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企業日漸成為市場發展的主力軍, 企業管理制度的體系化創建成為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尤其其中財務體制的建設, 更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通過決策、執行、監督“三權”分立體制的構建, 能夠促進財務工作的優化與進行, 能夠讓企業因為財務工作的順利開展而得以健康發展。
關鍵詞:財務決策; 財務執行; 財務監督; “三權”分立;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 企業發展日漸繁盛, 加上市場的瞬息萬變, 更是讓企業面臨激烈競爭, 這也讓企業積極探索更好的發展策略顯得極為重要。而企業發展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便是財務工作的開展。建立決策、執行、監督“三權”分立式的財務管理制度, 則能夠有效促進財務工作的高效開展, 對企業的發展大有裨益。
一、財務決策、執行、監督“三權”分立的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以及經濟發展模式的深化改革, 企業的財務管理作用在將來會愈發突出。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科學的決策機制、執行機制與完善的監管監督機制顯得尤其重要, 機制的創建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我國各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以及質量, 還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起著推動作用。這其中最關鍵的一步就是需要對財務決策權、執行權以及監督權進行完善與合理分配。正是如此, 企業需要以決策的重要性以及相關內容為準繩, 對各個決策進行合理分配并將其分到相適應的管理層, 讓股東, 董事長以及管理層都擁有相應的財務決策權。董事長作為公司的最高領導人員, 不能讓其保留最大的財務決策權, 需要加入相關債務人員以及涉及相關利益員工的話語權, 這樣合理有效的分配才可以建立健全高效率的財務決策體制。堅持以“三權分立”原則為標準, 不只是對企業制定符合本企業的重要經濟決策以及對本企業經營效率的支撐, 還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經營有著保障作用。企業通過對財務管理的三權分立, 讓三權之間協調有效的運作, 確保了企業的穩定發展, 讓企業獲得的利益擴大到最大化。從一定程度上來說, 加快了現代化企業的發展與建設, 推動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二、財務決策、執行、監督“三權”分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 財務決策存在問題
財務決策在企業進行財務管理的過程中處于極其重要的位置, 并在企業活動過程中起著指向標的作用。但是在事實上, 很多企業在對財務決策方面還存在著很多不妥之處, 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 各企業高層領導人員幾乎享有最高的財務決策權, 從而讓中低層管理人員以及小股東缺少了話語權。這樣的經濟管理以及經營模式, 直接對企業財務決策產生影響, 從而影響企業的利益分配, 不僅對公司小股東的利益產生不利影響, 還對企業的發展與穩定產生阻礙影響, 進而對公司的協調性產生不利影響;第二, 企業在進行財務決策之前, 所消耗的成本巨大。因此, 如果財務決策的成本遠遠高于企業的現有自身資源, 這也將直接影響到公司股東以及公司的整體利益。
2. 執行機制不夠健全
財務執行是公司進行財務決策的關鍵部分, 直接影響到財務決策的執行效果。財務執行的有效進行有助于企業的有效發展以及穩定發展, 在企業財務執行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問題。第一, 高層財務管理人員對專業知識掌握不夠并缺乏足夠的實踐經驗, 而往往高層財務管理人員大部分都是企業的最大股東, 由于高層財務管理人員對財務管理缺乏重要性認識與認知, 不僅僅對財務決策整體造成了破壞, 還阻礙了企業的快速穩定發展;第二, 我國的大多數企業對財務管理人員缺乏相應的實踐以及經驗的總結;第三, 在進行財務決策過程中投入資源巨大, 加之高層人員財務管理工作經驗的缺失, 也導致財務決策的表面化與形式化;第四, 各大企業中從事財務管理的工作人員, 缺乏相關的財務素養與專業技能。
