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世紀中葉,接連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打痛了閉關鎖國的清政府,徹底推翻了沉浸在自我陶醉中的統治階層。部分開明官僚主張"中體西用",試圖進行"洋務運動"拯救岌岌可危的清王朝。在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人大力操辦之下,興辦兵工廠、購買西方武器,甚至還創立了一支排水量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強大艦隊-北洋艦隊。
1871 年,普法戰爭結束。德國打敗了當時的歐洲陸軍霸主法國,經過三次王朝戰爭統一了分裂的諸邦,使其綜合國力一躍成為世界主要強國。其軍事力量戰力之強,炮火之精令世界嘆為觀止,更不要說對于當時還處于及其愚昧和封閉的中國人眼里。當時負責操辦軍務的李鴻章稱其"精利無匹,在西洋各國中最為著名利器" .此時的德國由于剛剛統一,主要的矛盾焦點依然集中在歐洲大陸,因此與清政府沒有直接的利益沖突,加之德國為君主制二元帝國與清朝政體相似,而且當時也并無類似今日"對華武器出口限制"一樣的武器出口禁令,因此可以向晚清政府輸出最先進的武器裝備。所以德國強大的軍事工業及其憑借軍事力量崛起的歷史過程與晚清推動軍事近代化以強兵自衛的愿望初衷相符合。這一切都使得當時的清政府向德國尋求幫助,從此德國因素開始大量進入晚清的軍事近代化進程之中。
一、以淮軍為代表的陸軍裝備
淮軍產生于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直到十九世紀末才被新式陸軍所取代,因此淮軍就成為晚清陸軍的典型代表。它作為近代中國首先西化,并且比較徹底的一直軍隊,在晚清陸軍軍事近代化中扮演這重要的角色。甲午戰爭前淮軍裝備之所以能在清軍中居于領先地位,關鍵在于李鴻章對德國槍炮的積極引進。
建成初期的淮軍,因為借用洋槍隊對抗太平軍屢屢獲勝。
1864 年奕忻等人評價李鴻章的淮軍"購求洋匠,設局派人學制,源源濟用。各營得此利器,足以摧堅破壘,所向克捷" .淮軍改用先進武器所取得的顯著戰果,使得清政府對洋槍洋炮的重要性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于是決定大量購買洋槍洋炮,從而邁出了晚清軍事近代化的重要一步。
1871 年普法戰爭后,德國制造的槍炮在西洋各國名聲大噪,尤其是克虜伯在晚清軍事貿易的大宗產品中,李鴻章為淮軍裝備了不少的克虜伯炮。1873年,淮軍又購買15厘米35倍身長炮4尊、12 厘米 25 倍口徑炮 8 尊,同時又與克虜伯廠商訂購了幾十尊四磅后門鋼炮。1877 年淮軍仿德國炮兵營的建制,淮軍銘、盛各營及親兵炮隊陸續購買裝備了克虜伯炮 114 尊,組建了新式的炮隊19 營,每營克虜伯炮 6 尊,每炮配馬 7 匹,創辦了克虜伯炮車隊,聘請德國教習按德軍章程操練。李鴻章對此頗為得意,并吹噓說:"此項炮隊,取準及遠,精利無匹,在西洋各國中最為著名利器".
