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21世紀,網絡化、信息化技術進入了飛速發展時期,在軍事上,局部戰爭的實踐也已經證明現代戰爭的形態已從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迅速轉變,信息化作戰所依托的基礎環境\\(各種有線、無線網絡\\)、基本形式\\(電磁發射、接收、傳遞\\)和設備使用管理,已經成為未來軍事斗爭新的作戰領域和形式.
隨著網絡化、信息化技術軍事應用的深入,我軍面臨著信息化戰爭的嚴重威脅,同時我軍在其他作戰領域的作戰能力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信息化戰爭依托于現今所有的基礎網絡\\(inter-net網絡、無線網絡、局域網絡、嵌入式系統\\),利用電子和電磁頻譜的空間作戰,其行為形式包括數據、信息的處理和交換.信息化戰爭已經不斷應用在現代軍事斗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極大的軍事效益[1].
綜上所述,開展對信息化戰爭相關技術的研究對加快我軍現代化建設,提升我軍作戰能力,有效應對信息化戰爭的威脅均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和軍事意義.舒特系統是美軍研制的信息化戰爭的新型武器系統,其主要攻擊對象是包括傳感器的軍事系統,通過對該系統的研究和分析,能夠防范未來作戰中,該系統對我預警探測系統進行的攻擊和毀傷,并為未來預警探測系統在信息化戰爭中的應用提供技術支持[2-3].
1國外發展現狀
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早在海灣戰爭期間,信息化戰爭就已得到了首次應用,并在后來的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自1999年以來,為了擁有一定的網絡作戰能力,許多國家的軍隊都在采取各種措施積極組建網絡作戰部隊,研制各類網絡攻擊和防御武器,以便在信息化戰爭這一嶄新的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美國空軍、海軍和陸軍等軍兵種也先后建設了信息化作戰部隊.
美國陸軍成立了網絡司令部,其使命是為實現陸軍的網絡與任務而規劃、協調、集成、同步、指揮與執行網絡行動,2010年建立了計算機應急反應分隊,其職責是維護陸軍各基地信息系統的安全,必要時可以發起信息網絡攻擊,侵入、破壞甚至癱瘓別國軍事網絡系統.
美國空軍組建了專門實施網絡攻擊的航空隊---第八航空隊,下轄若干信息戰分隊.美國空軍從指揮機構到作戰部隊,體系建設相對完善.
美國空軍網絡空間司令部的任務是組建訓練有素和裝備精良的作戰力量,實施電磁頻譜領域的持續作戰行動,并確保這一行動與全球空中和空間軍事行動實現全面一體化.通過發展、保持和加強網絡空間能力,實施電磁頻譜空間內持續一體化作戰行動,進而實現美國在網絡空間的主宰權.
\\(1\\)美軍網絡作戰裝備研制情況美軍已經陸續開展了網絡作戰裝備的研制工作,主要的作戰裝備基于網絡的軟攻擊和硬殺傷,同時也研制出綜合應用軟、硬殺傷的網絡空間攻擊系統,如舒特系統等.
軟殺傷武器主要通過病毒滲透或植入對方網絡,使敵方網絡失效或者癱瘓.美軍已經研制出2 000多種計算機病毒武器,如"邏輯炸彈"和"陷阱門"等.
硬殺傷武器對別國網絡的物理載體進行攻擊,美軍研制了電磁脈沖彈、次聲波武器、動能攔截彈和高功率微波武器,能夠對敵方網絡的核心控制設備進行攻擊.
美軍還研制了大量的軍用系統進行網絡作戰,主要通過將電子戰、信息戰和網絡攻防等手段互相結合,通過偵察、處理、網絡入侵、控制等方式,攻陷敵方的系統,使之失去作戰效能.
\\(2\\)美國網絡作戰開展的試驗和演習情況美軍已經開展了大量的試驗和軍事演習,通過歷次演習對自身網絡安全、網絡攻擊能力、國家網絡的抗毀傷和恢復能力等進行檢驗.美國軍方還與蘭德公司共同進行網絡攻防試驗,用以完善美國的賽博空間發展戰略.其中較為典型的演習包括"網絡風暴"、"施里弗"、"紅旗"演習等.
\\(3\\)美軍的國家網絡靶場建設情況2008年,布什總統批準了國家網絡安全綜合計劃\\(CNCI\\),要求建立專門的試驗平臺對信息安全系統進行驗證,并與信息工業部門、國家安全機構共享研究數據,提高國家信息安全水平.
