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教育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下發的《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教體藝〔2007〕1號)要求,將軍事課列入高等學校的教學計劃。軍事理論課既涉及國防教育、軍隊建設、軍事科技等基礎知識,又涉及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形勢政策教育等知識;既有軍事訓練的實踐鍛煉,又有軍事理論的課堂講授,貫穿于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軍事理論課在培養和提高大學生軍事素養、品德作風、思想政治素質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重視高校軍事理論課的育人功能,明確育人目標
軍事理論課程是大學生入學后經歷的"第一堂"課,因此,要高度重視并組織實施好軍事理論課的教學活動,以發揮其育人作用。
(一)有助于提升大學生思想認識水平
思想,一般也稱觀念,是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是人類一切行為的基礎,其活動的結果,屬于認識。軍事理論課程中,通過對中國國防建設、軍事思想產生、發展等內容的講授,讓大學生了解知識的同時,真切地感受偉大祖國日趨強盛的發展現實,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發愛國主義情懷;通過講解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戰略戰術的運用,了解中國共產黨及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和光榮歷史,熟知投身中國革命和國家建設的英雄人物,深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仆意識和奉獻意識;通過對國際戰略環境的分析和講解,讓大學生認清軍國主義、霸權主義本質,了解當今我國周邊環境的形勢,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通過對《孫子兵法》中"重戰""慎戰""備戰"以及"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戰而屈人之兵"等重要思想的講授,讓大學生深入理解和體會謀略的重要性,教會大學生學會思考,創新思維,拓展思路,學以致用,不斷提升大學生思想認識水平[1].
(二)有助于提高大學生政治素質
所謂政治素質是指,人們從事社會政治活動所必需的基本條件和基本品質,是個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念、政治態度、政治信仰和政治技能的綜合表現。大學生知識面廣,素質高,接受力強,是未來國防、軍隊現代化建設不可或缺的人才儲備。
高校軍事理論課就是培養和造就未來具有較高政治素質、掌握運用高科技、投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人才的基礎出發點。軍事理論課、國防法制體系和公民國防權利、義務等內容,就是要讓大學生了解關于國防的相關法律、法規,掌握公民應有的和應盡的國防權利和義務。這些內容的設置就是服務于政治教育的需要,不斷提高大學生政治素質[2].
(三)有助于開拓大學生國際視野
軍事理論課中有關國際戰略環境、我國周邊安全環境的內容,站在全球戰略的角度,客觀地分析了我國所處的國際環境,帶領大學生思考---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中國和平崛起、國際地位的攀升,將會引發什么樣的國際戰略格局的變化,又會使我國面臨什么樣的形勢,如何去應對等問題;教給大學生方法---運用全局的觀念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大學生理解---時代主題,多極化發展趨勢,反對強權、霸權主義等問題;深化大學生認識---用發展的眼光完成對知識點的分析、理解、再分析、再理解,使之形成清晰的知識鏈條,構建起符合大學生自身實際的思維模式,運用戰略的眼光不斷地開拓視野[3].
二、創新軍事理論課教學方法,豐富育人手段
(一)采用啟發交互型教學方法,強化自主學習意識
在軍事理論課教學活動中,要緊貼學生實際,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和實施好教學的各個環節,努力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參與到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教師在教學中主要是起引導作用,在課堂上,教師通過案例分析、討論、開展論點辯論、知識競猜等環節,由傳統的"一言堂"變成交互的"多言說",既能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又能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目的。
(二)采用知識趣味型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
知識趣味式的教學方法主要依托現代的多媒體教學設施,把語言表達的藝術性、圖像顯示的直觀性和知識記憶的邏輯性有機結合起來,給學生以視覺、聽覺、感觀全方位的影響,把問題由復雜變簡單、抽象變形象、枯燥變趣味,實現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性,強化學生主動思考和記憶的目的。該教學方法的關鍵在于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教師對軍事理論的宏觀把握上。制作課件時要力求圖文并茂,避免畫面呆板、單調,可以插播視頻動畫等影視資料,提高課件的動感性和鮮活性,提升學生感性認識的效果,增強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和吸引力,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對軍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采用暗示引導型教學方法,強化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此種教學方法是指運用暗示手段,激發個人的心理潛能,提高學習效果的方法。在軍事理論教學活動中,教師運用此法,需要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通過語言暗示、事例暗示等,強化學生自信心,激發學生心理潛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討論、自主探索、自主總結,教師輔助以點評和講解。此法的關鍵在于,教師要對所屬學生充分的了解,能夠預判到運用此法學生的各種不同信息的反饋和學習效果的評估,并且能夠準確講解和解答學生反映出的問題[4].
三、加強高校軍事理論課課程和師資隊伍建設,構建育人長效機制
(一)切實加強軍事理論課程建設
近年來,高校越來越重視軍事理論課程建設,但是不能否認,各高校間存在發展的不平衡性。軍事理論課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在學校重視的前提下,還需要加強課程體系、機構設立等方面的建設,如專門設立或掛靠其他部門的軍事理論課教研室,通過組織工作研討、專題研究等,營造良好的教學科研氛圍。同時,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整套關于軍事理論課程教學、管理、科研、隊伍建設、課程考核等相關制度,進一步規范化實施、科學化管理。另外,要切實加強教學、科研資源共享,為軍事理論任課教師創造良好的教學場所和環境,比如課程安排科學合理、班級容量不超過50人的小班教學、配備多媒體教學用具等等。在科研方面,學校一方面可以在申報課題、研究項目工作中,與軍事課程有關的可適當傾斜或根據需要優先考慮,如增加項目數量、增加研究經費等;另一方面要加強對軍事理論課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如對教師申報課題進行專項指導、講解課題申報、指導立項計劃書的撰寫等,積極鼓勵軍事理論課教師參與課程建設、學術研究,促進整體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切實加強軍事理論課程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高校擔任軍事理論課的教師大都是兼任教師,專職教師相對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教學水平的發揮,不利于軍事理論課長遠發展,同時也會影響軍事理論教學的質量。因此,高校要特別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引進和教學科研團隊的建設工作,并把重點放在人才隊伍的培養上。一方面,可以從學校教師隊伍中挑選一些業務能力強、專業基礎扎實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充實到軍事理論課教師隊伍中。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師的職稱結構、學緣結構、年齡結構和學歷結構,理順教師職務晉升和職稱評定等工作。另外,要制定符合學校未來發展需要和教師隊伍現狀的師資培訓規劃和課程考核指標體系,在加強對教師業務能力培養的同時,又要通過考核,不斷提升教師的師德師風和職業道德,進一步強化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參考文獻:
[1]楊永佳,包虹。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現狀分析[J].當代經濟,2009(8):130-131.
[2]董俊斌,那森。高校大學生開展軍事理論課的教育意義探究[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7):106-107.
[3]馬文婷,蔣琳。對普通高校國防教育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文教資料,2008(3):162-163.
[4]李瑾,成巖龍。論普通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中的心理學運用[J].蘇州大學學報:工科版,2010(10):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