李鴻章購買德制武器大多數是通過德商洋行斯米特公司。1883 年總理衙門令李鴻章"多夠精利火器如毛瑟、哈奇開斯各槍、克虜伯炮,限三月來華" .李鴻章與德商議定購克虜伯山炮一百門,配齊器具炮彈,限七月交運。1884 年李鴻章要求與德商斯米德公司,"今年購置新式后膛槍炮,皆令大清駐德大臣李鳳苞及德商斯米德訂造,頗能精堅適用".此次向德商訂購的德制軍火就有:
克虜伯 7.5 厘米過山鋼炮一百尊、毛瑟槍五千支,并配有大量的槍彈和炮彈 .后期,在李鳳苞勸說下李鴻章,舍棄槍質較優價格昂貴的英制馬蒂尼槍,而是選購價格較為便宜且質量也較好的德國毛瑟槍,連續兩次訂購兩萬桿。這些德制裝備大大增強了淮軍的戰斗力,成為晚清國內的一支陸軍精銳。
1884年,徐景澄接替李鳳苞出任駐德國大臣并長達10年之久。他思想開放,善于向西方學習,曾經多次前往克虜伯廠考察,并將克虜伯炮與西方其他炮做過比較研究,所以他的建議對清政府陸軍裝備近代化頗有影響。1885 年他在"致總理衙門函"中稱:"克虜伯鋼炮名冠歐洲,非英阿姆斯特朗廠所能及也".后來他又致函清廷說"克虜伯炮鋼堅擊猛,實出阿姆斯特朗之上" .在徐景澄的大力推崇和具體操作下,以淮軍為代表的晚清陸軍大量購置了克虜伯炮。
在以淮軍為代表的晚清陸軍裝備上,后期大量采用德國的制式武器裝備,影響了晚清軍事近代化中的武器裝備發展趨勢,崇尚德國軍制和德國制式武器裝備成為晚清陸軍的普遍狀況。促成了晚清陸軍武器裝備由冷兵器為主向熱兵器為主的近代化過渡,使得晚清陸軍武器裝備逐漸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二、以北洋艦隊為代表的海軍裝備
另一方面,德制武器裝備對晚清軍事近代化影響比較集中體現在北洋艦隊的建設中。北洋艦隊組建起步階段李鴻章主要向英國訂購軍艦,自 80 年代起逐漸轉向德國購買。幾番曲折,終于在 1888 年北洋艦隊正式組建成軍。其共用大小艦船 20 余艘(不包括魚雷艇及其他輔助船只),海軍一支,規模初成。從而開創了晚清海軍近代化,代表著古老中國第一波軍事近代化的主要成績。
北洋艦隊籌辦之初,經歷了從英國購買"阿思本艦隊",因英國人諸多挾制,清政府又將此艦隊退回變賣,以及后來海關總稅務司赫德介紹購買落后過時的"蚊子炮艦"的慘痛經歷。之后籌辦北洋艦隊軍務的李鴻章,意識到創建獨立且先進艦隊的重要性,因此李鴻章也開始逐漸改變最初完全依賴總稅務司赫德向英國購買艦船的做法,李鴻章說:"德國陸軍槍炮操法,最為擅長,近來水師鐵甲兵船亦日新月異" .轉而委派出使德國大臣李鳳苞實地考察并且直接向德國船廠和兵工廠訂購艦艇及槍炮。
就北洋艦隊所主要裝備的艦船來說,德國裝備占了絕大部分。雖然德國并非老牌海軍強國,但憑借其發達的造船工業基礎和艦艇的優越性能,使得"德國制造"最終在大清海軍中確立了牢固的地位。
從表 2 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北洋艦隊兩千噸以上的大型主力艦中,德國制造的八占其五,而七千噸級別的核心主力鐵甲艦鎮遠和定遠均是由德國伏爾鏗船廠制造。綜合考慮排水量、火炮、速度、裝甲和馬力等重要參數指標,鎮遠、定遠、來遠、經遠更是位列各艦之首。尤其是在 1880、1881 年在德國伏爾鏗船廠訂購的鎮遠和定遠兩艘鐵甲艦,"不但為中國從來所未有,即在外洋各國中、亦屬數一數二之精品。有此利器,未始非中國之光也",被譽為"中國水師之長城" .辦理軍務的李鴻章也稱贊二艦:"中國自辦籌師船以來,實惟此為攻堅御敵之利器。"1885 年,李鴻章在英德兩國船廠分別訂購了靖遠、致遠和來遠、經遠四艦,這在引發了英德船廠的競爭。而在競爭中獲勝的是德國戰艦,不但得到了來自英國的北洋艦隊副統領瑯威理的贊許 ,且李鴻章亦認為:"來遠、經遠兩快船,自以來遠更為堅致,……德長之船實架英廠之上。" 至此,除槍械火炮外,德國的造船技術也給當時清政府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1894 年的《申報》稱:"在泰西各國中獨樹一幟,……實高出泰西各國之上" .可見在當時,即便在海軍及其造船方面,德國也儼然對晚清中國軍事近代化進程產生了及其深刻的影響。
19 世紀末的世界主流國家海軍裝備,主要是艦炮的裝備和使用。當時的北洋海軍中,艦艇的來源主要是英德兩國,艦艇上裝備的艦炮也是考量德國在晚清軍事近代化中的重要地位的主要體現。
2. 此表只列出北洋艦隊 2000 噸級別以上的主力艦
表 3 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德制戰艦還是英制戰艦,都大量裝備了德國克虜伯兵工廠生產的克虜伯火炮。在德國訂購的火炮裝備北洋艦隊主力艦艇后,使北洋艦隊真正意義上成當時亞洲海軍之冠。也正是因為有這些德制大口徑火炮的購入,使得晚清海軍在世界海軍中的排名明顯提高。1891 年被排位世界第 8 大艦隊 .尤其是"定遠"和"鎮遠"二艦的 305 毫米口徑的克虜伯巨炮,在甲午海戰中對日本聯合聯隊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縱觀以北洋艦隊為代表的晚清海軍裝備,德國因素始終貫穿其中。在 1894 年黃海海戰時,十艘參戰艦艇中,五艘主力艦是德國制造,其中還包括僅有的兩艘核心鐵甲艦"定遠"和"鎮遠".
