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 言
2003年3月20日,北京時間上午10點36分\\(巴格達當地時間3月20日凌晨\\),美軍部署在紅海的"邦克山"號巡洋艦上一聲巨響,首枚戰斧巡航導彈呼嘯著刺入夜空,殺向伊拉克.緊接著,部署在波斯灣和紅海上的美國軍艦相繼發射了約36枚戰斧巡航導彈.幾乎與此同時,兩架從科威特起飛的F-117隱形戰斗機也到達了巴格達上空,每架投擲了兩枚重1 880 kg的精確制導炸彈.一時間,巴格達城區爆炸聲四起,空襲警報紛響.隨后,美軍駐科威特第3機步師向伊拉克境內目標發動了猛烈炮擊,從而開始了一場進入新世紀后,影響世界政治、軍事、經濟格局的又一重大局部戰爭--伊拉克戰爭.
伊拉克戰爭是美英聯軍在未經聯合國授權情況下發動的一場大國對小國、強國對弱國的雙方力量對比懸殊的局部戰爭,是新時期核威懾情況下不對稱高科技局部戰爭的典型代表.在這次戰爭中,美英聯軍依靠先進的C4ISR保障系統、空間信息系統、強大的航母平臺、絕對優勢的制空權以及大量的精確制導導彈和炸藥,在較短時間內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伊拉克戰爭正好發生在世界新軍事變革進行當中,這次戰爭所表現的戰爭形態和戰爭方式體現了劃時代轉變.首先信息作為現代戰爭的戰略資源,其重要性日益上升,掌握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已經成為現代軍隊作戰能力的關鍵因素.其次,非接觸成為現代戰爭的重要作戰方式,遠程精確打擊將主導作戰進程.三是戰場對抗的體系化.單一軍種的獨立作戰逐漸消失,傳統的軍種分工趨于模糊,未來戰爭將是海陸空天電一體化的戰爭,體系對抗成為未來戰爭的主要形式.四是太空成為國際軍事競爭新的戰略制高點.以天制天、以天制地的爭奪日趨激烈,未來戰爭將在陸??仗祀姸嗑S空間展開.
伊拉克戰爭對于國防建設、新軍事變革以及武器裝備的研制和生產的啟示很多,本文側重分析了美英聯軍在這次伊拉克戰爭中使用的導彈武器以及其保障系統的特點,并在此基礎上,總結了幾點對導彈武器裝備研制的啟示.
2 伊拉克戰爭的主要特點
2.1 大規模使用低成本精確制導武器對這次戰爭的勝負起了決定性作用
在這次伊拉克戰爭中,美英聯軍又一次集中使用了大量的新軍事裝備,特別是通過使用大量精確制導武器,提高打擊精度,以最小的彈藥代價有效毀傷了所要打擊的目標.據統計,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在美軍投放的全部彈藥中,精確制導武器占約7%;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美軍使用的精確制導武器占了全部投彈量的35%~38%;在阿富汗戰爭中,美軍使用的精確制導武器占了全部投彈量的70%.在這次伊拉克戰爭中,美英軍隊使用的精確制導武器有可能超過90%.
大規模使用了采用衛星制導的精確制導武器成為這次戰爭最為顯著的特點.美國建立的GPS導航衛星全球定位系統借助于分布在3個軌道面上的18顆衛星和各種地面系統,可以自動顯示出目標的三維位置、三維速度,定位精度達到了不超過15 m,測速的精度達到0.1 m/s以上.這次伊拉克戰爭期間,美國還特意發射了6顆衛星,使衛星定位精度不超過7 m.同時衛星制導武器的使用,還大大縮短了作戰規劃時間,提高了攻擊目標的靈活性.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盡管這些精確制導武器的性能很高,但其成本相對過去而言較低.如這次戰爭中大量使用的戰術戰斧導彈的生產成本僅是原戰斧Ⅲ型導彈的38%左右,這使得美英聯軍大規模使用這些精確制導武器成為可能.
2.2 航母是美國進行全球干預的移動大本營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曾經說:"當危機這個詞在華盛頓出現的時候,無疑美國人要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最近的航空母艦在什么地方?"為了實現其全球霸權,美國建立了全球最強大的軍力,而航空母艦則是其最為倚重的武器平臺.美國海軍認為,全世界88%的人口和80%的國家首都都位于海岸線以內不到100 km的地區,均處于航空母艦和艦載巡航導彈的攻擊范圍之內.這次伊拉克戰爭充分證明了這一特點.美軍目前擁有13艘大型航空母艦,在這次伊拉克戰爭中,就使用了其中的5艘航母作為實施精確打擊的作戰平臺,每天都有數以百架次的載著精確制導炸藥的作戰飛機從這里起飛,執行精確轟炸任務,航空母艦成為美國進行全球干預的移動大本營.
