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書屋"工程是一項由政府統一組織實施的利國惠民工程,是公共文化建設的基礎性工程,是新農村的重要組成部分 .把書屋建在農民的身邊,對于切實解決廣大農民群眾看書難、解決農民的文化需求起到積極作用,是公共圖書館服務農村的補充和延伸.
農家書屋作為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服務發揮著重要作用.首先,留守兒童的生存與教育現狀,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引起了政府部門、學者、輿論界和社會的普遍關注,農家書屋作為公共圖書館的一部分也應對其加以關注.其次,農家書屋建設的目的是解決農民文化需求、獲取知識、科技致富,保障農民的基本文化權利,作為公共圖書館服務的一種模式,同樣也承擔著社會教育的職能.最后,農家書屋發展日漸成熟,發揮其社會教育職能,有著其他公共教育機構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3 年 5 月,全國婦聯發布了包括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最新數據的研究報告.根據《中國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樣本數據推算,目前全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 6102.55 萬,占農村兒童總數的37.7%,占全國兒童總數的21.88%.與2005年全國1%抽樣調查估算數據相比,5 年間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增加約 242 萬 .資料研究表明,農村留守兒童義務教育執行情況良好,但部分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留守兒童失學現象也很常見.筆者所在的河南省即為勞務輸出大省,農村現在基本"空心化",留守兒童的生存、教育狀況堪憂,整個社會都應該給予特別的關注.
我國新型城市化進程在不斷加快 , 農村剩余勞動力還將繼續往城市流動 , 留守兒童將源源不斷地產生;一代留守兒童成年以后 , 一如他們的父輩進入城市謀生 , 他們的下一代又成為新的留守兒童.這種代繼相傳的留守兒童的整體發展趨勢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未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 .
一、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環境及教育現狀
農民進城打工由于各種條件限制無法將孩子帶到身邊,孩子只好無奈地留在農村.據筆者調查,留守兒童由于長年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們在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1. 家庭教育缺失
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基本分成三類.一是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同住的留守兒童占43.5%,祖輩年齡較大,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觀念落后,很難與孩子溝通,有的體弱多病,還要為生活而奔波;有的甚至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精力不足;二是寄養在親朋好友處的留守兒童約占 4.7%,他們自己要工作,還有自己的孩子要管,只能保證他們吃飽穿暖,留守兒童常因情感孤獨而產生寄人籬下的感覺;三是獨住留守兒童約占 2.3% ,這些兒童的年齡稍大,自理能力較強,父母覺得虧欠孩子太多,因而在物質上盡量滿足孩子的需要,而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留守兒童正處在一個需要監管和愛護的年齡,家庭教育的缺失必然導致問題的出現.
2. 學習成績不理想
父母外出謀生,留守兒童缺乏家庭管教,導致一些留守兒童缺乏學習熱情,自覺性差,上課不認真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課后無人輔導,學習成績自然較差;課外閱讀幾乎為零,興趣發展沒有條件,拓寬知識面無從談起.在筆者的調查中,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優秀者不足兩成,大部分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中等、或偏下,綜合素質不高.
3. 心理脆弱
父母常年在外,無法監管孩子,大部分通過打電話聯系,但也只是要求孩子好好學習,注意安全,對他們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關注較少,而對孩子的心理需求不甚了解.家長外出務工,每學期難得與老師見面溝通,對留守兒童出現的問題,很難實現家?;觼斫鉀Q.由于應試教育制度的存在,學校教育以文化知識傳授為主,由于教學任務重,教師沒有精力進行精細化的思想教育.由于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關愛,教育方式失當,導致部分留守兒童性格內向孤僻,心理脆弱,表現為心理逆反、行為任性,很多留守兒童成了問題兒童.
4. 行為存在缺陷
留守兒童處于成長的階段,年齡小,自制力差,其行為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家長的約束.但是,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只要不出大的安全事故和大的行為道德問題,臨時監護人對兒童一般都采取容忍的態度.這樣部分留守兒童就容易形成不良習慣,在家不服家長管教,在校不遵守紀律,時常有遲到、逃學、說謊、打架等不良行為發生,監護人和學校對于這些行為都感到無可奈何.