CNCI計劃直接促成了"國家網絡靶場"項目的出臺,項目由國防預先研究計劃局\\(DARPA\\)負責管理,靶場建成后將為美國國防部、陸??杖姾推渌畽C構服務.
"國家網絡靶場"將成為美國測試各種網絡研發項目的國家級資源.通過該靶場,研究人員可以在具有代表性的網絡環境中對各種信息保障工具進行定性及定量評估,可復現各種復雜的大規模異構網絡,在一個網絡架構同時進行多個獨立的測試,進而對Internet規?;蛉蛐畔鸥馶\(GIG\\)規模的網絡研究進行高置信度仿真,同時開發最新的網絡測試技術,以科學的手段對網絡技術進行嚴格的測試.
"國家網絡靶場"測試的對象是信息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其中包括全新的操作系統、系統內核、工作站/終端部件、主機安全系統、局域網安全工具和組件、網絡操作系統和設備、網絡拓撲結構以及網絡協議.
歐洲其他國家也效仿美國建立了相應的網絡戰領導機構.法德相繼提出"未來士兵系統"、"先進戰斗士兵系統"等計劃;英國利用現有或在研的平臺和武器,通過探索數字一體化和快速數據交付,降低交戰決策周期;俄羅斯自2005年遭受"橙色網絡"攻擊之后,也開始研究信息化戰爭,并組建自己的信息化戰爭部隊[4-5].
2國內發展現狀
我國已經開展的通信網絡安全研究、信息安全研究和系統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可以作為信息化戰爭技術研究的基礎,據此開展相關的研究工作,但未形成有效的軍事體系.
3發展方向
\\(1\\)整合信息化作戰能力,建立聯合作戰體系美軍JV2010、JV2020以及相關文件表達的作戰概念歸根結底是各軍種的聯合作戰:軍種間的聯合;各層次監視與偵察、情報評估、指揮與控制、任務準備和實施等一系列必須具備功能的聯合;最高指揮當局到戰區到基層作戰部隊的指揮暢通.因此,指揮自動化系統必須在軍種間、功能間、層次間形成一體化,從構想、設計和建設上把各種異構系統集成為橫向互聯的扁平式大系統.在此基礎上,建立一體化信息化作戰體系是取得并保持信息優勢、決策優勢的關鍵.美國國防部整合了情報保障、軍事欺騙、心理戰、電子戰、物理進攻、計算機網絡攻擊和作戰安全,并規劃了國防部信息進攻和防御作戰的設想及實現具體目標的時限.
\\(2\\)加快國防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信息化戰爭及其關鍵的信息支撐技術處于美國國家戰略的核心位置,是實現信息優勢、決策優勢以及全域主宰的基石.建立功能強大、可信、可互操作的國防公共基礎設施環境,是實現聯合作戰,達到信息化戰爭能力,獲取信息化戰爭作戰優勢的基礎.
美國的國防信息基礎設施不斷發展與完善,國防信息系統局還將繼續建設全球范圍的信息傳輸設施,完成近2 000個工程.國防大型計算機中心為國防部全球作戰支持行動提供關鍵計算服務、全方位發送 信 息 和 共 享 資 源. 美 軍GIG系 統 已 實 現 了GIG1.0的全部功能,預計將在系統安全、全局態勢感知、信息可信等方面逐步完善,滿足信息化戰爭環境的要求.
\\(3\\)發展太空力量,占據戰略制高點信息化戰爭與太空緊密相關,空間力量是保證全面威懾態勢不可或缺的手段,可在戰場態勢感知、提高作戰速度、同步性、機動能力及火力運用中帶來絕對優勢.美軍通過"施里弗"-5軍演,獲得若干關鍵經驗教訓,主要集中在太空和信息化戰爭的整合、對太空態勢感知存在至關重要的需求、聯合參與者的軍力倍增能力以及把商業太空能力融入整體作戰中的需求.軍事作戰的各個方面都在某種程度上受到航天和信息化戰爭能力的影響.航天資源保證了精確導航、衛星通信、天基監視及導彈預警的精確度、連通性及態勢感知能力;信息化技術的開發使指揮官對部隊的正確指揮與控制得以更加暢通.航天及信息化戰爭也為發展經濟、擴大政治影響力等提供了便利條件.由于自身的脆弱性,航天和信息化戰爭技術面臨諸多威脅,例如衛星精確導航和定位易受信號干擾、網絡易遭攻擊等.美國形成空間優勢計劃分3個階段:早期\\(2004~2007年\\)發展空間優勢;中 期 \\(2008~2013年\\)獲 取 空 間 優 勢;遠 期\\(2014~2025年\\)維護取得的空間優勢和信息優勢.