2.3 信息優勢決定戰場優勢,空間信息系統的全面應用對這次戰爭的勝負起了核心作用
此次伊拉克戰爭結束之后,外電有專家評論認為,美軍以極其微小的代價獲得了極大的軍事和政治效益,主要是得益于戰場上的信息優勢,現代戰爭充分證明了"信息優勢決定戰場優勢".
在這場戰爭中,美軍在空間部署了50多顆軍用衛星,并征用了多顆商業衛星,還在空中部署了"全球鷹"、"捕食者"等多種無人偵察機和E-3、E-8預警機,從而形成了空天一體的信息優勢.其衛星上的高分辨率合成孔徑雷達能克服各種自然條件的限制,實現全天候、全天時的偵察,對伊軍軍事部署及調動情況一覽無余,從而使美軍各級都能適時掌握第1手情報.戰爭伊始,美軍便以空天一體化的信息武器系統,采用強電磁打擊與戰略空襲相結合的方式,對伊軍的戰場識別系統與信息系統實施癱瘓性打擊,從而掌握了戰場上的制信息權.
信息技術的核心要素是發現目標快、傳輸命令快和精確打擊快.適應這一特點,美軍的作戰理論正從"以平臺為中心"向"以信息為中心"變革.可以看到,現代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作戰體系間的整體較量,改變了機械化戰爭形態中的單一兵器、單一兵種、單一戰場間的單元式對抗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作戰體系為主體形成的整體性對抗,因而在軍事對抗活動中,制信息權之爭便成為制勝的關鍵所在.
制信息權是高技術戰爭中諸多主動權爭奪的焦點,無論是制空權、制海權,還是制火力權、制機動權等,都與制信息權緊密相關.因此,憑借信息優勢來控制戰場、奪取勝利,在近期幾場局部戰爭特別是這次伊拉克戰爭中尤其突出.
2.4 制空權是美英聯軍速戰速勝的關鍵
1921年杜黑在《制空權》一書中提出的"空中戰場是決定性戰場"的結論,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多次高技術局部戰爭中得到完全的驗證,空中力量已經成為現代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制空權在現代戰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沒有制空權就沒有現代戰爭的主動權.這次的伊拉克戰爭說明這個觀點仍然正確.
從伊拉克戰爭頭幾天的形勢來看,擁有制空權的美英聯軍完全占據了戰場主動權.美軍空襲飛機僅遇到地面防空火力的抵抗,損失不大;開戰第2天,美英聯軍的地面部隊就長驅直入伊拉克縱深地帶,這主要歸功于美國擁有絕對的制空權.而伊拉克軍隊擁有的戰斗機沒有升空作戰,完全喪失了制空權.在這種情況下,再精銳的地面部隊也難以掌握主動,只能被動應戰,很難取得戰爭勝利.
2.5 有針對性的新概念武器的使用
在這次戰爭中,美英聯軍還針對性地使用了一些新概念的武器,如石墨彈、電磁脈沖彈等,這些屬于"軟殺傷"范疇內的武器的使用,對一些特定目標,如電廠、電臺、通訊系統等,造成了長時間的特定功能性殺傷,有利地支持了其它武器系統的正常使用.
3 啟 示
3.1 加強武器裝備的頂層規劃和設計
未來戰爭將不再是單兵種的獨立戰爭,而是多兵種協同、海陸空天電多維作戰的體系戰爭.為了更好地提高體系作戰的能力,應該做好武器裝備的頂層規劃和設計,既強調各類武器的協同發展,又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重點發展殺手锏武器,以點帶面,全面提高裝備力量不對稱條件下的防衛作戰能力.
3.2 戰略核威懾是保持大國地位的保障
核威懾戰略指以核力量的非核使用為手段,迫使對手放棄發動核進攻,從而達到國家的政治、軍事目標安全的方略.這里所說的"核力量",包括戰略、戰術核力量;"非核使用"是指以核力量的研制、生產、部署、調動、演習等非核爆炸方式顯示核武力,或以核武器的使用相威脅,迫使敵人不敢輕舉妄動.
