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證明,經濟是決定文化挖掘深度和廣度的前提保障,文化則是決定經濟發展品位的重要因素。作為以文獻服務為己任的地方圖書館,在經濟文化處于快速發展的當前,如何從文獻角度把握地方文化資源挖掘和服務的方向,最終服務于地方經濟的發展,這是我們開展地方文獻服務工作需要探索和認識的重要課題。本文以遂昌縣為例,在研究縣域地方文化底蘊狀況和當前文化資源實際開發利用狀況的基礎上,對地方文獻資料挖掘和服務的方向進行系統性的探索,以便更好地指導本職工作,服務于地方旅游經濟的發展。
1 遂昌縣地方文化底蘊狀況
遂昌縣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山區,建縣有1700多年歷史。境內山多地少,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1997年發掘的好川文化遺址屬良渚文化晚期,揭開了遂昌最初人類活動的面紗,表明距今4200多年前,遂昌就已經有人類生存繁衍。
遂昌縣文化遺產豐富,又是革命老區,擁有深厚的文明發展歷史以及燦爛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產物。近年來,為了大力發展旅游經濟,縣域固有的文化資源得到了相應的開發,使人口經濟小縣成了文化旅游大縣,具體可概括為以下方面。
1.1 文化內涵多樣性
由于歷史發展的多樣性,人文傾向的流域性,以及文化來源的復雜性等原因,區域內的文化資源內涵呈多樣性格局。
1.1.1 遠古好川文化
良渚文化是中國新石器人類文化,其確切時間在距今5300~4000年前,其歷史悠久,內涵豐富,被譽為東方文明的曙光。遂昌的好川文化與良渚文化一脈相承,是良渚文化由北向南遷徙發展的產物。它標志著遂昌人類歷史的起源,是縣域文化的總源頭。研究、利用好川文化可以揭開遂昌人類起源時期的歷史面紗,從源頭上認識了解遂昌提供史料依據,有利于增進人們對于遂昌這方旅游樂土的興趣和情感。
1.1.2 古代農耕文化
農耕文化是華夏文明的重要內容之一。遂昌地處錢江和甌江的源頭,遠離中心城市,山清水秀,物產豐富。特殊的區位和地貌條件決定這里一直都是農業縣。長期的農耕理念積淀和濡染,形成了農業、農村、農民以耕種為主要內容的農耕文化。加強古代農耕文化的研究,對于游客親近和接受地方民俗、物產以及民居、田園風光等具有吸引和誘導作用。
1.1.3 歷史名人文化
遂昌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千百年來,文化名人在遂昌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主要有貫休文化、湯顯祖文化。貫休文化,是說在唐五代時,著名畫家貫休在遂昌縣城北的唐山結庵弘法十四年,在唐山繪制了傳世杰作十六羅漢圖。遂昌民間廣泛流傳著貫休的故事,唐山遺留著貫休的遺跡、史料典籍都有貫休的記載。
湯顯祖文化,即明代萬歷年間,湯顯祖曾在遂昌擔任縣令5年,并在此創作了戲曲《牡丹亭》,他所傳授的“遂昌昆曲十番”演奏形式和“班春勸農”活動傳承至今,雙雙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湯顯祖是世界文化名人,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他那享譽全球的喜劇巨著《牡丹亭》至今已在多個國家公演。以上名人文化是遂昌文化的重要內容,是打造“長三角休閑旅游名城”品牌的基本要素。
1.1.4 其他文化
除此以外,遂昌還有紅色革命文化、民俗文化、佛教文化、物產文化等,都是發展旅游經濟可以依托利用的文化寶庫。
綜上所述,遂昌的縣域文化要素具有較高的級別,如好川文化、農耕文化都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貫休文化、湯顯祖文化、紅色革命文化都具有國家文化經典的性質。它們是開發地方旅游資源的重要非物質依托,是吸引游客的靈魂所在,可以由此決定未來旅游經濟發展的戰略品牌。
