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近年來,圖書管理學專業的許多學者開始關注這一問題,大數據逐漸成為研究熱點。隨著大數據的提出與發展,其對各個行業都帶來了數據信息沖擊。近年來,隨著對大數據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圖書館引入云技術,使圖書館建設步入大數據時代。通過分析大數據以及其對圖書館的影響,可以更好地了解當前圖書館發展的概況以及今后的發展趨勢,促進圖書館建設與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建設。
1、大數據的相關概況
大數據\\(Bigdata\\),也被稱為巨量資料。研究機構Gartner給出了這樣的定義:大數據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目前主流軟件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并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的資訊。而且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這樣的捷徑,而采用所有數據的方法。
大數據是由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第一次提出的,大數據最早在物理學、生物學等領域以及金融、軍事等行業中出現,但是卻因為近年來互聯網和信息行業的發展而引起人們關注。阿爾文·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把大數據稱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其具有4個特性,也被稱為4V,分別是Volume\\(體量\\)、Variety\\(多樣性\\)、Value\\(價值密度\\)、Velocity\\(速度\\)。
體量其實質是大數據的容積,指的是大數據具有海量內容,大數據的計量單位很大,最少的也是P\\(1000T\\)、E\\(100百萬T\\)\\(1T=1000G\\),傳統的集中存儲與集中計算已經無法處理呈指數級別的數據增長速度,擁有海量數據使圖書館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直接提高了圖書館的使用效率;多樣性指大數據包括了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以及非結構化數據,包括了網絡圖片、音頻、視頻、地理位置等,因此也對數據的處理分析能力有了更高的需求。種類繁多對圖書館來說有利于進一步提高用戶使用時價值的擴大化與最大化。不僅包括原始的圖書信息,還可以通過計算機大數據,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而這些信息通過紙質資料有時是很難發現的。例如,在學習和研究專業問題時,如果你發現研究的興趣,可以去圖書館通過數據庫進行檢索,通過分析確定興趣點是否具有研究價值以及價值的大小,有利于提高學術研究水平的提高;價值密度低是指大數據大主要是指量,而真正的數據價值密度較低。也就是說雖然有海量數據,但真正有用的數據不多,因此更需要有強大的計算機算法完成對數據的提純處理,這是大數據的特性也是限制其發展的一個原因,并且也是大數據時代亟待解決的難題;速度時效高是大數據區別于傳統數據最顯著的特征,面對海量數據時代,處理數據的效率對使用者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圖書館使用大數據時,以“云數據”為例,只要使用了該技術,圖書館可以以最少的投資獲得海量的數據來最快速地進一步分析用戶的閱讀記錄、習慣,通過反饋的分析結果進行相關工作的調整來方便服務使用者,促進圖書館的良性發展。
之所以在圖書館管理問題上對大數據投入許多關注,主要是大數據決定了使用單位行業是否有未來和業務可延伸范圍,圖書館引入大數據之后,建立大數據分析平臺之后可以通過精準的分析使用者的查閱借閱記錄,進一步的優化信息的獲取,使圖書管理人員更清晰的了解讀者的閱讀習慣、層次,進一步優化使用者對信息的獲取。
2、給圖書館帶來的好處
大數據在世界范圍內有許多妙用,例如大的方面有:洛杉磯警察局就和加利福尼亞大學合作,運用大數據的分析功能來預測犯罪的發生;美國總統用大數據來分析大選結果等。小的方面也有一些銀行通過分析用戶的信息,來決定是否給該用戶要提供某些服務,借貸、投資等。由此可見,大數據確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而圖書館引用大數據之后,也給傳統的圖書管理學帶來了生機。首先是數據數量大量增加;其次,數據種類越來越多,不僅包括傳統的紙質印本、光盤等結構化信息,還包括日常讀者的個人與使用記錄等非結構化信息。這些新的生機給圖書館帶來許多益處,包括了節約成本,方便用戶使用,提高了圖書館管理水平等。
2.1節約成本
近年來,國內的圖書館,尤其是高校圖書館,開始運用云技術改善信息管理,通過云計算來使用共享資源與付費資源,圖書館不需要大量的硬件設備,圖書館可以將數據存儲在云存儲服務商提供的服務器中,這樣就進一步節約了成本,可以提高圖書館管理水平。因為圖書館獨立建設數據倉儲并對其進行維護與管理,目前這種形式并不多,這并不僅僅是圖書館的技術能力問題,在開放、共享的理念下,圖書館更多地趨向于合作方式,重點利用學校建立的數據或機構倉儲,利用已有的基礎設施,與校園內其他部門或政府和一些組織資助的項目也建立了不同學科的數據倉儲,為國內機構提供共同服務,使科研數據存儲超越了圖書館,超越了某一個單一機構。
2.2方便使用
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知識服務的主要方式與手段是知識咨詢服務,大數據時代,信息資源的競爭力已不再是其所占的數量、范圍等因素,而是在于基于信息資源服務的信息化、知識化和信息數據的分析與組織程度,以及基于知識的創新力競爭。產品和服務的最大價值判斷標準是其隱藏的信息與知識含量多少,提高產品的信息化、知識化,以尋求隱藏在事物表象背后的本質成為了市場競爭的主要手段。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管理之所以發生變革,主要是因為通過大數據,尤其是云計算技術,極大地方便了圖書館用戶,改善了使用者的用戶體驗,大數據使圖書館更具有創新意識、服務意識。圖書館開展的大數據分析服務業務,包括對現有數據為對象進行分析,例如讀者的借閱方式、行為愛好等,是一種對現有資源的分析與挖掘。運用大數據提高了圖書館管理的智能化程度,極大地方便了用戶的使用。
例如,圖書館通過分析使用者的檢索搜尋記錄,可以更好地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許多使用者對于21世紀的一些獲獎作家的關注較多,例如莫言,在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大量讀者檢索其獲獎作品《蛙》,同時對其其他作品也投入了關注,所以圖書館在第一時間進行了采購,方便了師生的閱讀。而對于那些5年內沒有人檢索的書籍與報刊,我們進行了集中分類整理,把書架更好的留給使用者。
3、結束語
之所以在圖書館管理問題上對大數據投入許多關注,主要是圖書館引入大數據之后,通過建立大數據分析平臺,可以精準地分析使用者的查閱借閱記錄,進一步的優化信息的獲取,使圖書管理人員更清晰的了解讀者的閱讀習慣、層次,進一步優化使用者對信息的獲取。但是我們應該看到,任何科技的創新都是一把雙刃劍。例如大數據在促進圖書館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弊端,例如,大數據的用戶的隱私信息安全性問題、泄露問題。所以,今后應該加強對圖書館大數據領域的研究與實踐,發揮大數據的優勢,爭取通過技術與人工管理等方法,揚長避短,促進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維克托·邁爾·舍爾維恩,肯尼斯·庫克耶.大數據時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王天泥.知識咨詢: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的知識服務增長點[J].圖書與情報,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