5. 安全問題突出
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監護不到位,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夏季溺水的悲劇時有發生;兒童獨自玩耍,因為好奇而產生火災和觸電事故也不在少數;農村網吧興起,留守兒童沉湎于色情暴力游戲,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乏對留守兒童的安全監管,社會和學校對孩子的保護有時會出現"真空狀態".如上下學途中、雙休日、寒暑假期間,留守兒童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引誘和侵害,都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
二、社會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和教育關注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全社會都應該關注兒童的成長和教育.留守兒童作為特殊的群體,近年來已引起各級黨委和政府、共青團、婦聯及相關組織的普遍關注,基于農村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設及文化教育問題,以學校為依托,通過征募志愿者、建立留守兒童之家等方法,開展"大手拉小手"等幫扶性活動,在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管理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根本問題,現在所做的這些工作是遠遠不夠的.
中國正處在一個快速轉型的時期,社會環境復雜多變,多種文化相互交融,有些文化對孩子起到了不良的引導作用.因此,要使留守兒童健康的成長,光靠哪一方面的力量都是不夠的,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參與,建立一個優勢互補、互相依托的社會支持體系,發揮積極作用,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面對目前的社會現狀,在短時期內,城鄉壁壘不可能快速解除,農民工收入也不可能大幅度提高,他們的子女進城所需的生活、入學等問題都存在著一時難以解決的困難,他們只能無奈地選擇讓子女留守農村.留守兒童將會長期存在,留守兒童的成長和教育問題也將長期存在.
三、農家書屋為農村留守兒童服務的優勢
為了滿足農民群眾讀書學習的需要,各級政府在行政村建立了農家書屋.作為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農家書屋承擔著一部分社會職能,其中包括留守兒童的教育服務.
1. 理論優勢
《公共圖書館宣言》明確提出: "下列與信息、掃盲、教育和文化密切相關的主要使命應該是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核心: 養成并強化兒童早期的閱讀習慣 ; 支持個人教育和自學教育,以及各級正規教育 ; 提供個人創造力發展的機會; 激發兒童和青年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圖書館服務必須適應農村和城市社區的不同需求 .顯然,《公共圖書館宣言》所倡導的公共服務精神,與農家書屋所承擔的社會教育功能存在著高度的一致性.
2. 組織優勢
為了滿足農民的文化需求,由政府統一規劃、統一組織建設了農家書屋.農家書屋由農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務,切實解決農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保障農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推進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建設進程.農家書屋建設實施以來,已覆蓋全國廣大農村,形成了強大的服務網絡.農家書屋有著固定的場地、一定規模的書刊、條件好的書屋還安裝了可以上網的電腦,配備有管理人員及運行經費.農家書屋建設標準要求,每個"農家書屋"可供借閱的實用圖書原則上不少于1500 冊,品種不少于1200種;報刊不少于20 種,電子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不少于100 種\\( 張\\) .農家書屋雖說藏書量不大,但對于那些缺少精神食糧的留守兒童來說,還是非??少F的,對他們的吸引力較大.
3. 資源優勢
農家書屋的紙質藏書,在實際管理中嘗試著通過交換及流通的方式實現資源共享.同時,覆蓋全國的網絡傳輸系統,給讀者帶來電子化的文化信息資源,中華幾千年的文化精髓,以貼近大眾生活的數字化信息方式,傳輸給廣大的留守兒童.信息資源成為農家書屋紙質文獻的有力補充,豐富了留守兒童的信息接收方式,也讓他們享受到現代化的文化成果.
4. 服務優勢
農家書屋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遍布全國廣大農村.筆者調查的信陽市,轄 10 個縣\\(區\\),農村行政村有 3161 個.全市總人口 850 萬人,外出務工人員 240 萬人,留守兒童約 21 萬人.市委、市政府從 2010 年起連續兩年將農家書屋工程列入政府"十件實事"之一,出臺了《信陽市關于實施"農家書屋"工程的意見》,將農家書屋工程作為惠民、富民工程來抓.