2 遂昌縣旅游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狀況
近年來,遂昌縣委縣政府提出“經營山水,統籌城鄉,全面建設長三角休閑旅游名城”的發展戰略,遂昌縣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旅游經濟開發熱潮,開發建成了南尖巖、神龍谷、千佛山、金礦4個國家4A級景區以及竹炭博物館、湖山溫泉山莊、湯沐園溫泉山莊、白馬山、三井等休閑養生景區。此外,還有以紅色革命文化、湯顯祖紀念館、民俗風情文化、物產文化、小山水文化、佛教文化為背景的旅游景點不計其數,旅游文化商品有“遂昌黑陶”,農家樂旅游更是遍地開花
以上旅游景區、旅游景點以及旅游物產項目一般都以地方特色文化為底蘊,如以湯顯祖文化為底蘊的就有湯顯祖紀念館、神龍谷、古樂坊、班春勸農節等多個項目。其中湯顯祖紀念館利用名人效應與地方文化結合的理念,建成國家名人主題的紀念館;神龍谷景區抓住湯顯祖曾經涉足游歷為切入點,把名人文化與地方自然景觀相結合;“昆曲十番”古樂坊則把湯顯祖當年倡導的昆曲十番這一演奏形式發揚光大,從農村搬到了縣城,功能則從原來的演奏者自娛自樂發展成了吸引外來嘉賓觀光休閑的消費場所。以好川古人類文化為底蘊的有“遂昌黑陶”等。
通過文化氛圍的營造,精神和物質的融合,實現了文化載體和自然載體的有機結合,開發出了各具特色,深受游客歡迎的旅游產品,使潛在的旅游資源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開發,為地方旅游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3 地方文獻如何服務當地旅游經濟發展
遂昌縣可以利用的地方文獻資料較為豐富,一是縣圖書館擁有門類齊全、為數眾多的地方文獻資料,而且整理有序,管理科學,查閱方便;二是民間擁有不少民俗性的地方文獻資料,它們從各個方面體現地域文化特點,是地方旅游文化資料的源泉。
但是,作為一種地方文化資源的文獻載體,以隱形的方式存在于歷史、人物、事件之中,有待于社會有識之士去挖掘和發現,去謀劃和利用。作為為讀者提供文獻服務的圖書館,我們的工作并不是直接讓地方文獻價值閃光,或者指點讀者利用地方文獻價值,而是通過對地方文獻資料的全面采集、科學化管理和優質的服務,吸引讀者對于地方文獻的閱讀和了解,發現地方文獻與旅游經濟的關系和開發利用的價值。
由于經過前一輪的旅游文化開發,本縣重要的旅游文化資源都被不同程度地開發利用過。因此,當前地方文獻的采集一是需要把握縱深的方向,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不放過與較大文化主干要素相關聯的分支、細節要素,以便把有價值的地方文獻資源利用到極致;二是在文獻體系構成上要廣泛發掘題材,發現盲區,填補空白,使地方文獻體系趨于完整和完善。
3.1 加強地方文獻的搜集工作
加強與地方黨報、史志部門以及其他相關部門、民間出版和印刷單位的聯系,制定靈活的文獻采集機制,實現文獻采集的信息互動,以保證地方重要文獻的采集。對于民間私家出版、印制、手抄、收藏孤本、流傳本、珍藏本,可以利用征集書目的辦法進行專項征集,然后根據征集的書目內容進行規范化整理、編目、登記,與收藏者、讀者建立三向互動關系,利用圖書館的窗口和收藏者的資源,開展讀者和收藏者之間的借閱服務。
根據當地每年地方文獻的大致產生量和往年地方文獻采購量,設定合理的地方文獻采購比例,在圖書館采購資金普遍緊缺的情況下,適當加大地方文獻采購量,尤其要保證與地方旅游經濟相關圖書文獻的采購。另還,應注意搜集縮微、視聽、電子型的旅游文獻,如收集反映遂昌旅游景點的南尖巖風景區、千佛山、神龍谷、石姆巖風景區等的以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為主題的電視片、錄像帶和反映遂昌民俗風情的影碟等,都可作為旅游文獻資料進行收藏,以豐富圖書館旅游文獻的收藏。