\\(4\\)突破從傳感器到射手的信息鉸鏈美軍先進作戰空間信息系統概念\\(ABIS\\)特別提出了從傳感器到射手的互操作能力,也就是要突破信息感知系統與武器系統之間的信息鉸鏈.這是一項重要的戰場信息系統的特性指標.將情報探測系統與武器系統有機結合起來,有賴于戰場信息系統的綜合一體化設計.若能夠實現信息化戰爭與作戰力量深度融合,將使得各種武器系統大大擴展作戰范圍,提高命中精度和增強殺傷力.
\\(5\\)提升軟件的核心作用,重視軟件開發數據融合處理、圖像處理、自動目標識別、輔助決策和預測、人工智能、復雜推理、虛擬現實、戰略戰役聯合作戰指揮軟件等都是作戰系統的重點,是實現從數據品質、信息品質、知識品質到認知品質突破的關鍵所在.偵察/監視-決策-殺傷-戰損評估過程中各系統及構件的同步、連續、動態、有機統一決定于相應系統軟件與應用軟件的成功與否,因此,軟件系統是一體化指揮自動化系統的大腦,必須提高信息系統與武器系統的軟件水平和能力.美軍方特別重視開發公共操作環境,是所有信息系統的主體框架,美軍方還特別重視發展中間件,強調構件重用和協作操作.因此,軟件是實現信息化戰爭環境戰略級、戰役級、戰術級互操作,取得認知域突破的必由之路.在我軍指揮自動化系統的軟件開發過程中,應當高度重視軟件開發過程的管理,加強軟件的成本估算和質量保障,優化系統開發途徑和方法,達到科學提高軟件質量、節約開支,實現信息化戰爭資源的有效調度和利用.
\\(6\\)加強軍民結合,融入商用能力在指揮自動化系統建設和運行中,應當充分考慮資源的合理利用,充分共享資源,不僅可以縮短開發的周期,節約大量的經費,把先進的技術和成果引入到武器系統的研制開發中.因此,大量采用商用產品\\(COTS\\)、國家產品\\(GOTS\\)和非研制項\\(NRI\\)產品是現實可行的,也是建設信息化戰爭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系統設計與實施時考慮到民間商用系統的能力,在戰時能夠被征用服務,可以充分發揮國家的戰爭能力.
\\(7\\)穩步變革,不斷推進軍事轉型為適應時代變革的需求,軍事力量應把握技術發展機遇,改革其戰略、條令、訓練、教育、編制、裝備、作戰理論和戰術,并獲得決定性軍事成果.美國在運用信息革命的優勢及產生的潛力方面,積極確立國防部聯合作戰概念開發和實驗執行機構,進行各種先進作戰概念試驗和使用,并指導全軍的模擬演練.因此,指揮自動化系統必須適應軍事轉型戰略的需要,持續改進,不斷地擴展功能和能力.
4結束語
總之,信息化戰爭作為一個全新的領域,我軍應從以下7個方面進行技術發展和突破:整合信息化作戰能力,建立聯合作戰體系;加快國防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發展太空力量,占據戰略制高點;突破從傳感器到射手的信息鉸鏈;提升軟件的核心作用,重視軟件開發;加強軍民結合,融入商用能力;穩步變革,不斷推進軍事轉型.
在現代的戰爭中,只有形成有效的信息化軍事體系,才能縮小我軍與美國等軍事強國的軍事力量差距,乃至趕超他們.
參 考 文 獻
[1]鄭連清,劉增良,吳耀光.戰場信息化戰爭[J].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
[2]朱松.從以色列空襲敘利亞看"舒特"[J].國際電 子 戰.2010\\(07\\):37-42.
[3]李耐和."舒特"---電子戰先鋒[J].航空知識,2008\\(05\\):15-17.
[4]總參謀部電子對抗部.透析信息化戰爭[M].解放軍出版社.2002:7-18.
[5]王平軍,汪志凱,孫松濤.對美軍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的通信干擾研究[J].航船電子對抗.2006,29\\(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