過隱性和顯性知識之間的轉換來達到知識螺旋上升的狀態。
第一種轉化:社會化( socialization),即隱性知識向隱性知識的轉化。 它是一個通過用戶之間相互分享經歷而獲取隱性知識。
第二種模式:外部化( externalization),指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的轉化。 它是一個將隱性知識用顯性化的概念和語言清晰表達的過程。
第三種模式:組合化( combination),指的是顯性知識和顯性知識的組合。
第四種模式:內化( internalization),即顯性知識到隱性知識的轉化,這也是人獲取隱性知識后將知識升華的過程。
3.1.3 知識應用層
在知識應用層次,用戶通過個性化的知識門戶,從圖書館用戶知識庫中獲取知識,并反饋知識給圖書館,知識管理系統對用戶反饋的知識進行再一次層次上的處理,進一步豐富用戶知識庫。
3.2 高校圖書館知識管理系統應用模型
上文已描述了基于用戶知識的高校圖書館知識管理系統理論模式,在此基礎上,筆者結合一些知識管理技術,構建出的高校圖書館知識管理系統應用模式見圖 2.
3.2.1 用戶知識門戶登錄
用戶經過統一登錄口, 輸入用戶名和密碼進入知識管理系統( KMS)。 個人知識門戶平臺首頁主要有“ E-learn”“ My library”“ 我的訂閱”“ 在線學習”“ 知識推薦”“ 知識地圖” 等應用模塊 ,用戶通過點擊 My library 可查詢自己借閱圖書的情況、 新書推薦、網上完成續借、 預約館際互借、 發表書評等;“ 我的訂閱” 通過RSS 技術將用戶感興趣的內容聚合 , 用戶不用點開其他網頁就能了解到自己感興趣的信息狀況;“ E-learn”提供在線學習,學生可以通過此模塊與教師交流、上傳作業、分享觀摩同學作業,并可以鏈接到與課程相關的文獻并下載;“ 知識推薦” 是基于信息推送技術,根據用戶多次的瀏覽借閱信息的記錄,分析用戶的需求,為用戶提供用戶感興趣的信息;“ 知識地圖”的主要功能是將知識資源組織起來,系統地管理知識資源,為知識管理提供導向服務,將用戶知識倉庫的知識源( 即高校圖書館用戶)連接起來,更加促進用戶之間的知識溝通和分享,以達到創新的目的。
3.2.2 SECI 管理及應用過程
高校圖書館知識管理系統 SECI 管理及應用過程包括以下 4個方面。
( 1) 用戶知識社會化。 基于 SECI 知識轉化理論,加之近年來Web 2.0 的良好發展勢頭,在高校圖書館知識管理系統引入用戶社交網絡功能, 構建供用戶交流的網絡社區。 具體技術如:E-Learn 學習平臺、BLOG、SNS( 社交網絡) 等,使同一領域或對同一問題感興趣的人結合成為群體, 在網絡虛擬環境中通過即時聊天、日志、論壇、網絡會議等方式傳遞不易明示的隱性知識。
( 2) 用戶知識外部化。 用戶知識外部化是高校圖書館知識管理系統開發用戶潛在隱性知識的過程, 通過知識挖掘等技術將潛在的、有價值的用戶知識轉化成顯性知識。 即通過一些表達的技術,將用戶的想法或心意利用文字、概念、比喻性文字、圖片、影片等視覺器材表達, 最后將這些顯性的高度個人化的知識進行分類、整合,儲存于圖書館用戶知識庫中。
( 3) 用戶知識組合化。 用戶知識組合化是一種將圖書館長期存儲的信息資源整合、明示、智能化傳遞的過程。 在知識庫知識推送給用戶的過程中,關鍵技術有智能搜索、個性化信息推送技術等。 在智能搜索的基礎上,根據用戶的訪問搜索歷史來確定其愛好興趣,將知識庫中的知識過濾,主動推送給圖書館用戶,幫助用戶高效率地發掘有價值的知識。
( 4) 用戶知識內部化。用戶知識內部化是用戶從圖書館知識管理系統獲取知識后將知識升華反饋給圖書館的過程。 基于人工智能,在解決新問題,使用以前解決類似問題的經驗來推理,并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調整, 從而把解決新問題獲得的知識也歸入知識庫中。高校圖書館用戶登錄知識管理系統,系統自動將問題反饋給知識庫,若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則通過虛擬參考咨詢解決問題后發送給知識倉庫,這時知識倉庫的知識會獲得更新。在用戶與知識管理系統交互的過程中,用戶獲得知識,圖書館知識庫也得到進一步更新,圖書館與用戶在相互交流中共同成長。
3.2.3 高校圖書館用戶知識倉庫
在本模型中, 高校圖書館用戶知識倉庫主要包括數字館藏文獻、圖書館購買的數據庫、自建的特色數據庫以及用戶個人知識庫。 知識倉庫處于一個不斷更新、動態的過程中,在提供館藏資源的基礎上進行知識服務。 它的主要功能有:知識導入、導出,分類知識,維護知識,存儲知識,推送知識。 其中用戶個人知識庫是知識倉庫的重要組成部分, 包括挖掘出的用戶高度個人化的隱性知識,用戶在與圖書館互動中反饋給圖書館的顯性知識,以及本館用戶尚未出版的學術資源等。 高校圖書館用戶知識庫設置知識產權保護功能, 對于上傳到高校圖書館知識倉庫的用戶申明保密個人信息保護, 對用戶愿意分享的知識資源確定來源和責任者, 在保證用戶合法權益的前提下維護通暢的知識分享渠道。
4 結語
結合當今高校圖書館發展應用的現狀和知識管理的理論思想,提出了基于用戶知識的高校圖書館知識管理系統。 本系統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和靈活性, 旨在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水平以及數字時代高校圖書館的競爭性。 目前要將此系統模式落實到應用中還面臨技術集成、人員管理、經費制度、系統評估評價機制等方面的限制,還需進一步調查研究。
參考文獻
[ 1] 盛小平。知識管理:原理與實踐[ 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 2] 魏曉峰。高校圖書館用戶知識管理模式和策略研究[ J] .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2010( 3):97-102.
[ 3] 張永杰。用戶知識管理與高校圖書館競爭優勢[ J] .情報資料工作,2008( 6):84-85.
[ 4] 張玲。大學機構知識庫的目標用戶群分析[ J]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0( 6):24-27.
[ 5] 夏敬華,金昕。知識管理[ 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