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學圖書館的信息職能
大學在教學工作中一個中心環節就是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其教育的方式主要是教師課堂講授。但是根據現代教育和對學生培養目標的要求,僅僅有課堂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是需要依靠圖書館這個“ 第二課堂”,以自學的方式來完善和補充學生的專業知識。大學圖書館的“教學”不像課堂教學有那么多嚴格的規定,它可以由學生自己去選擇,所以圖書館“教學 ”在發揮讀者的主觀能動性方面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課堂的講授是向學生注入式的灌輸知識,圖書館則是通過學術性服務活動,溝通讀者與知識之間的聯系。主要形式是書刊外借、閱覽、推薦參考書目、目錄索引、咨詢解答、情報服務等多種形式,以滿足讀者自學、獨立鉆研的需要,進而達到補充和鞏固學生所需的專業知識。圖書館的專業知識教育是課堂教育的繼續。所以,加強大學圖書館的教育職能,對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和理論基礎是十分必要的。
二、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機遇
文獻資源將成為信息的最根本來源,而圖書館仍將是大部分信息資源的提供者。圖書館如果有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配套,把圖書館積淀的館藏資源轉化為網絡資源,使圖書館從文獻庫發展到數據庫,進而發展到知識庫。經過多年的積累,圖書館信息服務人員掌握了許多寶貴的文獻資料收集、整序、加工、檢索的技能,這些技能在海量信息潮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別是在網絡普及,用戶自我查詢能力日益增強的今天,網絡用戶更需要導航的服務。
三、圖書館管理和服務的轉型
(一)從“被動型”轉向“主動型”
面對社會的信息需求,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已經開始走出圖書館,面向讀者,面向需求,主動上門服務。在做好陣地服務的同時,工作人員主動與用戶聯系,了解需求,采用新的服務方式,主動為讀者服務。例如:主動召開讀者會議,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建立學生讀者服務中心,了解信息需求,提供信息服務;聘用專業人員為學科館員;提高信息資源建設和信息服務質量,主動為教學科研服務;等等。
(二)由“單純服務型”轉向“服務經營型”
現代高校圖書館以用戶為中心,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擺脫傳統的服務方式,摒棄單個、重復、被動、瑣碎的手工服務方式,把服務模式從“單純服務型”轉變為“服務經營型 ”,把服務推向市場,開展信息的深加工,如代查、代檢索、代翻譯、代復制、聯機檢索、光盤檢索、聯機目錄查詢、網上專題信息服務、網上借閱、校外查詢、數字信息的檢索、信息資源的網絡共享、光存儲介質資源檢索等,提供信息資源的范圍和載體更加廣泛。圖書館從文獻資料的收藏者和提供者,轉變為信息產品的生產者、開發者和提供者;服務形象從熱情、周到的“服務員”轉變到迅速方便的“信息導航員”.這些也是有償和無償服務相結合的體現。
(三)從“剛性管理”轉向“柔性管理”
傳統的高校讀者服務管理是通過建立一系列硬性的規章制度來約束、管理讀者的行為的,如制定各種罰款制度,限定開放時間和借閱行為等,以保證圖書館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行。這種剛性管理在長期的讀者服務管理中發揮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這種管理具有單一的與單向的帶有強制色彩的管理特征,一味強調制度的約束,卻忽視了讀者的“人性”特征,不能很好地喚起讀者,特別是大學生讀者的激情。他們具有較強的精神需要、自尊需要和社會需要,他們年輕、單純、自信,敢于挑戰權威,需要得到理解和尊重,這種剛性管理,顯然不合他們的口味,已不適應社會發展的總趨勢。
柔性管理是在研究讀者心理和行為規范的基礎上,盡量采用非強制的方式,通過一系列方法在讀者心目中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從而把各種組織意識和被動的服從意識轉變為讀者的自覺行為,創造良好的借閱環境,營造一種尊重讀者、理解讀者、教育讀者的氛圍,使讀者真正領略“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真諦,這將極大地激發讀者的學習興趣,贏得大學生讀者的認同和配合,大大減少館員與讀者的隔閡和不必要的摩擦。
四、加強圖書館服務和管理策略
1.努力發揮數字圖書館在構建學習型社會中的作用早在1919年,李大釗就在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兩周年紀念會上指出:“圖書館和教育有密切的關系,要使教育發展,一定要使全國人民不論何時何地都有研究學問的機會。換一句話說,就是全國變成一個圖書館或研究室?!睌底謭D書館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唯一途徑,在構建學習型社會過程中有重要意義,是學習型社會的重要環節和組成部分。如何重視數字圖書館工作,加強數字圖書館建設,充分發揮數字圖書館的作用,直接關系到學習型社會的構建。 數字圖書館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隨著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而發展,與其在社會結構中所處的定位和所起的社會作用密切相關。隨著我國改革的深入和全球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的信息來源越來越呈多樣化,知識更新和信息的深加工對數字圖書館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樹立創新意識,明確圖書館在學習型社會中的角色,找準位置,利用新的時代賦予公共圖書館的新的內涵,才能適應學習型社會的要求。
2.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文獻利用大學要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必須培養出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即應具備知識面廣,一專多能,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專業能力和較強的動手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大學圖書館是一座知識的寶庫,它將在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藏以致用是大學圖書館藏書的重要原則,否則再豐富的文獻資料也猶如廢紙一堆。那么,如何發揮好文獻資源的作用,提高文獻的利用率則成為做好大學圖書館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對讀者利用文獻的教育也顯得十分的重要要想充分利用文獻,就要依靠文獻檢索。它是利用一定的檢索工具和參考工具書,運用科學的方法和一定的技巧,從浩瀚的文獻中找出符合特定需要的文獻;并教育讀者重視對檢索方法和技巧的掌握以及對檢索實踐的重視,以提高讀者的文獻檢索能力,掌握打開知識寶庫大門的鑰匙,使之受益終身。
3.開展人文服務由以書為主轉向以讀者為主,利用現代信息傳遞技術滿足讀者的需要,讓圖書館信息資源能通過讀者用戶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這是現今社會對高校圖書館提出的要求,也是未來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宗旨所在。高校圖書館應抓住國家建設信息型社會的契機,充分發揮自身的服務優勢,為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4.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要進行圖書館職業道德建設,讓全體館員都有一種社會責任意識、服務意識,認識到圖書館發展到今天,在理論觀念、物質形態、信息傳遞手段和服務管理模式發生了深刻變化的今天,人們迫切需要對信息質量進行過濾。圖書館人作為中介者的角色將變得更重要,這是歷史賦予圖書館人的社會責任。圖書館員只有具備了高深的職業道德品質,才能做到無論是做人、做事,還是服務用戶都能重承諾、講信譽。同時,進行職業道德建設要有科學性、全面性、針對性,對不同類型的道德欠缺行為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通過樹立榜樣,激發起大家對高尚道德人格的自覺追求,提升圖書館員的修養。制定切實可行的的職業道德規范,是圖書館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環節,是形成良好職業道德的有力體現。高職院校圖書館要根據本行業特點,結合本館的實際制定出圖書館職業道德規范,同時,制定“工作條例”、“業務規范”、“考核標準”及其他各種約束性的規定,以有章可循。
參考文獻
[1]楊媛。高校圖書館電子資源利用現狀及其策略分析。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