打贏高技術的局部戰爭,必須要有戰略核威懾力量作后盾.冷戰結束后,國際形勢趨于緩和,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的主流.但霸權主義依然存在,核威懾戰略仍在盛行.美國、俄羅斯最近已多次重申,將繼續奉行"核威懾戰略",強調在目前國際形勢下,不僅不能放棄對于核武器的依賴,而且應設法加強核武器的威懾作用.
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戰略核武器同樣是國家安全的基石.尤其是在常規武器方面是弱勢時,戰略核武器將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常規武器方面的弱勢,起很好的綜合軍事力量平衡作用.這也是遏止戰爭或減小戰爭規模的最有效手段.
3.3 提高導彈武器生存能力是當務之急
從這次伊拉克戰爭可以看出,美國在先進偵查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和高精度打擊能力等方面不斷增強,其軍事策略也著重于先發制人,重點打擊.
在改進已有和研制未來的導彈武器時,應將導彈的生存能力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提高導彈的機動能力、偽裝隱蔽能力、抗破壞能力以及快速反應能力,使導彈武器系統在強敵多波次打擊下能夠生存下來、發射出去.
3.4 反航母武器是未來局部戰爭中克敵制勝的重要手段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軍事強國都擁有航母編隊,并將其作為未來戰爭的主要作戰平臺.一旦發生局部戰爭,強敵勢必會使用航母作為其介入局部戰爭的作戰平臺,如果擁有多作戰平臺、技術先進、作戰性能優良的反航母武器系統,將會使得強敵需要從多方面考慮是否介入戰事,從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即使強敵真正介入,反航母武器的有效使用也會對其航母編隊造成重大損傷,從而減弱強敵的介入程度.
3.5 低成本、高性能是常規戰術導彈的發展方向和趨勢
在提倡"非接觸式、零損傷"的現代局部戰爭中,常規戰術導彈往往執行的是第1波次的打擊任務,因此其性能的優劣將直接對后續戰事的進程產生巨大的影響.縱觀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4次重要的局部戰爭中所使用的常規戰術武器以及其取得的作戰效果,可以看到常規戰術導彈的發展趨勢為:a\\)系列化、通用化、模塊化,三軍通用;b\\)采用精確制導等先進技術,提高導彈武器的打擊命中精度等性能指標;c\\)提高武器系統作戰使用性能,實施快速打擊;d\\)降低武器系統成本,大規模使用.同時,從這4次局部戰爭來看,打贏一場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需要大量的常規戰術導彈,因此,導彈武器的批量生產能力是戰爭勝利最有力的后勤保障之一.
3.6 精確制導導彈和彈藥是高科技局部戰爭中最重要的作戰武器
現代高技術局部戰爭表明,軍隊正在由"體能型"、"技能型"向"智能型"的方向發展,由單純的兵器對抗向作戰體系之間的對抗發展,由單純的防守型向攻防并重發展,由臨空、近距作戰向防區外遠距離作戰發展.因此,21世紀的戰爭,對制導武器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建立完善的作戰系統,對不同目標具備精確的打擊能力,同時具有高的應急機動作戰能力和戰場適應能力.
3.7 完善的防空體系是拒敵于國門之外最重要的保障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并在軍事領域里廣泛應用,當隱身飛機、巡航導彈、精確制導炸彈等一系列可在防區外攻擊的高性能武器出現在戰場上以后,防空作戰的規律在很大程度上被改變了,那種單純依靠防空兵器,在敵空襲兵器來襲的末段進行消極防空的傳統方式,在高技術局部戰爭中已顯得力不從心,甚至無能為力.未來的防空體系應該是積極防御、攻防兼備的系統,強調對多用途作戰飛機、巡航導彈、空地導彈、戰術彈道導彈等目標的綜合攻擊能力.同時,針對目前軍用衛星系統在空襲體系所占據的關鍵地位和未來可能出現的太空空襲兵器的新威脅,必須形成防空防天一體化作戰能力,空中和空間平臺發射的攔截器將成為主要作戰兵器.
4 結束語
伊拉克戰爭的硝煙已經過去,但這次戰爭對于全世界政治軍事格局的影響還會延續下去.認清伊拉克戰爭對國際戰略格局及國家安全環境產生的影響,對于我們抓住戰略機遇,化解戰略風險,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具有巨大的意義.
參 考 文 獻
1 彭光謙.世界軍事變革有三大影響,中國推進三創新[J].了望周刊,2003-06.
2 賈鳳山.伊拉克戰爭的啟示--信息優勢決定戰場優勢[N].解放軍報, 2003-05-21\\(11\\).