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人們以現實為依據、對社會和人生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期、向往和超越性追求,對人的心理和行為活動具有激勵和指引作用。軍人的意志和戰斗力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理想是士兵工作、訓練和生活的重要動力。引導士兵樹立積極的理想,對他們的現在、未來及終身社會化發展都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
目前各種思想價值標準充斥于社會之中,與積極思想并存的社會負面信息也會對人們造成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往往容易模糊理想信念、扭曲價值取向,甚至對主流價值取向進行懷疑和否定。處于特殊環境中的青年士兵,在服役期間面臨著很多人生中的重大抉擇,能夠獲得的社會支持相對較為單一。有研究發現,缺乏社會支持和壓力得不到排解等因素可能會導致士兵出現自殺意念或者職業倦怠[1-2],而理想可以指引和激勵軍人面對困難,為前進指明方向。為了更加有效的了解士兵理想現狀,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體系,促進士兵人格的全面發展,引領士兵、特別是青年士兵的信仰追求,亟需對士兵理想進行分析與研究。
現有的士兵理想相關學術論文大多是從思想政治教育角度來對理想進行理論探討,且其中以軍校學員為對象居多,如研究[3]指出了當前軍校學員理想信念的新特點、存在的主要問題等; 郝曉萍[4]等提出在對軍校學員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應本著“軟著陸”等幾條重要原則。馬飛[5]認為當代軍校大學生的理想信念需建立在誠信建設的基礎上。潘林祥[6]等通過問卷、座談會、個別訪談等形式對軍校學員堅定理想信念問題進行了調查和分析。目前尚未發現從心理學角度對士兵理想進行實證性研究的論文。同時目前已有的理想測量工具均針對學生等青少年群體,因此有必要建立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能廣泛推廣的士兵理想問卷,從而豐富士兵理想的研究手段,同時進一步拓展理想研究的主題。
為了給基層部隊思想教育提供心理學上的依據和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有效掌握士兵心理動態,本研究擬在參照現有理想的理論基礎上,結合訪談和開放式問卷,按照問卷編制的程序,編制《士兵理想問卷》,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統計分析,考察問卷的各種信效度指標,以此為依據進一步探討士兵理想結構和現狀。
1 對象與方法
1. 1 對象
1. 1. 1 開放問卷研究對象 通過個別施測的方式,對來自中部、東部、西部等地的 23 名士兵進行訪談和開放式問卷調查,內容涉及了“對理想的理解,理想的分類,影響理想的因素,理想發生的變化,周圍環境是如何影響理想的”等一系列問題。
1. 1. 2 預測問卷的被試 采用整群分層取樣發放391 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 384 份( 98. 2% ) .由連隊主官擔任主試,心理學研究生協助,以連隊為單位,通過紙筆方式進行集體施測。
1. 1. 3 正式問卷的被試 采用整群分層取樣方式發放 809 名 份 問 卷,共 收 回 770 份 有 效 問 卷( 95. 2%) .具體施測過程同第二次施測。
1. 1. 4 現狀調查的被試 采取整群分層取樣方式共發 放 問 卷 2500 份,收 回 有 效 問 卷 2310 份( 92. 4%) .具體施測過程同第二次施測。
1. 2 方法
1. 2. 1 預測問卷的形成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對個人進行訪談和開放式問卷調查,并結合前人編制的類似問卷[7-8]
中的部分條目、網絡上有關士兵理想的資料、開放式問卷對士兵的調查等,形成士兵理想初始問卷。針對初始問卷征求學者、部隊基層領導及士兵意見,主要看是否符合士兵的實際情況,題目中的字詞運用是否得當等方面,將類似的題項進行合并,將不適合的題項予以刪除,對容易產生歧義的題項則予以修正,從而獲得士兵理想的預測問卷。
1. 2. 2 預測問卷的結構探索 對預測問卷進行測試,對回收的有效問卷結果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終形成正式問卷。
1. 2. 3 正式問卷的結構驗證 對正式問卷進行施測,進行信效度檢驗和驗證性因素分析,確立士兵理想結構。
1. 2. 4 現狀調查 利用《士兵理想問卷》正式問卷進行大樣本施測,了解士兵理想現狀,進行描述統計和差異檢驗,考察士兵理想的現狀。
后 3 個階段的被試均采取整群分層抽樣,兼顧東部、中部和西部,經濟發達、一般、欠發達地區,陸軍、海軍、空軍、二炮和武警等各個軍種。4 個階段被試均不重復。
1. 3 統計處理
運用 SPSS 16. 0 和 LISREL 8. 5 處理數據,主要進行描述性統計、相關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等。
2 結 果
2. 1 預測問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首先對 384 份士兵理想預測問卷結果進行了KMO 檢驗和 Bartlett 球形檢驗,顯示 KMO 值為0. 953,說明題項間的關系優良,適合做因素分析;Bartlett's 球形檢驗顯著性概率值 P = 0. 000,拒絕虛無假設,代表總體的相關矩陣間有共同因素存在,比較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對數據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終得到 7 個一階因素。從表 1 可以看出,對士兵理想預測問卷數據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終提取了 7 個因素,可以解釋總變異量的 55. 182%,包含 44 個有效項目,構成士兵理想的正式施測問卷。
因素 1 中因子載荷在 0. 4 以上的項目共 9 個,如“我希望領導可以對我未來的發展進行指導”、“我愿意對工作進行創新,體驗新事物”等; 因素 2共 10 個,如“我希望國防軍事力量越來越強大”、“我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愛護公共財物”等; 因素 3 共6 個,如“我希望能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成為一名有用的人”、“我想獲得更多的知識”等; 因素 4 中共 6 個,如“我希望擁有優越的物質條件”、“我想要盡情的享受生活”等; 因素 5 中共 5 個,如“我將絕對維護國家的尊嚴與主權”、“腳踏實地是實現理想的基礎”等; 因素 6 共 4 個,如“我希望家人身體健1共 4 個,如”我想和親朋好友及戰友、領導能相互尊重“、”我希望與戰友領導和睦相處“等。
本研究對因素進行命名以兩條原則為標準: 首先根據最初的理論構想進行命名; 然后依據因素分析中所得出的項目負荷值對因素進行命名,一般都是根據項目所蘊含的意義進行命名。各維度命名及解釋如下: 因素 1”職業理想“包括 9 個項目,主要涉及個體對未來職業類型的態度、職業抱負、工作品質以及擇業觀的心理設想; 因素 2”社會理想“包括 10個項目,主要涉及個體對未來社會特征的設想和對未來國家面貌的預測; 因素 3”自我理想“包括 6 個項目,主要涉及個體對自我品質、價值觀、自身狀態以及自我發展的心理期望; 因素 4”生活理想“包括6 個項目,主要涉及個體對未來人生、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期待以及對美好生活面貌的設想; 因素 5”道德理想“包括 5 個項目,主要涉及個體對文明素養以及貢獻社會的期望; 因素 6”家庭理想“包括 4個項目,主要涉及個體對家庭環境、家庭關系等方面的心理期望; 因素 7”人際理想“包括 4 個項目,主要涉及個體對社會環境、人際關系及社會支持度的心理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