至 2012 年年底就已經建成農家書屋 3161 個,即各個行政村都建立了農家書屋 ,它的服務現形成覆蓋全市廣大農村的網絡,成了農村留守兒童文化活動的好去處.
農家書屋目前都建在行政村或自然村,是留守兒童身邊的圖書館,方便他們看書學習,是他們課外學習文化的最佳場所.書屋管理人員來自本村,對每位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最熟悉,因此充分發揮農家書屋的文化功能,為農村留守兒童服務,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四、農家書屋為留守兒童教育服務的措施
1. 豐富少兒讀物館藏
從筆者調查結果來看,農家書屋具備館舍、書刊、管理人員,對留守兒童進行閱讀服務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但農家書屋建設的初衷是為廣大農民服務的,在館藏建設方面也是以農民科普、生產、健康為主.在館藏上原則要求有一定比例的少兒讀物,但統一配發的圖書不能滿足兒童的閱讀需求.因此,根據目前農村的實際狀況,留守兒童是農家書屋實際的閱讀群體,為了保證書屋真正為民所用,必須在原有館藏基礎上增加少兒讀物,滿足留守兒童的文化需求.
2. 管理理念創新
農家書屋首先要為農民做好服務,還要創新管理理念,延伸服務內容,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服務工作,引導留守兒童成人成才,解決好農民工對子女教育問題的后顧之憂,意義重大.管理人員的素質要逐步提升,短期內可借用大學生村官、退休教師等社會力量來緩解人員管理能力不足的問題;同時通過集中學習、參加培訓、到大型圖書館頂崗實習等方式,提高管理人員素質,培養服務創新理念.
3. 做好導讀服務
農家書屋可以利用管理人員或外請學校老師擔任兒童閱讀輔導員,為他們推薦優秀書刊,指導兒童閱讀有益于身心的優秀讀物,使兒童寓讀于樂;同時還可以進行功課輔導,全面提升導讀作用.
4. 開展讀書活動
兒童求知欲望強、興趣廣泛,根據農家書屋的館藏及管理特點,首先可以利用管理員或外請導讀員的力量,引導孩子假期"每周讀一本好書",從書本中汲取知識和力量;也可以與上級圖書館聯合舉辦讀書活動,如"全民讀書月"、"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我愛書香書屋"等.通過這些有益的讀書活動,讓好的圖書走進留守兒童的生活,擴大農家書屋在農村、在留守兒童中的影響,培養兒童早期的閱讀習慣.
5. 利用網絡資源
目前,網吧在城市鄉村遍地開花,是留守兒童經常光顧的地方.由于缺乏成年人的正確引導,留守兒童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沾染網癮,對他們的成長極為不利.農家書屋可利用網絡資源,有管理有組織的對留守兒童進行引導,為他們提供上網學習,拓展人文視野,掌握電子文檔、圖片處理等基本操作技能,還可以根據個人愛好,收集留守兒童感興趣的素材,培養孩子的特長.另外留守兒童可以定期與父母網上視頻,進行親子交流,增進感情.
總之,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中,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長期存在的社會問題.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學校教育力量有限,各級政府只有大力發展好農村公共文化事業,建設好農家書屋,才能為農村留守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文化環境,保障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擔當起祖國明天建設的重任.
參考文獻:
[1] 全國農家書屋工程協調小組辦公室 . 農家書屋管理員實用手冊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
[2] 王蓓 . 農家書屋成為農村留守兒童精神樂園的可行性分析 [J] 圖書情報論壇 ,2011,\\(6\\)
[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圖聯.公共圖書館宣言\\(1994\\).
[4] 全國農家書屋工程協調小組辦公室 . 農家書屋管理員實用手冊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
[5]喬新江.2012年信陽市政府工作報告[R].信陽: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