德制艦船已成為北洋艦隊的絕對主力。此外,德國工程師漢納根還為北洋艦隊的旅順和威海衛海軍基地設計并修建了全部岸上炮臺,并且在炮臺上悉數安裝了德國克虜伯后膛裝巨炮,極大地增強了北洋海軍軍港的防御能力。北洋艦隊的成軍是中國創建海軍的一次大膽的嘗試,也是晚清中國海軍走向近代化的一次積極的探索??偟膩碚f,晚清時期德國影響下的中國軍事近代化進程,雖然使得晚清的軍事力量逐步擺脫了落后狀態,步入近代化之路,但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改變晚清軍事落后的局面。究其深刻的歷史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西方世界的軍事崛起及其軍事近代化進程是建立在強大且穩定的近代工商業社會的經濟基礎之上的,相比較以傳統封建小農經濟為主體的晚清社會經濟基礎,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軍事近代化是極其困難甚至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以德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其推動軍事裝備的引進和交流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占領中國市場和掠奪在華利益,并非是一心一意的要幫助晚清政府實現軍事近代化。
正是因為存在這樣的歷史原因,我們在考量晚清軍事近代化中德國因素時,要從中得到幾點啟示。首先,在大量引進西方先進武器裝備軍事技術和人才的同時,要努力學習、積極模仿,并且要自力更生,盡量減少對外國技術的依賴。當今時下的中國軍事工業之所以能夠生產出世界頂尖殲 -15 艦載戰斗機等先進的武器裝備,正是努力學習、積極模仿和自力更生的結果。其次,對以德國為代表的西方先進武器裝備的引進,要積極與制度、管理改革相互適應,并且注意結合本國國情。1894 年北洋艦隊在黃海大東溝與日本聯合艦隊的對決,就深刻的體現出了指揮與管理的問題,從而使得本來被西方世界普遍看好的北洋艦隊敗于日本聯合艦隊。最后,要從根本上改變落后的軍事力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軍事現代化。最根本途徑就是不斷發展本國經濟實力,提升國家科技水平,使得自身擁有發展軍事力量的強大經濟基礎。運用自身的內在因素促進和發展,并打破軍事變革主體思想意識的局限性,使中國的軍事現代化能走上自我更新、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李長仁 .《李鴻章全集 ? 奏稿》。 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 ,1998版 , 第 29 卷 , 第 1277 頁 .
[2]《同治朝籌辦夷務始末》。 中華書局 ,2008 年版 , 第 25 卷 ,第 1 頁 .
[3] 李鴻章 .《論購新式火器》?!独钗闹夜?。 臺灣文海出版社 ,1974 版 , 譯署函稿卷 15, 第 23 頁 .
[4] 李鴻章 .《借款購備槍炮折》?!独钗闹夜?。 臺灣文海出版社 ,1974 版 , 奏稿卷 49, 第 4-5 頁 .
[5]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 .《洋務運動》。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第3 冊 , 第 595 頁 .
[6] 徐景澄 .《許文肅公全集》第一卷 . 第 1、15 頁 .
[7] 表格引用喬偉 .《德國克虜伯與晚清軍事近代化》一文 .
[8] 再論中國兵輪出洋保衛會說 . 申報 ,1885-10-09.
[9]《中國武備讀論》。 申報 ,1882-03-11.
[10]《李鴻章全集》。 海南出版社 ,1997 版 , 第三冊 , 第 1641-1642 頁 .
[11]《照錄西字報詳論新船》。 申報 ,1888-04-11.
[12] 梵百川 .《清季的洋務新政》。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3 版 .
[13]《論德國精于制造》。 申報 ,189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