3. 監管體系不夠完善
財務監督在公司進行財務決策的過程中具有保障作用, 不僅對財務活動整體的穩定發展與進步有著推動作用, 還有益于企業的財務決策順利進行。但是, 在我國大多數企業中財務監督體現存在漏洞, 對企業的穩定發展存在威脅。第一, 企業領導模式單一化。在我國的大多數企業管理結構中大多是以股東或者董事長的領導為主導。但是其更為注重商業以及股份價值, 對企業其他方面的管理缺乏關注。最終導致公司以及財務決策整體上的失調。在這樣的情況下, 負責財務監管的部門就無法發揮其作用, 只能夠聽從董事長及股東的指揮, 極容易喪失本身職責與功能;第二, 對財務管理的標準未統一, 由于各企業對財務管理的標準制定內容不一, 從而導致財務監管作用未實現其效果, 形同虛設。
三、財務決策、執行、監督“三權”分立優化措施
1. 優化財務決策
我國大部分企業在財務決策過程中所使用的財務模式進行規范與完善, 需要根據企業當前的發展需求, 對企業的現代化發展建立合理的制度與方案。這樣的模式, 不但有效提升企業整體營業水平與效率, 還能夠保證企業經營財務決策管理的有效性。首先, 提升企業經營以及財務決策管理的有效性, 這就需要對企業的財務管理采取現代化科學合理的措施, 讓企業盡可能地避免經濟決策的影響與操控;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著重需要關注企業的穩定發展以及長期進步, 這無疑需要對企業進行長期的戰略目標以及策略的制定;其次, 制定適合企業長期發展的管理層治理結構的規則, 管理層是企業的最高決策機構, 因此, 需要對股東之間的權利以及利益進行合理的權衡以及協調, 從而保證企業快速、以及穩定的發展。
2. 健全執行機制
加強對執行力度的維護與力度, 是建立健全企業財務執行機制的關鍵, 不僅對財務決策起到了準確性以及有效性, 還對財務決策實施的執行以及實施能力的促進, 為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從而促進企業運營效率的提高以及發展穩定。企業對財務工作執行能力的構建需要在財務活動過程中做到以下幾點:第一, 需要加強對財務預期決策的預判, 以及對決策執行的重視程度提高, 尤其是在對財務預期決策預判工作完成之后, 還需要加強執行力度, 對其質量以及效率嚴格把關, 在預期之內完成公司開展的活動, 促使公司在日常運營過程中實現對預期工作的約束以及控制, 在最大程度上實現財務預算的數據以及效果。其次, 財務執行機制健全需要大量的專業性知識人才對其進行控制以及約束, 需要相關的財務管理工作人員對其進行完善, 加強對人才的培養以及吸引, 制定有利于人才發展的重要機制。
3. 完善監管體系
確保企業持續經營與穩定發展的關鍵在于財務監管工作, 財務監管工作的有效進行可以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合理科學性進行保障與保證。首先, 企業需要對財務管理進行合理有效的監管以及管理, 通過明確監管職能方式構建以及完善企業監管機制, 讓企業對財務管理起到全方位的監督作用;其次, 企業應建立獨立的監督管理部門, 并明確相關的監督職能以及權利, 避免出現逃稅漏稅等現象;最后, 企業需要實時關注財務工作情況并對其進行監督考核, 全方位地加強監督力度, 公開化監管過程, 實現其透明化, 從而確保企業經營以及財務方面的正常運轉, 加快企業的良好穩定發展。
四、結束語
財務決策、執行、監督“三權”分立制度的構建, 有助于企業內部管控制度的形成, 有助于財務工作的高效開展, 有助于促進企業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相關人員還需要就“三權”工作的進行予以探索, 讓“三權”分立真正實現“三權”的相互促進。
參考文獻
[1]萬于.關于財務決策、執行、監督“三權”分立研究[J].財會學習, 2017, \\(17\\) :46~47.
[2]李燕.企業財務決策、執行、監督“三權”分立研究[J].中外企業家, 2016, \\(07\\) :139+161.
點擊查看更多:關于三權分立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