賒銷是信用銷售的俗稱。 據載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賒銷。
賒銷的出現其實是商業交易的一種進步, 它實現了商品的讓渡和商品價值的體現在時間上分離,使貨幣由流通手段轉變為支付手段。 賒銷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如今賒銷成為許多行業都頭疼的事情,農資行業更是如此,每年因為各種原因形成呆死賬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讓許多老板大吃苦頭, 也有許多為此受到傷害和部分還是仍處在賒銷的水深火熱之中。
每年臨近年關,由于賒銷引起的各種矛盾也逐步升溫,時時曝出各種新聞。
網上也流傳許多關于年底催款的段子, 有些讓人看了心里著實不是滋味。 信用的重要性我們每個人都很清楚,不論你是一個自然人、一個個體、一個企業,信用的經營都非重重要。 經商的常常都講“誠信為本”,我們個人也講“先做人(誠信)再做事”. 《史記·商君列傳》中記載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 乃立三丈之木于國都之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庇幸蝗酸阒?,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可見一個國家的治理對信用的建立也是非常之重要。
可是我們只知道其重要,但是對如何經營、 如何管理的認識還非常初級,更有甚者把堅守原則、堅守信用的人說成固執、老實。 原先我們說別人老實是誠實的意思,是褒義詞,而如今說別人“老實” 多多少少包含點尖酸鄙視的味道。
1 月 15 日有一則新聞, 說一名當事人無法購買機票,被告知其因被法院納入了黑名單。后經了解是由于其曾拖欠工程款,被告上法庭,判決后但拒絕執行,因此上了法院的失信黑名單。 最后這名老賴主動履行了義務,申請法院對其從黑名單中刪除??戳诉@則新聞著實讓我興奮了一下, 據了解 2013 年最高人民法院就發布了失信人員的有關規定,今天終于看到有了結果。 而現在還有多少老賴們仍置身于法外,他們能想到自己哪一天會受到類似的制約嗎?
而我們難道只能通過法院的黑名單才能束縛這些失信的老賴嗎?反觀我們的農資行業,不管是生產廠家、經銷商、零售店還是種植戶,我們的信用在哪里?我們該如何經營自己的信用管理,我們是否正在經意或不經意間一次次地在透支著自己的信用呢?賒銷并沒有罪,真正給賒銷帶來負面影響的是由于賒銷都未按約定履約而造成失信引起的。出現這種情況除一些不可抗拒的客觀因素, 如天災人禍外,多是由于我們缺失信用管理意識造成的。
首先,我們信用意識不強。 這里說意識不強,不是說我們不知道信用的重要性,而是淡漠失信引起的后果。因為一般的一兩次失信可能無法立馬引起什么嚴重的結果,久而久之就對失信形成了習慣或依賴。 比如企業沒有按期發放工資,老板就覺得不就是晚幾天的事嗎? 也不影響什么。 客戶沒有按約定期限返回貨款,還找借口說自己的款也沒有收回來,只是耽誤幾天。 說給 5 萬卻給了 2 萬,還心安理得地認為給你 2 萬已經很不錯了,等等,這些都是失信的表現。
其次, 缺少信用記錄管理公眾平臺、信息不通。 用過信用卡的都知道,消費后要按期還款,如果不按期履行還款義務短期可能面臨罰息, 形成不良記錄。 多次就會降低信用,嚴重的可能凍結賬戶甚至因此走上法庭??墒菍τ谖覀儌€人也好、企業也好,尚還沒有這種嚴格的記錄,除非是出現了嚴重的失信狀況,進入了失信黑名單,但是即使進行了黑名單,有的還是變著花樣做失信的事情。 許人感慨現在社會騙子滿天飛,搞得人人相互提防,防不甚防。
第三,有信用銷售、沒有信用管理。由于行業的競爭, 信用賒銷是一種常態的手段,但卻沒有合理的信用管理。做得優秀的企業有賬期和授信管理, 一般的企業賬期都形同虛設。 一方面是由于整個經營環境惡劣, 整體行業經營素質不高;二是不正當的競爭,劣幣驅趕良幣。 有這種信用管理意識的企業也很難執行到位。
如果說我們因為以上種種原因,仍然還在淡漠自己的信用,或是還在為自己因一兩次的失信并沒有造成什么嚴重后果而暗之竊喜的話,那是你自己的一種悲哀,也是行業的悲哀。 筆者相信注重并能很好管理、經營自己信用的企業定會脫穎而出, 會比別人走得更遠、更堅實。原來阻礙電商發展的一個是消費習慣, 另一個重要的就是信用的問題。阿里成功利用支付寶解決了信用的問題使其迅速培養了大批客戶而走向了成功。馬云說:“我相信在 21 世紀,如果你想做一家成功的公司,你需要學會的是如何解決社會上存在的某個問題,而不僅僅是學會如何抓住幾個機會。 ”
那么如果你了解我們農資行業的最大困難是什么,那么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機會, 如果我們連機會都沒有抓住,又何談解決社會問題。而我們各位農資界老板們,目前我們首先面對的就是如何解決我們現在最困難的事---如何做好信用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