舉辦展覽,擴大宣傳,促進文獻征集。圖書館可多舉辦展覽等活動,通過收集舉辦多種活動,收集相關圖片和文獻資料。同時還可邀請當地有關部門領導及知名人士參加,并通過新聞媒介宣傳報道,擴大影響,為文獻征集工作理順關系,建立聯系,奠定基礎。
3.2 搞好地方文獻的管理與服務
征集到豐富的文獻資源還只是開展地方文獻服務的基礎,要讓文獻資源發揮作用,還需要圍繞地方旅游開發戰略和發展狀況,對文獻進行地方特色的科學化管理。
3.2.1 編制地方文獻資料
全面盤點館藏地方文獻書目,結合地方旅游開發戰略,重新編制地方文獻資料體系,使其符合地方旅游經濟發展的規律。對本地和外地旅游文化資源利用成功的典型項目進行宣傳介紹。
3.2.2 突出地方文獻服務
一是開展自助型服務,方便讀者借閱。除了對地方文獻旅游信息資料做好規范化的編目、記錄、上架外,特另立專柜開展借閱服務。集中收藏,提供閱覽、外借、復制等綜合服務。
二是開展支持型服務,為讀者解決實際問題,就是在做好地方文獻借閱的前提下,突破地方文獻的范疇,配備相應的旅游專業實用文獻,完善旅游項目開發、市場預測、經營管理等配套信息。為讀者提供諸如旅游景區的自然成因、文化底蘊、民間傳說,歷史典故、詩文碑楹聯牌匾等方面的相關配套文獻服務;為讀者解決景區建設中遇到的基建、環保、綠化、生態、園林等專業問題。
3.2.3 為打造縣域旅游品牌提供服務
遂昌山清水秀,生態優越,素有“錢甌之源、江南綠?!敝u,遂昌最大的特色、品牌和優勢在于山水。順應生態文明興起的歷史潮流,積極探索建立以鄉村休閑旅游為引領,一、二、三產統籌協調發展的新山區經濟發展模式。目前成功打造了一批經典景區:有被譽為“江南第一礦”“綠洲中的黃金世界”、國家首批礦山公園、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中國黃金之旅的遂昌金礦,云??~緲的國際攝影創作基地、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南尖巖,被譽為“中華第一高瀑”、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神龍谷,全球首個網絡景區、被稱為“江南小九寨”的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千佛山,全國首個以竹炭文化為主題的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中國竹炭博物館,浙江四大溫泉之一、單井日出水量居浙江第一的浪漫之地湖山溫泉,亞洲第一家建在森林里的冬夏溫泉---湯沐園,全國首個以縣域命名的國家森林公園---遂昌國家森林公園,還有戶外休閑運動項目---遂昌鐳王野戰俱樂部及遂昌體驗式戶外(拓展)培訓基地等。這些集古老、原始、自然、神奇于一體的遂昌山水形成了浙西南一顆璀璨的明珠。所有這些圖書館都應著重作進一步的搜集、整理和宣傳,并以多種方式提供服務。
4 結語
綜上所述,一定的地域,總有其多樣性的文化底蘊和表現這些文化的文獻資料,而且這些文化要素總是或多或少地得到了開發利用。了解和研究地方文獻的存在狀況、價值狀況和利用狀況,無論對于服務讀者,還是促進地方旅游經濟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蓉。利用圖書館地方文獻服務地方經濟芻議[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09(3):59-60.
[2]胡建峰。談圖書館地方文獻特色數據庫的構建[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0(4):66-68.
[3]黃群蓮,徐關元。論縣級館地方文獻征集與服務體系的建立[J].圖書館,2011(5):128-130.
[4]金沛霖。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